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从音腔及其来源、音腔在传统音乐中的具体应用、音腔的运用表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和音腔在中国当代音乐中仍得以沿用和发展这四个方面论述了音腔是体现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特色的精邃。  相似文献   

2.
举世闻名的龙岩“采茶灯”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追溯了它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由“采茶舞”发展为“采茶灯”的劳动生活依据,发掘“采茶灯”的生活内涵,提出了传承总结发扬光大“采茶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嘉禾民歌是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嘉禾民歌无论从题材到内容、形式,都独具特色。它的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在旋律的音调结构及旋法润色特征上。从嘉禾民歌的“五度四音列”结构、“三度关系”音列结构及旋法中装饰音、衬词衬腔的运用方面,论述了嘉禾民歌的音调结构规律及旋法润色特征。  相似文献   

4.
十二音作曲法是西方现代音乐中重要的作曲法之一,它废除了传统调性音乐中的中心音的重要性,打破了流传数百年的作曲技法,从根本上摆脱了调性的束缚,开辟出新的音乐天地。十二音作曲法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建构音乐的方法,它标志着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和“社会性的存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从宏观视角探求十二音技法(twelve-tonetechnique)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对20世纪的这一典型的音乐现象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沉音,是音乐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是「泛音」的对称。泛音列是将弦线减成1/2、1/3、1/4、1/5;……所产生的是其上方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的音响,而沉音列正好相反,它是泛音列的「倒影音列」,或称「对应音列」,就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述了民间歌舞"采茶灯"的起源及发展现状,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进"采茶灯"的方法,包括让学生理解"采茶灯"文化;领学生感受采茶之美;让学生体验丑角"茶婆";让学生感受升华后的"采茶灯"。  相似文献   

7.
刘福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也正是运用了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改编而来,这首钢琴吸取了《采茶灯》音乐中的《正采》、《倒采》和《扑蝶》的曲调,并且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和改编,在原民歌曲调的基础上,通过钢琴模拟民族乐队的音响效果,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8.
对儒家“美善同构”的“乐教”思想进行追溯与探讨,可发现“乐教”的本质特征,即“乐教”是一种以艺术为媒介的审美化的政治伦理教育。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政治、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诸问题皆与“德音”相关,“德音”是仁与义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音的强弱     
蔡懿 《儿童音乐》2016,(5):71-73
教学内容:音的强弱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在人音版第一册教材之中。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好音的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本课侧重于在各种游戏的体验中引领学生感受强弱的变化、对比,使其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学音乐课堂以学生音乐思维、音乐意识、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培养为关注重点,如何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指导真正动起来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步提升的核心。体态律动的引入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自身身体动作来体会和感受音乐内涵,这准确契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运动爱好,教师依托音乐让学生们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音你而动”,“音”与“动”的结合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感受了“律”,快乐地参与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11.
泉州南音是南传的中原古文化在福建泉州这个特定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中生成的区域性文化样式。它集合了唐宋以来词曲、南戏、杂剧、泉腔、潮腔、昆腔、弋阳腔以及佛曲等历代音乐的精华,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潜力。泉州籍的海外侨胞有600多万,他们以南音为乡音,寄托浓郁的乡情。南音的传唱,将国内外闽南语系人群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其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2.
玉林八音,亦称桂南八音,是由中原古乐加以桂东南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乐种,于2006年6月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本文以玉林市玉州区秀水村喜庆曲艺八音班为例,从“玉林八音的概况、玉林八音的演奏曲目、乐队编制、演奏形式、玉林市秀水村喜庆曲艺八音班的现状、玉林八音传承危机的原因、玉林八音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几个方面对玉林八音进行调查并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揉音是自然形成”这种错误观点,结合在演奏、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揉音的技术动作、训练方法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强调了演奏者在学习和训练揉音前应具备心理前提,并在掌握揉音动作后加强对揉音变化的练习,以使其在演奏运用中能与音乐内容、情感表达相结合,展现出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19,(4):80-88
站在局内人(梆鼓咚第五代传承人)的立场,围绕《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所记载的梆鼓咚传承谱系,探寻其"百人百唱"的文化根源以及音乐本体上的变化轨迹。从音乐形态来看,以中国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常用的腔音列"sol mi re"为核心,融合了中国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常用的音列,所形成的梆鼓咚腔音列特点,间接反映了北方渔鼓音乐流传到南方后在地化的过程。表面上"百人百唱"是音乐本体变化轨迹的体现,实质上它是不同人在不同时空与当下社会语境互动的产物,是人间百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声乐歌唱中演唱者对“颤音唱法”和错误的“颤抖音”之间存在的误区,分析了“颤抖音”形成的原因。结合实践教学,从传统练声法和非传统练声法(咽音练声法)两个方面进行一一的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有“颤抖音”困扰的声乐学习者提供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汪莹 《惠州学院学报》2008,28(2):126-128
文章从声乐歌唱中演唱者对“颤音唱法”和错误的“颤抖音”之间存在的误区,分析了“颤抖音”形成的原因。结合实践教学,从传统练声法和非传统练声法(咽音练声法)两个方面进行一一的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有“颤抖音”困扰的声乐学习者提供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年级:小学二年级 活动课:“音的高低”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的:1、进一步热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能有表情地独立演唱。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相似文献   

18.
郭蓉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1):110-115
贝尔格从对十二音的创作开始,通过在困惑中的探索,逐渐形成一些惯用的手法。他的十二音音乐和勋伯格、韦伯恩不同,在音乐中既有纯十二音语言,也有自由无调性,甚至还有纯粹调性的段落,还有各种神秘数字和象征意义的结合运用。通过探讨贝尔格十二音作曲技法的特殊之处,以寻求贝尔格的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专业的学生,从了解日本历史和日本文化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弄清“吴音”和“漢音”这两个术语的出处。通过阅读多篇史料,对这两个词汇的由来、应用与变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读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1997年第3期赵福洲先生《关于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概念界定》一文(以下简称赵文)至终篇,对文中一些定义和提法感到疑惑,故欲在此与赵先生进行商榷。赵文曰:“迄今为止的传统‘音列’都是建立在一定调式之上的”。尔后,出现了一个“调式音列”的概念。又日:某些“人工音列”是“不讲调式调性的”。首先,笔者不知道哪一种音列要讲调式调性。若要讲(依赵文而论),则当有诸如“C自然大调音列”、“s和声小调音列”、“密克索底亚调式音列”、“e五声商调式音列”……等等之类了。我们来看看教科书对音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