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根本保证,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具有示范性.通过构建先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不同阶段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长三角区域整体先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步上升,且具有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点,科技研发阶段的效率偏低是影响整体效率的根源所在;(2)不同于江浙沪省市转化效率高于研发效率的情况,安徽省先进制造业更重视技术知识的积累,而效益的转化相对较弱;(3)长三角区域整体TFP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除2013—2016年以外,其他年份的技术进步水平有待提高;(4)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科技研发阶段的效率增长速度高于成果转化阶段.为此,建议提升成果转化阶段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共建技术创新联盟.  相似文献   

2.
3.
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三次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的。农业的发展方式和重要地位一定程度阻碍着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已成为北疆和东疆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在新疆城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就业模式正在从正规就业逐渐转向非正规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运用劳动经济学原理,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失业模型,指出必将有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得不非正规就业、甚至非自愿性失业。在此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开展实证分析,指出非正规就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可逆转的趋势。最后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就业制度、加强引导教育、构建支持体系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洪洞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带的差异,以及各乡镇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洪洞县可分为三类经济区域,第一类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这类乡镇主要集中在汾河两岸。第二类是以煤炭等资源挖掘和深加工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乡镇,这类乡镇主要在煤炭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第三类是以服务业和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乡镇,主要是县域周边乡镇和拥有旅游景点的乡镇。这种经济空间结构和资源空间布局的严重失衡制约着全县经济协调发展。文章以洪洞县这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差异为主线,在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相关理论指导下,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洪洞县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也越来越不平衡,尤其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等差距日益增大,有逐渐拉大趋势。这些差距的扩大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经济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城乡、地区及行业之间等差异方面。从收入分配视角,剖析我国城乡、地区、行业等不平衡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路径,实现经济高效的均衡发展,逐渐缩小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和自然条件迵异的大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步入近代,伴随着开埠通商和近代机器大工业在部分城市的兴起,区域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日趋拉大。在区域上近代东部通商口岸城市和西部内陆城市的不同命运呈现了强烈反差。造成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和历史地理环境、交通环境、政府政策以及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密切相关的。通过揭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艰难历程,对当前政府部门制定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基本的研究单元。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分解了2000-2010年山西县域人均GDP的总体差异。结果显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地市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显著大于多数地市内部县域间的差异。其次,对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山西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深层原因,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工业化程度、农民生活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水平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长三角高校应当通过建立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教师合作交流机制和学生学分互认机制,实现协同发展。为此,必须逐步构建以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外围发展机制为核心架构的综合保障机制。着眼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未来长三角高校需要立足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需求,通过整体策划、重点扶持、突出特色、协同发展,实现专业结构的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支撑科技创新.长三角区域高校众多,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上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存在奖惩机制尚未建立、信息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人才梯队建设还需优化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经验,为长三角区域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提供改进策略,强化论证源头把控,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加强合作主动对...  相似文献   

11.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规划背景下,围绕制约不同城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变量,采用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制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性约束因素,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型,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创业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教育事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形态和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和各区域个性的展示形式。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仅仅是一堆统计指数的反映,而且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结构与功能、数量与质量的协同与否状态的一种表现。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等诸多外在因素与教育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绝对意义上说,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并不排斥量的均等性,它本身并非完全是有悖于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本质上,它指向和代表着一定社会背景和空间范围内教育发展的特定过程和阶段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的具体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对改革开放以来闽南经济区域三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该区域内三城市间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特征独特,出现了β-收敛效应与极化效应并存、主要总量经济指标和人均经济指标的不平衡增长程度不一致、经济增长率差异程度出现倒"u"分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由高低交替出现演变为次序稳定等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人均GDP指标,运用变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广东省1995年到2004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趋势进行探究。利用泰尔指数的可分解性把广东省总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解为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各区域内部差异并分析各部分对总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研究发现,1995年到2004年间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而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珠三角内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引导推动物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绿色—精益”物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分析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绿色—精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该篇将四川省21市州分为成都、川南、川东北、川西部四大经济区域,并利用四川省2000—2010年各市州GDP和人口数据,首先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情况,然后运用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四川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分析标准差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经过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现倒"U"型特征。其中四大区域间经济差异和成都经济圈经济差异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贡献最大,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最后讨论了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收敛的。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大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对甘肃省河西和河东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回归分析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影响,山东的区域经济与以齐鲁文化为主导的区域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山东经济发展的积极文化因素与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提出文化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建议,以实现山东文化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对2018年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描述性比较统计分析,找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并选取相关指标,运用2010-201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市场发育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与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河南四大经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更加明显,并且这种特征有加速发展的趋势。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区域经济之间协调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