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石刻文献的历史已超过两千年。似乎从诞生之初,它们就被寄予厚望,担负着比其他文献资料更为重要的使命。岁月变迁,唯石能语。物质的人格化,让肃穆沉静的碑刻总带着几分别有洞天的意味。四川成都武侯祠内碑刻众多,是祠中重要的文物遗存,从唐代开始,碑刻就是武侯祠的重要文化载体。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时任四川巡抚的张时彻依照惯例拜谒武侯祠,见祠庙破败不堪,遂下令维修,并亲自撰写碑文《诸葛武侯祠堂碑记》。  相似文献   

2.
《岷州卫修学记》石碑镌立于明万历三年。现存碑文虽多处漫漶不清,但可见碑文内容丰富。从《岷州卫修学记》碑文明证了明代岷州卫儒学之发展和文庙创设、改易扩建,以及地方官员主持修饬学宫等盛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嘉靖十九年(1540)立石的两方碑刻《辞金记》与《两桥记》,均系嘉靖进士、前长兴县知县杨上林撰文,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长洲文征明书石,为弘治进士、工部尚书刘麟所立。这两方碑刻曾为黄龙洞吴维山庄所珍藏。至清咸丰初年,为书法爱好者温文铨所赏识,迁移至南浔寓所。光绪年间,又为南浔首富刘镛所得,移至私家花园小莲庄内。直至抗战时期,刘的长孙承干再移至嘉业堂藏书楼,砌于墙内。两碑刻历经四百四十余年之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两碑记经查同治《长兴县志》,未见收载;同治《湖州府志·金石略》只记石藏南浔温氏,文字未录;周庆云《南浔志·碑刻》作“石旧藏东栅温文铨家,今在刘氏小莲庄”,文字俱不录。唯有清鲍轸《裨勺》著录,可见流传不广,鲜为人知,现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据《海刚峰先生文集》记载,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受泉州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影响,以一篇《治黎策》的文章中了乡举。这篇策论中提供了解决海南岛黎族问题的一些建议。当时的主考官为泉州府晋江池店村埕头人林宗和,后为海瑞的老师,海瑞曾为他的老师池店林氏祠堂题匾。匾额匾面红底金凸字,左上署“嘉靖乙亥春月”,中书“林氏祠堂”四个大字,右下落款“海瑞书”,并有一印章。  相似文献   

5.
敦煌县博物馆藏《大唐都督杨公记德颂》碑(简称《杨公碑》)与莫高窟148窟前室之《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简称《大历碑》),是属于同一时期之碑刻,由于残缺,其撰写人姓名均已湮失。经初步考定,《杨公碑》所颂之杨公为河西兼伊西庭节度使、沙州都督杨休明,他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死于任上。因此,这块碑应立于此时或其后不久。碑文首行残存“……冥安丞…支度判官杨(?)”等字迹,应为碑文作者之题名。冥安即汉敦煌郡冥安县旧地,唐置瓜州于此,属河西节度使。由于这一时期之河西史事很少见于记载,这位“冥安丞”杨某亦不知为何人。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为推测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读了《许昌师专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发表的靳今同志的《吴承思曾当过河阴知县——河南荥阳县发现吴承恩撰写的碑文》,心中确实欣喜了一阵。这块立于嘉靖二十八年、署名“吴承恩撰”的《重修卢医庙记》,容易令人联想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靳今同志还进一步找出碑文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之间,存在着“姓名一致”、“活动  相似文献   

7.
《鸣凤记》是明中期三大传奇之一。在此剧中,作者以史董之笔开时事剧之先河,着力刻画了严嵩一党的骄奢淫逸、横虐残暴,展现了"双忠八义"的忠勇刚强,又通过间接描写隐晦地表达了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讽喻之意。《鸣凤记》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在敷演时事的同时,又道出了历代士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8.
正《三老讳字忌日记》是东汉早期的碑刻,四边已残损三边,底边尚完好,无碑额。因不知三老姓氏,以其首有"三老"二字,吴昌硕定名为《汉三老碑》。有人根据刻石内容,又命名《三老讳字忌日记》,简称《三老碑》。原石未具镌刻年月,碑文中最后一人的忌日是"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为公元52年。《三老碑》碑高90.5厘米,宽45厘米,碑中有条不规则的竖线  相似文献   

9.
南宋王铚所撰《默记》一书,开卷第一条所记宋太祖的“滁州之战”,长期以来受到历史学者的重视。清人在《旧五代史》卷一一六《周世宗本纪》显德三年二月条“克滁州”正文下,不加删节地把它过录为注文,有的专题论文中也认为《默记》所载“滁州之战”为“翔实可信”。但对“滁州之战”略加考证,就可看到《默记》所裁并非“翔实可信”,而是纯属宣扬宋太祖、宣扬皇权“天授”,与史实不符的小说。今试就《默记》所记  相似文献   

10.
《汉碑全集》和《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是目前东汉碑刻拓片辑录及语言文字整理最完善的两部著作,但在字形迻录、疑字考释、碑文释读、碑文注解等方面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需要作进一步的补正.  相似文献   

11.
宁夏出土文献有图录型成果出版,个案研究多集中于唐及唐以前出土文献,明朝出土石刻文献研究还很薄弱。《明昭毅将军红山杨公合葬墓志铭》由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宁夏举人黄鹍撰写,碑文主要记志主杨钊生平及其七代世系。文章据拓片重新繁体录文,并结合传世文献主要从杨钊世系、杨钊抗击吉囊寇边入侵及铭文撰者等方面对志文予以疏证。杨钊可能是随父杨英于明弘治四年(1491)十月迁至宁夏前卫,后迁至宁夏后卫,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蒙古鞋靼吉囊部入寇内侵安定、会宁等地,杨钊奋勇抗敌,后立功升迁。  相似文献   

12.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而事简,欧阳修变为政宽简而不扰,故民便之(参《宋史》本传)。欧阳修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二文述其事。二文乃姊妹篇,后一篇尤为世人传诵。人谓《醉翁亭记》主旨,或曰表现了士大夫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调,或曰表达了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理。今案此皆似是而非也。请解之曰:《醉翁亭记》述山林佳景之乐、滁人出游之乐、众宾酣宴之乐、禽鸟归栖之乐,又云: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  相似文献   

13.
《王兰卿》是明中期著名曲家康海创作的一部杂剧。一直以来,研究者对此剧的关注不多,且多以节义剧视之。《王兰卿》杂剧是根据明中期陕西盩厔王兰卿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其创作时间当在嘉靖元年至嘉靖八年五月间。康海一生志节凛然,去官后以史官自命、淑世之志不减。杂剧《王兰卿》的创作缘起当是康海为王兰卿的事迹所激,并因王氏得不到官府的"旌表"而不平,故而作剧演之,助其不朽。  相似文献   

14.
有确凿的史料证明"文待诏诸公"就是指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四人,他们"听人说宋江"只能在青年时期。他们是《水浒》研究绕不开的话题,以"等"代替"诸公",将"钱允治等"置换成是与文徵明一起"听人说宋江"的人,这是不能成立的。在文徵明的晚年没有出现可与祝、唐、徐相当的"诸公"。钱允治没有资历、水平、声望和机会能与文徵明共"听人说宋江"。引用钱希言的话不能将"先讲摊头半日"剔除在外。钱希言本意在于强调钱允治听到的是"摊头"而不是"宋江"。郎瑛与高儒记述的《宋江》(即《施耐庵的本》)、《忠义水浒传》在嘉靖之前即已问世。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在滁州只生活了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却留下了一百多篇作品。他的诗文创作在滁州迈向了新的高峰,形成以《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为代表、以"六一风神"命名的散文风格。欧阳修在滁州的系列活动,成为皖东宝贵的人文资源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欧阳修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修武县城关镇赵厂村韩氏后裔在赵厂村北韩氏祖茔内挖掘出宋熙宁款《唐韩文公故里》碑、明嘉靖款《唐昌黎伯韩文公墓》碑、明隆庆款《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清嘉庆款《韩文公祠祭田》碑、清道光款《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等五通石碑。这些碑刻确认了韩愈故里在修武、韩愈墓在修武的事实,从而为研究韩愈故里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作《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名扬天下。后人为保护先贤遗迹,历代对醉翁亭皆有重建重修。明嘉靖三十八年,醉翁亭曾扩建为楼,一称醉翁楼。万历十四年,沈思孝作《解酲阁记》,将醉翁楼上的观景阁命名为解酲阁。此后,解酲阁甚至一度取代了醉翁亭之名。  相似文献   

18.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何镗辑《古今游名山记》,收录了柳宗元永州山水文章十四篇,对照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柳宗元集》相应篇目及其校勘记,显然别有所本.其中有比原校勘本为佳者,可以择善而从,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颜真卿传世书碑之作中,《多宝塔碑》所蕴文献价值,在众多碑刻中颇为引人注目。其一,多宝塔碑历经千年,而保存特为完好。除康熙年间碑石断裂损泐十八字之外,无缺文、疑字,这对赏鉴颜书、校考碑文、考辨各代拓本流传都甚为有利。其二,碑文撰者岑勋、多宝塔出资助修者许王罐,检阅史籍后考得生平事迹一二,或可补史志未栽。其三,碑文所记禅师楚金事可与同门僧人飞锡撰《楚金禅师碑》及佛教文献互参校考。其四,多宝塔碑叙记之事多有虚诞,但基于唐玄宗时佛教发展达于极盛,伽蓝之数较唐初几增一倍的史实,反观此碑言及,亦无疑是对当时“抑而不毁”的佛教之况、政教关系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0.
《霍扬碑》,篆额《密云太守霍扬之碑》二行8字,北魏景明五年即北魏正始元年(504年)刻。原石在霍村霍氏家族墓地,碑高192厘米,宽96厘米,厚20厘米,碑文正书,17行,行27字。碑文记载了霍扬家族的由来与事迹。书法方整典雅,古色照人,有《爨龙颜》、《高灵庙》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