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目前课程思政存在的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两层皮,思政资源不充足,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索思政元素切入点,并建立工科课程科技思政元素库,以案例分享的形式对专业教师开展思政能力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融合思政元素,最终使得课程思政落地实施,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培养学生新时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定笃行的“硬科技精神”,实现思政+专业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简述了教学团队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挖掘策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组织原则和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方法探索上的思考与实践。相关经验与方法对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素材的挖掘与实施过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理工科专业课程塑造学生价值、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的教学任务,还是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高职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结合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有机化学教学实践,对课程思政改革的出发点、设计理念、思政元素融入和课程思政实施的探索成果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教师拥有更加开阔的教育思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积极督促高校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将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可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并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从思政教育重视程度、思政教育融合力度、二者融合形式、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师德建设等方面思考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现实问题。最后从构建个性化理论教学体系、丰富育人主体、基于学生兴趣开展思政活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等角度,研究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世杰  黄军左  何富安 《科教导刊》2021,(2):126-127,130
新形势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含义及其价值,对专业课程进行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探索,根据课程目标和培养计划要求,从各部分授课内容中发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中进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载体。教育学类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素养,还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切实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开放大学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应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意蕴,围绕学生观、教育观、问题观教育,发挥学校对落实课程思政的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作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认识和能力水平,挖掘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和科研实训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专业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是教学面临的难题.针对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特性,以"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剖析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根据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确立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以真实案例为素材,构建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嵌入思政元素,以达到课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发挥专业知识所蕴含的德育功能,认真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应充分认识到在其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性,通过开展专项教研室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意识。努力挖掘电子信息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专业课堂上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进取精神和爱国精神,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在变化,其中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正在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天然高分子材料》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且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非常适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该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应当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为高质量开展高年级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提出了彰显核心目标指向、和谐融入专业教学、强调突出思政增益的建设思路。针对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提出向心度、融入度、思政增益和思政绩效等评价指标,设计了评建一体的课程思政元素库结构。以“光纤通信”课程为例,阐释了课程思政元素库的构建和评价方法,为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为管理类专业培育人才、提升育人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管理类专业课程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元素植入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实训、课程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践行思政理念。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文章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探讨,分析了生物统计学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展案例式教学、提升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等课程思政改革的措施。针对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课程思政融入生物统计学等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食品包装学为例,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开展探索与实践。不仅让学生学会食品包装学课程的基本知识,达到课程的专业目标,同时又达到德育目标,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食品专业学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教师团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非线性规划是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以研究生非线性规划课程为例,深度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讲授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能为非线性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思路,也试图为大学其他数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问题,探讨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方法,重点以航海仪器课程为例,从思政目标建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法设计、课程评价归纳以及考核方式选取等五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闭环教学实施方案的详细探究,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为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三全育人”,是工科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林业工程类林产化工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两个方面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的顶层设计,探讨专业课程群的课程思政元素矩阵设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开展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以点映面,点面结合,同时提出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举措,实现课程思政总要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是食品专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实施过程、成效、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期为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科内涵融入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发挥价值引导、情怀传递和道德示范的作用。在高职《语音》课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思辨能力上都有所提升,但两个班级在开放思想、分析能力以及求知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提升幅度较大,可见该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幼儿教师岗位保教能力需求高度对接,教学内容实践性强,更容易开展课程思政。“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内容包含生命健康、人本意识、社会责任、团结合作、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等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应结合社会发展、提升情感体验、强化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养成价值、助长品行、践行师德,通过反思评价促使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工科类专业课程不同于人文社科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难度较大。以土木工程专业课“桥梁工程”为例,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思政元素,从“桥梁工程”实行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教师育人角色的转变、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四方面出发,梳理了如何在“桥梁工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实现专业知识与德育的融合,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责任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