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围绕培养“工匠良师”的目标,探索了机械类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凝练和实施路径。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机械类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课程思政与知识、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挖掘“两山”理念中绿色和创新思政元素,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了“工匠良师”课程思政体系,对机械类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工程实践融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专业素养与创新意识相融合对于机械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培养方案修订、融合性教材开发、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措施,将融合性教学模式应用于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机械类课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应用特色,适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从总体设计、课程内容重构、资源建设和总体评价设计等方面阐述机械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过程,进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基于任务驱动的线上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基于工程案例设计的线下合作学习相融合的教学实施,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实践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5,(5):107-108
分析了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类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为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和食品机械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具体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提出了整合构建机械类课程体系、优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构建机械工程素质实训平台和综合应用实践教学模块、强化实践性教学等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同时其也是承接学生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过渡与重要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现行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课堂教学抽象、学生兴趣缺乏、课堂效率较低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专业知识体系,在学习后续课程时十分吃力。结合新多媒体数字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通过多媒体融合教学、结合VR技术辅助教学、融合AutoCAD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想象力缺乏、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学习改革后的机械制图课程在全国大学生产品建模与机械创新大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新形势下新工科建设对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文章从课程内容、案例教学、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出发,对车辆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改进策略,即完善车辆动力学、传动、制动、转向等子系统实验课程内容,针对车辆系统复杂工程问题求解开发相应的案例库模型,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探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车辆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木材加工装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木材工业发展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专业的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木材专业的专业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模拟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探索适应非机械类专业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丹 《英语广场》2023,(16):65-68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需要融入课程思政,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汉英笔译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文化自信力。本文探讨笔译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的设立,并在文化自信力培养的前提下对汉英笔译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促进课程教与研综合一体化发展,扩展教学资源,创设多维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应用,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传播能力和文化自信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丁大为 《科幻画报》2022,(4):120-121
STEM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模式时不要拘泥于物理知识本身,而是要以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为载体,将工程、信息技术、数学、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理念促使高中物理课程更加具有吸引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乐趣和参与度。因此,本文从融入STEM理念的必要性入手,对其在不同教学环节的融入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各位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为实施对象,开展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从工程热力学理论与行业需求、教学实践、工程应用、实验验证、科技创新、科研训练等多方面,结合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融合.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利用机械类系列课程实施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提出了建立机械类课程群来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所提对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成为研究热点。从“课赛融合”的角度出发,依托技能竞赛平台,将技能竞赛知识点、技能点、评分标准等融入线上线下教学中,探索基于“课赛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教育亟须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文章以新疆农业大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共4门机械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例,详细分析了机械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传统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科教融合,将科研项目案例贯通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学体系的重构。基于PBL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造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对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探索并具体提出了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设计理念以及课程思政和微观经济学有机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并通过实施证明,课程体系改造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河海大学针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工程BIM技术进行了“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通过与海洋资源开发和防护工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灵活的课题布置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和自由探索能力。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有效植入,并提升了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递进式教学模式既提升了传统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维度,也为BIM技术贯穿专业全过程培养的可行性探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工程创新性不足等问题,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探索基于有限元分析与专业案例库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生动形象的可视化教学素材库,并将其融入工程力学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宋晓文 《科教导刊》2023,(28):107-109
研究性教学旨在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其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教学设计不合理是很大的原因。文章基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将研究性教学、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进行紧密衔接和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并结合当前研究热点融入研究课题,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深度学习获得.通过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性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动性.把课程思政与学生深度学习进行融合,加强工程实践项目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通过教学平台互动反馈,实现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提出多维学习参与度评测方法,开辟了课程思政内化成效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五维一体”金课教学模式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思想提出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围绕教学注重知识应用,体现课程的挑战度;教学突破学科界限,体现课程的思辨性;教学汇聚科研成果,体现课程的高阶性;教学设计开放性作业,体现课程的创造性;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体现课程的铸魂育人性等五个维度进行金课建设,彰显了“金课”建设的创新性、人文性和互动性,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金工实训教学存在着实训课时少、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文章构建了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理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了成绩评价体系并融入课程思政,同时,在“激光加工实训”课程中开展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该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了实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