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课教学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显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隐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协调、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不同步等问题。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必须推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2.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思政教育”意义重要。现课堂教学中,课程的“工科实用性”认识上的偏颇使得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有“融合”障碍。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专业内容”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及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突破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障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现有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挖掘《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关于课程育人思政的内容以及现有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本文主要阐述了将思政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分别从现阶段与国家方针政策及政治理念相契合的生物学教学内容、生物学课堂中呈现的“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等方面展开探索,列举课堂中的思政教育提示与教学实施实例,将生活与时事热点作为真实的学习情境,找到学科内容与思政内涵的结合点,让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生关联,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推进立德树人的关键点,当前课程思政实践大多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影响了课程思政教育成效。生成教育思想从认识论、价值观和方法论三个层面为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启示。按照生成教育思想,课程思政要突破简单的知识“融入”与传递,将教育教学视为动态生成过程。课程思政教育是“培根铸魂”的心灵型塑过程,要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认同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课程思政教育要将学生身心置入特定教学情境,在师生互动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战略、新举措,充分体现我国思政工作正在加强教育的内隐性、渗透性。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显性学科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效能。基于隐性教育理论,探讨隐性思政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揭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规律,构建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和实施模式,对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显性知识的输入和隐性知识的渗透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隐性教育的实施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从教学情境的创设、网络媒介的利用、第二课堂的延伸三方面探讨了隐性教育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因为思想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其教学方式与其他课程教育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年来,高校思政教学途径逐渐多样化,尤其是情境教育法的融入,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思路。本研究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适时采用“情境+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热点。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与科学技术双向同步发展,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渴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育理念,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对于培养高校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从“课程思政”背景下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在“课程思政”理念支持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措施,以期给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贯彻“大思政”理念,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批课程思政资源库,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本研究从“商魂”、家国情怀、诚信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酒店收益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育人成效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将德育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专业思政角度进行思政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概念辨析及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价值入手,寻找思政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在分析教学内容、学情、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寻找思政+专业课程设计的融入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形成有辨识度的“一专业一思政”的思政金课,加强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交流,建立多维学习体系,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补充了“技能化”的教育模式,完善了崇美向善的职业诉求。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感和教学水准有待提升,教师在授课中对思政教育素材开发深度不够,课程思政缺乏课堂授课与课下实习沉浸式联动,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到位,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体系不够科学系统。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加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完善课上课下双向联动育人机制,在顶岗实习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俊 《教师》2023,(12):114-116
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制图”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大,知识覆盖面广,是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以该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实践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其次,分析“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针对其应用情况展开探讨,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通过建立思政案例库来实现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最后,从多方面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并对文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何林  方登科 《文教资料》2021,(2):124-125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办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以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思政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着力比较单一。民办高校需要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型,强化隐性的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师应该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践,勇于创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结合“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探讨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思政无疑成为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新理念,教师要把握好课程思政,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指明方向,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的水平不高,因此探索独具特色、富有价值的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课程思政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入手,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为基础,结合“烟台苹果”相关具体案例提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以探索高中地理课程思政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教育是基础。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劳动技术人才的重任。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加强课程思政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入、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能力、挖掘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学历层次课程,“国际法”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其必要性。在“国际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应遵循内生育德的教育路径,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抓手,搭建课程思政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深入挖掘点状分布思政元素,以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辅助功效,并以合理的思政考核评价机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对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指出当前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不足,提出“Web前端开发”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设计理念:以课程思政为中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辅相成。最后,给出“Web前端开发”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考核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改方案。  相似文献   

19.
西藏高校“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是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确保了课程目标和思政教育同步育人,有力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和育人实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路径。本文通过对西藏高校“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结合西藏T大学“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中关于课程思政授课问卷调研结果的问题分析,从而对“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探索,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铸牢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装备保障类课程的专业特色鲜明、岗位指向性强,天然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特点,是落实为战育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探索优化课程思政策略的良好“试验田”和重要“桥头堡”。遵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分析装备保障类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挖掘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其适合的展现形式,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了该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策略。通过不断完善的思想政治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装备保障类课程实现了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