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娜 《江苏教育》2022,(47):51-54+58
在新媒体技术和多元文化的驱动下,社会进入“泛偶像”时代,儿童的崇拜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崇拜对象的选择,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透析“泛偶像”时代儿童崇拜的现状,审视“泛偶像”时代榜样教育的困境,教师要通过空间归位,重构榜样教育实施渠道;释放话语权,重建榜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具象实施,重赋榜样的教育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榜样”作为名词,由来已久,但在起初并不是合成词,而是两个独立使用的单音节词。在“榜样”的发展过程中,有人对其词性产生了质疑,认为“榜样”具有二元性,但据多方面论证发现,“榜样”只有一元性,是一个褒义词。“榜样”不仅有很多近义词,如“典型、楷模、范例、模范、典范”等,还有很多引申义。这些词大多是在“榜样”之后加了一个动词,构成“榜样培育”“榜样示范”“榜样教育”等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榜样”代表的是圣人君子的理想人格,体现的是“忠、信”的理想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赵子林  王正 《中国德育》2023,(21):38-42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长期以来,榜样教育起着立德树人、凝心聚气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以偶像塑造“包装”化、偶像形象多面化、偶像崇拜娱乐趋利化为主要特征的“泛偶像”时代悄然到来,榜样教育受到严峻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亟须从榜样教育自身入手,完善榜样选树机制,提升青少年榜样认同度;改进榜样宣传机制,提升榜样精神沁润效果;更新榜样教育理念,推动偶像与榜样的耦合,进而探寻出一条榜样教育立德树人实效的切实可行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4.
生动直观的“奥特曼”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和榜样人物.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榜样的深.刻作用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观看动画片和单纯地模仿等行为而自然实现的。要想使它起到改善学习者行为的作用,由“知”到“行”将榜样的精神内化为学习者的品德,则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以“奥特曼”为载体。通过以下四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奥特曼”榜样角色感知→“奥特曼”榜样角色认同→“奥特曼”榜样角色承担→“奥特曼”榜样角色迁移。  相似文献   

5.
在“经”和“道”的关系、或“经→言→意→道”的关系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不仅经典、文本是一个诠释学问题,而且圣人之言、圣人之意也是一个诠释学问题。所以,尽管有一个成语叫“离经叛道”,但其实“离经”不一定就是“叛道”;反过来讲,“尊经”“守经”也不一定就能“得道”。因为:不仅“经”或“书”不能穷尽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不能穷尽圣人之“意”,而且即便圣人之“意”也不能穷尽“道”本身。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言说,需要“意”“言”与“经”。  相似文献   

6.
拓展性学习的概念与理论是由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最早提出的,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学习范式,拓展性学习对传统学习模式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从学习的目的、主体、内容、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颠覆了对学习的传统理解与认知,并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将一个简单的观念拓展成为一个复杂的活动目标或者形成一种新的实践形式”。拓展性学习的本质与内涵揭示了概念形成及演化与拓展性学习活动及实践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拓展性学习的过程中,即拓展性学习总是要经历从“质疑→分析→建模→检验→实施→反思→固化”的循环。作为拓展性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从行动与反思两个维度,拓展性学习中的概念转化可以划分为直觉感知、解释说明、归纳整合、制度化四个阶段。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拓展性学习理论和丰富现代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圣王”理念是荀学的重要理念。荀子认为,圣人高于士和君子,是有德者之极者、知礼行义而致好者。圣人虽也可以为圣臣、为圣君,但只有圣人才能够王天下而为圣王。所谓“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也者。”圣与王的结合,是最高社会道德人格与最高政治权力人格的理想之合。其作为完美至足的社会政治理想的人格呈现,成为“天下极”。由苟子之“圣王”理念而得出“内圣外王”之命题在逻辑上是自然顺畅的。把握荀学的“圣王”理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9.
活动主旨:要教育好一个孩子,绝不能仅靠教师。六年级学生大多拥有自己的偶像。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偶像”、“剖析偶像”、“学习偶像”等环节,展开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省与冲突;正确选择自己所崇拜的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指导学生的行为,以促进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港台新儒家所提出的“儒家三期说”背景下,李泽厚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儒家发展四期说”。蒋庆继承了李泽厚对于汉代儒学的评价,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复兴“春秋公羊学”,一方面批评宋明理学与港台新儒家的“心性儒学”传统,另一方面批判当代自由民主制度,提出“政治儒学”的主张。本文通过分析蒋庆由“公羊学”向“政治儒学”的思想脉络,分析“政治儒学”内涵的“百家言”向“王官学”的转化困境。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的人性论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又有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中民之性的新说提出。但董仲舒的人性论并不存在所谓人之性与民之性的两类文字的区分,更没有以人之性即为圣人之性的观念,新说关于中民之性的论述,也难以成立,究其原因在于新说不了解董仲舒的人性论处于儒学人性论“性同一说”向“性品级说”转变的逻辑关节点。  相似文献   

12.
聂黎萍 《江苏教育》2023,(12):48-50
偶像崇拜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人对偶像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泛偶像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中小学生常常会陷入偶像崇拜的误区。班主任要理性看待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充分发挥偶像崇拜在中小学生情感发展、价值认同和追求方面的作用,挖掘偶像内在的人格品质与精神魅力,突出教育引导和榜样优化。班主任应将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偶像榜样化”和“榜样偶像化”,增强偶像的教育性和榜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三、“以复性为宗”的心性修养论。 薛瑄赋予性以如此至高无尚和广泛普遍的涵义,这是薛瑄性论的出发点,而不是归宿。薛瑄的性论,作为其天人合一说的中介环节,是以追求“复性则可以入尧舜之道”(《续录》卷八)的所谓“圣人之气象”(《录》卷六)为最高理想的,也就是说,是为他的“复性”说制造理论根据的。 薛瑄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在于“天命之性具有圣人之心,率性之道由于圣人之身”(《录》卷六),“是以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圣人意之所为,与天无毫忽之差爽”(《录》卷二)。总之,“圣人之心  相似文献   

14.
“当代性”既指时间及时间里的时代特征,也指现在与过去本质之不同的当代特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是时代话语权建立的标志之一,充分体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性”,相对忽略了现在与过去本质之不同的“当代性”体现。而这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创新收效甚微的症结所在,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学史哲学观是体现现在与过去本质之不同“当代性”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儒学的义利观以孔子提出的“义以为质”为基本立场,它在义利之辩中具体展开为“义以建利”和“以义制利”两个方面。义利观的二重义蕴在先秦均曾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因而具有较为合理和稳定的形态,但“义”功能的双重预设内在地蕴涵着矛盾,使两个方面实际上存在 着分离的趋向,正统儒学和非正统儒学分别发展或强化了其一个方面。到明清之际二虽又有了平衡发展的契机,但明清诸儒的探讨是在原有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的,因而没有摆脱传统儒学义利观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儒学之兴,在于儒者振,还是儒教盛?儒学之难,在于儒者之惑,还是儒教之弊?若还归问题本身,有必要对六十年来大陆儒学的历史与境遇进行一番追问与考量。从根祗上言,我们认为,真正儒学之不振非儒教之困顿,乃儒者之伪滥。当下大部分儒者在生命人格上的降止、陨落,儒家内在的明道正谊的理性自觉、至善万能的生命直觉与成人至圣的终极追求等真精神的萎缩、失落,儒者自身的异化才是儒学不兴的主要根由。"人"之不存,"道"将焉附?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民间神灵信仰的世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具有世俗性,不存在以“理性化”、“祛除巫魅”为特征的世俗化过程。我国学所谈论的世俗化,实质上是儒学化,是与世俗生活的融合。神灵信仰的世俗性表现了功利、伦理、泛化等倾向,有对生产方式、生活态度和传统化的导向作用,与西方基督教世俗化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8.
追问人文性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担有人文教育的职责,这是毫无疑义的。即使力主语文的本质是“工具”论者其实也并不否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盖儒者之争皆在名实”,分歧在于对人文性的理解以及人文性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呈现。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重新认识、定义和评价“偶像”这个概念。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思想尚未定型、思维非常活跃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思想认知、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都需要有人给以有益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榜样的个人形象、思维方式以及言行,都会产生非常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可以说,如何赋予“偶像”一个更为准确、更为积极向上的全新定义,不仅是青少年人生道路上迫切的需求.更是一个全社会教育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20.
在《黄帝四经》中"圣人"、"圣王"和"君主"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君主"行事有合不合于"天道"的区别,合于"天道"则可立为"圣王",在这种理想状态下三者才有其共通性。《黄帝四经》的圣人观体现为"圣人"处处与"天道"精神相契合,能使"天下可一"者才称之为"圣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