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录像解析法研究了我国世界跳马冠军陆斌完成的男子跳马高难度前沿动作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的运动学规律,分析了他完成踏跳、推手和第二腾空等几个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的特点.提出的技术参数可以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动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毕文静跳马前手翻接团身前空翻动作中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的运动学参数的分析与国际优秀成年跳马运动员相比,指出女子儿童在完成跳马前手翻接团身前空翻时助跑速度慢,踏跳、第一腾空、推手时间长,第二腾空时间短,落地下蹲深,团身能力强,翻转速度快等运动学特点,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跳马运动员完成的女子跳马冢原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踏跳、推手和第二腾空等关键技术阶段.踏跳阶段要快速有力,蹬离角小于90°;快速撑马,在侧倒立部位推离马,推离角在90°以内;推手后立即转体,转体动力是头、肩带动两臂向胸腹前屈抱,转体速度是完成该动作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曾任丹东市业体校体操教练,在条件极艰苦的情况下,经过15个月的练习,终于使我队的跳马这一弱项转变成为我队的强项,七五年和七六年曾两度获得省儿童甲组跳马单项冠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这个时期曾采用的训练手段。助跑和踏跳是完成跳马动作的关键。运动员通过助跑获得完成动作所必要的水平速度;踏跳是在获得一定水平速度后和通过踏跳所获得的垂直力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身体向前上方的合力。运动员就是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完成马上的各种动作。因此,我们首先着重进行助跑和踏跳  相似文献   

5.
新的跳马器械改变后 ,男子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 90 0°是该类动作中难度最大的动作之一 ,其难度分值为 10分。目前 ,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掌握此动作的运动员人数甚少 ,该动作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三维录像及解析处理 ,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李小鹏、陆斌两人完成此动作 ,进行了技术分析与诊断。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 90 0°动作的内在规律和运动学特征 ,为运动训练及技术创新提供定量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法等,对伦敦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运动员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跳马动作类型选择集中于前手翻类和侧手翻转体90°类;决赛两跳动作难度D分均达到7.00分;动作加难的重点在第二腾空阶段;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是制约跳马运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十届全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最后三步助跑及起跳过程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得出保持倒数第三步低重心平稳过渡、加大倒数第二步步幅、增大最后一步的踏跳力量、尽可能创造较快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腾起角,是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跳马器械改变后,男子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是目前该类动作中难度最大的动作之一,其难度分值为10分。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掌握此动作的运动员人数甚少,该动作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研究通过三维录像,取得我国优秀运动员李小鹏完成此动作的第一手资料,经过解析处理,获得其运动学参数,并对动作进行了技术分析与诊断,旨在揭示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动作的内在规律和运动学特征,为运动训练及技术创新提供定量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对其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着地瞬间时相,着地角在跨步跳阶段、支撑腿膝角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最大缓冲时相:支撑腿膝角缓冲幅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差异显著,表明支撑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不强.离地瞬间时相:起跳角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助跑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为9.99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跳马单项决赛的8名选手的动作影片进行两维分析。给出跳马动作技术的时间,位移和速度等运动学特征的可靠描述,希望本文给出的研究方法及数据资料能为更详尽地研究男子跳马技术提供基础; 方法摄影过程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于1984年8月4日举行,用每秒100格的速度拍摄了8名决赛选手的各次试踏。运动员的姓名、国籍及名次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1.
对陈敏后两步助跑与踏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的方法,对健将级男子跳远运动员陈敏的后两步助跑与踏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陈敏的助跑节奏良好,速度较快,但踏跳前一步明显减速,主要是由于摆动腿着地脚跟领先所致;着板技术与踏跳效果较理想,但起跳角偏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台滑雪运动员实地起跳阶段运动学、起跳运动模式等指标,探究影响我国男子跳台滑雪运动员飞行距离的主要起跳因素。方法:1)选择8名我国男子跳台滑雪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日本长野县白马村K90跳台训练基地采集3次起跳阶段二维运动学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模型(GEE)分析影响飞行距离的实地起跳阶段运动学因素。2)截取平昌冬奥会排名前10的男子跳台滑雪选手决赛起跳阶段视频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国内外运动员起跳阶段特定时刻肢体角度差异。3)实验室内使用1台Z camera高速摄像机和1块Kistler 9281EA测力台采集运动员静蹲跳(squat jump,SJ)、反向跳(countermovement jump,CMJ)、模拟跳跃(imitation jump,IJ)、下落跳(drop jump,DJ)的动力学及运动学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实验室内运动学及动力学指标与飞行距离间的相关性。结果:1)在实地起跳阶段运动学方面,起跳起始时刻躯干与助滑道夹角、小腿与助滑道夹角、髋关节角、膝关节角,以及起跳阶段的髋关节峰值角速度、膝关节平均角速度、起跳结束时刻膝关节角及髋关节角为飞行距离的影响因素(P<0.05)。2)在起跳阶段运动模式及力量特点方面,IJ重心最低处膝外翻指数(r=0.731)、DJ膝外翻最小值(r=0.713)、CMJ起跳阶段地面反作用力峰值(r=0.710)、CMJ蹬伸冲量(r=0.752)、SJ(r=0.723)及CMJ起跳峰值功率(r=0.762)均与飞行距离呈正相关。3)对比国内外运动员起跳阶段特定时刻肢体角度发现,国外优秀运动员起跳起始时刻小腿与助滑道夹角(53.54°±3.14°)显著小于我国运动员(57.62°±4.62°),出台瞬间小腿与助滑道夹角(58.22°±2.13°)显著小于我国运动员(65.59°±3.84°),大腿与助滑道夹角(73.28°±6.15°)显著大于我国运动员(58.77°±3.16°),起跳阶段结束时刻髋关节角度(175.23°±1.96°)显著大于我国运动员(156.37°±13.13°)。结论:我国跳台滑雪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起始时刻应尽量降低身体重心以减少阻力,并适当提高膝关节角来提高出台后肢体伸展程度。起跳过程中提高膝关节蹬伸力量,同时适当降低髋关节伸展速度,避免风阻对躯干造成不利影响。室内及实地训练过程中,应在提升蹬伸爆发力的同时避免膝关节过度外翻,提高蹬伸力量及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13.
女子跳马踺子上板类型动作技术特征及其与前手翻类型动作技术的对比研究邓广全,刘志明(广东商学院)(武汉体育学院)1前言1979年末前苏联女子运动员尤尔琴柯创造了在跳马助跑中用踺子起跳技术,打破了以往踏跳都是脚尖朝前脚跟朝后向前起跳的常规,变为脚尖朝后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体操运动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跳马项目也得到发展,特别是1967年末前苏联女子运动员尤尔琴柯创造踺子上板起跳技术以来,跳马动作类型更多样化,不仅运动员喜爱,而且观众也喜欢。1989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允许男子跳马使用踺子上板技术后,在近几年的国内外体操大赛上,男子运动员运用踺子上板技术的人数远没有女子的多,即踺子上板技术在男子中还没有被普及和掌握。笔者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尚未发现有人对男子跳马的前手翻类、冢原跳类和踺子上板三种不同类型动作进行运动学特征对比研究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最后2步助跑至起跳技术是撑竿跳高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2步助跑至起跳技术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身体重心运动轨迹变化、摆动膝角等多项指标中与世界优秀选手均存在一定差距,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至起跳技术的一般性规律与特征.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7,(6):110-117
目的:探究不同助跑速度下45°变向动作中男、女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三维红外高速摄像机和测力台对26名篮球运动员在不同助跑速度下45°变向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信号进行采集。运用Visual-3D分析软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并计算相关生物力学参数。结果:男、女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下足与地面接触时刻的膝关节外展角显著大于低速助跑(p<0.05)。快速助跑下男子运动员的最大膝关节外展角显著增加(p<0.05)。助跑速度显著影响男、女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膝关节屈力矩和外展力矩参数(p<0.05)。女子运动员在膝关节屈角和最大膝关节外展角参数方面与男子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快速助跑时女子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和膝关节屈力矩峰值均显著高于男子运动员(p<0.05)。中速助跑时,女子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参数显著大于男子运动员(p<0.05)。结论:不同助跑速度对45°变向动作中男、女运动员部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具有显著性影响。另外,同一助跑速度下部分下肢生物力学负荷参数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最后2步助跑至起跳技术是撑竿跳高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2步助跑至起跳技术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身体重心运动轨迹变化、摆动膝角等多项指标中与世界优秀选手均存在一定差距,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至起跳技术的一般性规律与特征。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蹲踞式跳远教学重点是助跑快速、富有节奏、踏跳有力,难点是助跑和起跳结合连贯自然。在此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准备部分教法的。准备活动(6'-7'):一、热身活动1.学生慢跑成1个圆圈散开。2.鸭走:模仿鸭子走路动作1圈。3.兔跳:可做半蹲跳、全蹲跳、手脚支撑跳等各种模仿兔跳的动作1圈。4.象行:可双手扶双踝关节顺步移行,或双手撑地直膝移行1圈。二、辅助练习1.踏跳(上三步)。要求教师喊口令“一、二、三”:“一”左脚上一步,“二”右脚上一步,“三”左脚踏跳,右腿屈膝上提,两臂上摆。练习5次。2.单足跳。要求:起…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近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东京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的动作类型、难度、完成质量,探讨我国男子跳马运动员的技术优势与不足。认为:男子跳马踺子类动作的选取逐渐减少,导致踺子类动作发展缓慢;“前手翻类”动作大多以“屈体”来完成,“跳转180°类”动作主要以“直体”的形式完成;运动员在动作难度的选择和完成质量上具有一定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G823.1,G804.62 20023310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刊,中,A]/李建英,王黎明,许家巧.//体育科学.-2002.-22(1).-63-66表10参9(SJ)中国//跳高//助跑//起跳//男子//技术分析//世界//优秀运动员//运动学//腿部动作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