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8,(2):44-50
清华简《子犯子余》是一篇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出土文献。简文以对话的形式,借子犯、子余和蹇叔之口,表达了文献作者的治国理念。简文所体现的"节中于天"的思想与孟子重"道德之天"的哲学观有一定的相似性,言公子重耳的行为合乎义理及其天命。同时,简文将"民心""天命"并举,把民心上升至天命的高度,述说民心难成或易成取决于"居上位之人",此观点在《孟子》一书中也有类似内容,重在说明以德化民,施德政的重要性。《子犯子余》与《孟子》"民心""天命"思想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庸》是一部蕴含丰富生命哲学思想的儒家古典著作。开宗明义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话从天、命、性、道、教之间的关系谈起,既从本体论的层面探讨了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也从实践观的角度阐明了生命如何实现的问题。其中,“率性之谓道”承接“天命之谓性”和“修道之谓教”,蕴含顺应自然天性、激发主观能动性、展现自由本性等生命哲学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十分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3.
据《史记》记载子思生有子上,子上是子思之后孔门重要的学术传承者;七十子后学中公孙尼子和世子可能是子思弟子,而主张法家思想的尸子当与子思学派无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出版的清华简《说命》,本文从四方面进行考论:一、神怪故事非《尚书》所宜有;二、傅说言论庸俗而无所作为;三、王的命语冗长而不切实际;四、他籍引文多数杳无踪影。而《尚书·说命》三篇,完全没有上述这些弊病,是具有珍贵价值的古文献。清华简编者应实事求是地比较清华简和《尚书》两篇不同的《说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近年出版的清华简《说命》,本文从四方面进行考论:一、神怪故事非《尚书》所宜有;二、傅说言论庸俗而无所作为;三、王的命语冗长而不切实际;四、他籍引文多数杳无踪影。而《尚书·说命》三篇,完全没有上述这些弊病,是具有珍贵价值的古文献。清华简编者应实事求是地比较清华简和《尚书》两篇不同的《说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1 古代唯心主义人性论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先秦时代,孔子的"性相近"开了"性善论"之端,最早提出"性善"学说的是子思,孟子也是性善论者,但与子思的学说又不尽相同。孔子的"性相近"是有发端意义,但他没有明确提出"性善"学说.子思才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性善论"者。子思的《中庸》开篇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命为上天之所命,人所有的天命就是人性。人能按照人性之德而行,就体现了人道,体现了人道就达到了"至诚"的神境,"至诚"之人就能发挥人的善性。子思还借孔子之言全面阐发儒家的  相似文献   

7.
宋明理学家论性,或秉于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的人性理论;或源于《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或源于《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船山论性,以《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命题为基础,吸收、改造了《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的命题,提出了“继善成性”、“习与性成”、“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理论,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色的人性学说。  相似文献   

8.
《庄子》中有八十余处关于“命”的用例,“命”具有多种含义与特征,其中以“遇命”为主,兼及“命”的其他含义,且围绕“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从人生困境出发,主张“知命”与“安命”,从“知命”“安命”到“逍遥”与“超越”,是庄子“命”论思想的基本思想逻辑,而作为其中枢纽与关键的是以“道”观“命”,亦即从受“命”主体向授“命”主体的视域变换,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己之精神超越。分析研究《庄子》的“命”论思想,有助于把握庄子哲学区别于一般前定论和宿命论思想的超越性理论特征。异己强制性与内在本己性、随机偶然性与客观普遍性、自然变易性与超越“不化”性、外在权威性与自在逍遥性、落于己“身”与落于己“心”是“安命”与“逍遥”的本质区别,将“安命”与“逍遥”进行对比,是把握庄子逍遥思想的重要进路,有助于凸显其逍遥观的诸多特质。  相似文献   

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段文字出自《论语·为政》。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收录了此段文字,并在课文下方的脚注处做了注释。笔者认为,对“天命”的解释欠妥,不符合孔子的本意,也不符合自子思以来儒家关于“天命”的注释传统。  相似文献   

10.
《小星》诗的主题和主人公的身分自古迄今,众说纷纭:《毛诗序》谓“《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方玉润《诗经原始》谓“小臣行役自甘也”;胡适《谈谈诗经》认为“《嘒彼小星》是写妓女生活的最早记载”。下面笔者拟对全诗章句加以诠释,以揭示其诗的主题。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孔门《易经》的早期传授。《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殁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盖源一而流歧,其所由来者久,固不自汉始矣。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说:“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汉书·儒林传》上说:“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瞿以授  相似文献   

12.
《治邦之道》《心是谓中》是清华简(捌)中刊布的两篇先秦佚籍,与战国诸子关系密切,对梳理、研究诸子思想有重要意义。虽然整理者已经做了详细的考释,但仍有个别字词的训释有待商榷。结合相关传世典籍及文意分析,《治邦之道》中简5"锐士"所指应是贤良之士、"■"训隐为好;简9"还"应训迷惑;简17"?"通"笃",训切实、专心。《心是谓中》简1第三个"中"应是一个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史上,以师生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学术门派,无疑要首推初门。孔门既是有案可查的最早的一个师弟传授门派,同时。它又对后来的师弟传授门派产生了广泛而探刻的影响。因此,其地位和意义也就非同,般。深入考察孔门风范的形成和特点,对弘扬孔门风范的精华、推动当前学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孔门的内涵孔门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文献中首先出现“孔门”~词的是汉代王充的《论衡》。《准衡。-·问孔》将日。“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号之才,胶今之儒,,此言妄也。”从其“北门之做一句的实际使用来看,所谓“…  相似文献   

14.
孔门七十子之说的产生,来源于春秋晚期徒七十人的步兵编制方式。在这种编制方式下,步兵接受战车上贵族的指挥,跟随贵族一起战斗,形成一种军事化的主从关系。孔子本人具备很强的军事能力,孔门中也包含军事教育的内容。弟子们追随孔子,也十分类似于春秋时期徒从跟随贵族。在这双重作用下,当时的人们会把对徒七十人编制方式的认知投射到孔门,七十子之说也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教育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具有很长的学科前史。早在古代,思想家们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就不局限于一些具体的见解,而是经常从哲学或人生论的角度来论述。例如,《中庸》开篇在论述什么是“教”时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样一来,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就与天命论、人性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哲  相似文献   

16.
“命”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统摄人类生活的全部。《论语》中论述了孔子及儒家对个体自然之命的珍惜、对命令及使命的重视、对命运及天命的把握。在对“命”的论述和把握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处理自我关系、群己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方式,而这一过程,也是孔子及儒家走向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谓陈元康为高欢作军书以讨伐“山胡刘蠡升”,误。当时被讨伐者为“山胡”,而非“山胡刘蠡升”。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云:“初,司马子如、高季式与孙搴剧饮,搴醉死,神武(高欢)命求好替,子如举魏收。他日,神武谓季式日:‘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作文书,都不称我意。司徒尝道一人谨密,是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庸》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很是耐人寻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从中我们可以探得教育的根本旨趣,那就是教化育心,它的终极目标显然在于价值引导。用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的话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点化或润泽生命。(可以理解为确立人的生命的价值向度,陶炼人的虚灵的精神境界。)教育教学活动要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孩  相似文献   

19.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历程的总结。我们看到他的“志”贯穿了五十五年漫长的生命历程。“学”了十五年,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不惑”  相似文献   

20.
子夏是孔门私学中"文学"科的杰出弟子。孔子对子夏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夏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孔子对子夏的数度告诫与发展预测;三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全面培养子夏的文学才能。此外,子夏与同门弟子之间的相互切磋也富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