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以革命活动为传播场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传播路径从课堂传播、社团传播、刊物传播到革命活动传播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式从认知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化。传播效果从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到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从思想启蒙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为了宣传马列主义,同各种反动势力、反动思想作斗争,积极开展革命工作,中国共产党曾在开封创办了大批刊物,其中《中州评论》、《风雨》、《中国时报》等刊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从1928年起,我国新文学已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年1月,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倡运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论,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不久,一些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和青年运动的早期共产党人,如邓中夏、肖楚女、恽代英、沈泽民、蒋光慈、林育南、李伟森等,他们通过党、团机关刊物和其他进步报刊进行了初步探讨.1922年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半月刊就开辟了"革命文艺"专栏,以后又在党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和团中央第二个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探讨"革命文学"理论的文章,他们广泛地接触  相似文献   

4.
剡社作为一个地方社团,与巴人早期的革命活动关系相当密切;《新奉化》则是剡社的会刊,是巴人青年时主编过的刊物,里面还发表着他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但由于资料散失,有关剡社和《新奉化》的一般情况,人们似乎至今还所知不多,连巴人自己在有关著述里也语焉不详,至于《新奉化》上的巴人作品更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笔者最近在巴人家乡找到了两册《新奉化》杂志,看了一些资料,拟结合巴人的《旅广手记》及地方党史的有关材料作些探索,以供巴人研究者和地方社团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学生于1906年在东京创办的革命刊物。它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黄兴的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创办的。1905年7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年底,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为扩大革命宣传,孙中山、黄兴号召各省留学生筹办地方刊物。在《民报》发刊前后,各省留学生创办的杂志有《浙江潮》、《江苏》、  相似文献   

6.
《斗争》是1933年2月苏区中央局创办的机关报,作者主要来自苏区高层领导干部,它在根据地建立了一个多渠道的发行网络,但只限在根据地内部发行,其发行对象主要是苏区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斗争》主要刊载党的文献和苏区领导人撰写的指导苏区工作的论文,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理论性刊物。《斗争》刊登过许多有积极影响的文章,对苏区革命起到了正确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但由于当时"左"倾错误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左"的理论和政策,对革命和苏区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革命运动到处蓬勃开展起来.在湖南,青年共产主义者毛泽东积极领导了学生运动,为推动全省的形势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等人发起组织了一个进步团体——湖南学生联合会,开展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为了进一步传播新思想,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湖南学生联合会决定创办一个刊物作为宣传阵地.《湘江评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了.  相似文献   

8.
1923—1927年的《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久、最杰出的革命报刊之一,它的创办发行与宣传,成就辉煌,留给了我们众多的历史经验。可是,我国学人对它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关于《中国青年》的研究,既涉及刊物本身,也包含早期党团思想政治、文化宣传等。对《中国青年》进行细密化的历史考察和论析,既可以丰富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等学科的内容,又可以进一步丰富共青团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9.
长沙文化书社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热潮中继《湘江评论》之后创办的又一个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文化书社在湖南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革命知识分子,培养革命骨干;对党组织活动的经济支援和交通联络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湖南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1920年代初开始,中共党团组织在巴蜀大地逐步建立,革命火种悄然播下。在此过程中,革命先行者们为传播进步理念与夯实革命根基做出了重大贡献。王右木就是其中的一个灵魂人物。以他为核心,部分川内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聚合起来,组会、办刊与建团,乃至其后建党,革命的历史进程循序展开。有号召力的核心人物所建构的团体,对于当地进步知识青年等潜在的组织资源,通常能起到较大的"虹吸"效应与聚拢作用。民主革命早期,四川地区以王右木为中心的党团组织建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长沙主编的革命刊物。它歌颂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宣传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号召人们起来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当时全国新的刊物有四百多种,《湘江评论》以其彻底革命的精神、独特的见解和文风新颖、通俗易懂而著称。当时很多报刊,如北京的《每周评论》、《晨报》、上海的《时事新报》、《湖南》月刊、四川的《星期日》周刊等都曾介绍或转载过它的文章。《湘江评论》在政治上对湖南地区的五四运动起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并且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开创者,而他的革命历程可以说是从创办刊物《湘江评论》开始的。他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视,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几十年来,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一直关注着新闻工作,并以大量的新闻实践和精辟的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13.
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湖南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与湖南丛书》一套五本,虽然种数不多,却生平、思想研究兼有,研究亦有深度,可算得是很有地方特色的一套好书。 首先,《丛书》使读者对青年毛泽东的认识更加全面了。一般说来,对于青年毛泽东的认识不外乎他领导建立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等。丛书中《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轨迹》从文化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建党思想、国共合作思想、农民革命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地方自治思想等等十五个方面进行了整体探索,这种颇有深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年底,成立不久的“左联”执委会开会讨论,决定创办一个秘密刊物,刊物名叫《前哨》,由鲁迅任主编,茅盾、冯雪峰任编辑。经过三个多月的积极筹备,组稿,于一九三一年四月就绪,但由于人事、经费,尤其印刷上的困难,“刊物正式发行已是七月份了”。封面刊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杂志”标志,内容主要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为国民党屠杀同志致各国革命文学和文化团体及一切为人类进步而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星期评论》的创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由戴季陶、沈玄庐等国民党人创办的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期刊。《星期评论》的创办,从远因或历史背景上看,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屡遭挫折之后,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结果;从近因上看,是因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五四运动的启迪下,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启蒙和民众动员的巨大意义。《星期评论》的创办,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在这场运动影响下爆发的五四运动,对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震撼。  相似文献   

16.
戊戌政变后排满革命舆论渐成主流.从地理空间上看,其时东京、横滨等地是革命舆论的中心.早期两湖留日学生及革命派人士筹办《游学译编》和《湖北学生界》,利用东京、横滨等地与长沙、武汉等媒介网络广泛建构革命舆论.分析两湖留日学生刊物,可见近代革命在地理空间有重要表现,地缘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地方行省办的报刊以及日本留学生在域外办的中国行省报刊,都印证了这一点,这决定中国近代报刊既有同乡意识,也有全国目光.留日报刊对政治建构及革命话语呈现的媒介镜像,特别是其中传播的政治想象及排满革命等民族主义情绪,其后果波及辛亥革命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7.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对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舆论导向作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重新审视这一刊物,研究它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在传播学上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将有利于把握和促进中国现代史以及现代报刊传播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术界受"左"的政治因素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没有对《今日》杂志给予公正的评价。实际上,它是由投身革命和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创办的、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的进步刊物。它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的贡献,不应该因为其缺点而被淡化,甚至被妖魔化。它不懂得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的落伍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吸取。  相似文献   

19.
山西留日学生先后于1905年和1907年创办了《第一晋话报》《晋乘》两本期刊。景梅九、景耀月等人对刊物的创办发展贡献较大。山西留日学生所办刊物秉承知识性、通俗性、地域性、公益性、革命性的办刊理念,以启发民智为宗旨、以白话文为载体,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刊物具有浓郁的山西区域特色,所载文章论教育、谈实业、讲军事,往往多落脚在山西。受办刊经费和人员变动的影响,出版时间不长,但对民主、科学理念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阳社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8年1月至1930年5月,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和《拓荒者》这五个刊物。通过这些刊物,太阳社刊载了很多关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作品、译文和锋芒毕露的论争文字,初步展现了革命文艺界倡导无产阶级文学所取得的实绩。太阳社创办的刊物为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艺界的文学活动乃至阶级斗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进而为30年代左翼文学的繁盛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