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西溪湿地     
今天,大雾漫天.我们一家人趁着这独特的天气,来到了人间天堂——西溪湿地. 蜿蜒的小路,满山遍野的芦苇、狗尾巴草和那一座座茅草屋组成了这极具农村气息的景点. 一进湿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白如雪的芦花.它们就像一群身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让我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2.
西溪湿地     
今天,大雾漫天.我们一家人趁着这独特的天气,来到了人间天堂--西溪湿地. 蜿蜒的小路,满山遍野的芦苇、狗尾巴草和那一座座茅草屋组成了这极具农村气息的景点. 一进湿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白如雪的芦花.它们就像一群身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让我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当秋天来临之时,池塘边的芦苇便戴上了白色的头冠,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芦花一簇簇的,犹如一个鸡毛掸子,也好似公鸡的尾巴。在这芦花飘飞的季节,池塘被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鸡绒被","鸡绒被"还不停地在水中打转。鱼虾在这个季节是特别高兴的,因为有了芦花这道美丽的屏障,它们就能躲过渔民的捕  相似文献   

4.
芦苇开花了     
你见过芦苇吧在《诗经》里,它们叫蒹葭而我的父亲叫它们斑茅,母亲叫它们芦花这几天,总想写它们这几天,只要我走出房间,打眼看见的都是它们菜园,马路,湖畔,村头,它们无处不在,肆意汪洋我想写它们,可是我写它们的什么呢它们,早已被古人和前人写尽了它们在几千年前就入了诗,入了词  相似文献   

5.
小说《鞋》以及《西风芦花》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相继完成的两部短篇小说,因故事情节上的承接关系,《西风芦花》被视为是小说《鞋》的续篇。两篇小说实质上都围绕着一双布鞋展开,《鞋》中守明纳鞋时选择的"枣花"花型以及用心纳出的细密"针脚",完美地诠释了少女柔软细腻的爱情世界;时过境迁,《西风芦花》中的"我"和守明已是历尽人生的老人,可是那双一直留在身边守明的"布鞋"连同多年前的那份情感,却如同华北平原上的"芦花"一样美好动人,带给人无限的怀念与向往。  相似文献   

6.
与书偕老     
<正>每年梅雨季,都要打开《自然与人生》,翻到《梅雨时节》那篇,读上一遍或两遍。这仿佛已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邀约,以阅读的方式,约请书的作者——那个比我年长103岁、名叫德富芦花的男人,与我面对面坐着,一起喝茶,吃点心,听梅雨。少年时读书,是为了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青年时读书,是填平生活无处不在的空寂。  相似文献   

7.
一、“我自欲写”在古代剧论家中,金圣叹是明确提出写自我、强调以剧作家主体意识为中心的第一人。他在金批《西廂》第一章《惊艳》首则批语中即指出: 今夫提笔所写者古人,而提笔写古人之人为谁乎?有应之者曰:我也。圣叹曰:然,我也。接着他分析说,“古人实未曾有其事”,“亦实未曾有其人”;即或灾有其事、其人,古人也不能隔“十百千年之后”“因以告我”;我亦不能逾“十百千年之前”“问诸古人”。因此: 今日提笔而曲曲所写,盖皆我自欲写,而于古人无舆。不仅“所写”与古人无关,“所受”则更与古人无涉,因为离世十百千年的古人“又安所复论受之与不受战”。所以,剧作的始点和终点都在于剧作者自我:  相似文献   

8.
<正>为师,就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为生,就做一株有想象力的芦苇。——题记调入子固小学才三年,我就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这是一个“让生命蓬勃生长”的所在,就像学校固文楼对面山坡上的那片芦苇丛。那一朵朵芦花,从山头飘进校园,落到操场、走廊,也落到孩子们的身上。芦花聚成毛茸茸的一小团,在风的吹拂下,一聚一合,不就像苏东坡笔下的“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吗?  相似文献   

9.
让我爱你少一点吧,我的孩子。妈妈爱你,胜过爱这世界上的一切。不是因为你美丽,这世上有更多比你美丽的人。不是因为你聪明,这世上有更多比你聪明的人。只因为你是你,你是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世界很大,人很多,而我却是举世无双的;在这世界上,你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我,因为我就是我。看,我有一张圆圆的脸,梳着短短的头发,傻乎乎的眼睛。假如你认识我。你一定会认为我是个不切实际的人。然而你再看清楚我,你或许  相似文献   

11.
爷爷奶奶家的隔壁有一只芦花公鸡,它老欺负胖母鸡,大头儿子看不公,帮过胖母鸡几次忙,可芦花公鸡才不怕他呢,反而啄胖母鸡啄得更凶。“我在这儿画过线了,你再敢过来欺负胖母鸡,我就对你不客气!”大头儿子用树枝在地上画上一根长长的线。芦花公鸡低头看了看,用爪子在地上扒拉几下,线就看不清楚了。“你——”大头儿子气得用脚去踢芦花公鸡的屁股,没想到芦花公鸡好厉害,它竟然转身追着大头儿子要狠狠地啄他一口,吓得大头儿子撒腿就逃。大头儿子爬到了一棵大树上,芦花公鸡围着大树叫着转了几圈后才离开。爬下树的时候,大头儿子的心还咚咚地跳着…  相似文献   

12.
西溪的晴雨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的一片土地. 我是个离不开土地的农夫-春雨中,蹲在田头,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住,让它从我的指缝中油油地挤出来;虔诚地播撒每一粒种子,秋天时,它们会成为一个世界;烈日下,即使大地龟裂,也继续把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因为,我有期待;因为,离开这片热土,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就叫我去借把酒壶来斟酒。 隔壁的吴爷爷家里有一把好酒壶,是他女儿从城里带回的,细瓷红芦花,上有《杜康酿酒图》,漂亮极了。每次斟完了酒,父亲怕打碎了这把精致的小酒壶,便马上让我去送还。我每次送酒壶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因为借来时是把空壶,而送还的时候,父亲在里面盛了一满壶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雨季不再来     
"山之所以成其高,因为它忘记了平坦;江之所以成其大,因为它铭记着奔腾."这是我高三那年不经意看到,却燃烧了我整整一年的话.那时教室窗外的围墙上爬满枯槁的藤蔓植物,风从空荡的走廊上呼啸而出:一个日渐失色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孙犁(1913~2002),堪称文学大师,从事文学创作长达75年,1945年5月发表的《荷花淀》,标志着孙犁短篇创作的成熟,8月又创作了《芦花荡》。孙犁在《〈孙犁文集〉自序》中说:“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反映了我1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进脚步,我的悲欢离合。反映这一时代人民精神风貌的作品,在我的创作中,占绝大部分。”让我们整体感受感受《芦花荡》吧,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一方面是抗日军民,到底谁更有力量呢?在孙犁笔下,日寇有如泥牛入海,抗日军民凭着勇敢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诗魂     
世界上最美的是文字因为文字所以有了文学之魂——诗——题记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汹涌奔向东南。夕阳的余辉,映在我脸庞,金灿灿;我思绪万千,激情澎湃。这黄河水哺育了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蕴含的战争小说的另类风格。这是一次基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又高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的艺术鉴赏活动。故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激发学生乐读、善读、善品孙犁《芦花荡》浓厚兴趣之策略。一、灵动导入,诵读品鉴文本孙犁的《芦花荡》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战争小说中具有另类特质的、颇具艺术张力的语言艺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9.
《红领巾》2014,(2):24-27
正世界湿地日:2月2日在陆地和水域(yu)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地区,它常年被水浸透,却又不是江河湖海里的任何一种,它就是湿地。没见过?不明白?别急,跟着我小脚丫走,咱们去几个著名的湿地保护区溜达一圈吧。丹顶鹤的乐园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在这个庞大的湿地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这些能歌善舞的美丽精灵——丹顶鹤了。因为有了湿地这个乐园,衣食无忧的它们活得非常潇洒,时常翩翩起舞、引吭(hang)高歌。  相似文献   

20.
上一次我谈了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避免在文章中经常出现陈词滥调的办法是读、背、记名家名作,有同学也许会认为:你这些话也不过是古人所说“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老调子罢了。我承认这一点,但是世界上有些道理却是永远正确的。譬如不管古人今人、洋人中国人,人要吃饭,吸收营养;但同样的饭,加工方法可以有不同,各人的吸收也不同。我的办法是尽量把道理说得明白一点,而且还想对当前流行的种种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的做法提出一点批评,提倡归真返朴。真理有时是很朴素的。古人所谓“炼字造句,征典属对,皆须从一学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