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景观照明作为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北戴河景区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国内滨海城市的景观照明为例,借鉴成功的经验,正视存在的不足,为改善景区形象及提升景区影响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游客的视角,对旅游景区语言景观进行感知分析,有助于厘清景区语言景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及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建设实际情况,构建了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游客感知评价指标,通过应用问卷调查与IPA象限分析法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游客感知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总体感知满意度和对其重要性认知均较高;除语言景观材质、颜色使用情况满意度均值大于重要性均值外,其余感知评价指标满意度均值都小于重要性均值;游客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位置摆放、语言景观解说内容为旅游活动提供方便满意度最高,需要继续保持,而对语言景观语码使用、清晰醒目程度、其外观设计与环境协调情况满意度比较低,这是景区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是研究景观构成要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主要集中研究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学过程在相关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在进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时运用多维度的方法去研究景观格局主体,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景观格局的整体特征。运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地指导风景园林的规划,其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景区的物种及其良性演变、维护整个生物链的物种多样性,保持其整个环境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博知识面、富有创造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良好协作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包括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社会交流活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21世纪人才,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我们根据生态茶园的规划原理与原则,结合长安基地的实际情况就长安生态茶园多功能生态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进一步建设好长安有机生态茶园多功能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然公园涵盖范围较广、种类繁多且人类活动频繁,因此结合景观综合评价可为其景观提升及后续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以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作为评价对象,从景观社会吸引力、景观经济生命力与景观生态承载力三个方面,筛选出31项评价因子并构建评价体系及模型,最后进行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可知,丹江口水库风景区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6.
进行科学有效的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多要素类型图空间叠置分析,把南京市划分为四个反映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和生态特征的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和体现行政区划特点的九个景观生态功能亚区.通过计算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的整体特征指数、景观类型面积及百分比,对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科学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宁德市茶园土壤中13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研究其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单项评价中,平均值均未超标,但个别因子最大值超过1.0,为超标;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中属清洁,即茶园的土壤质量安全,但个别样点接近或略微超出警戒限,应引起必要重视.  相似文献   

8.
语言景观不仅是公共空间中有语言文字标记的景观,还是文化的客观化物质载体。以面向武夷山旅游景区游客的三姑度假区语言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将收集到的语料在场所符号学的视域下展开质性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三姑度假区内中文作为优势语码集中在标牌的上部、左边和中心位置;英文是景区内的主导性外语;标牌的制作主要以工整的广告牌为主,被放置在度假区各处实施其功能。武夷山市景区除游客导向性的景区服务类语言景观外,出现了大量的市民导向性的宣传服务类语言景观。基于SPSS软件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疫情时期,武夷山市在城市语言景观塑造中将国家的形象构建与小家的温情空间搭建共通共融,塑造出具有国家荣誉感与城市宜居感的人文空间。研究还总结了三姑度假区语言景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语言翻译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提高红色旅游中红色文化感知水平,研究以金寨县红军广场景区为例,结合眼动技术与主观评价方法,测定被试者对景区图像刺激的视觉感受,其次通过统计方法分析感知评价数据,以此探寻红色文化景观的有效载体与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红色文化的融入,对游客感知景观空间的地域性、色彩变化、视野开阔度等综合评价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且游客对不同红色文化载体的视觉感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据此从景观感知、设计要素层面提出红色旅游景观的相关设计策略,为红色文旅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寺庙园林的设计特点入手,结合寺庙园林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寺庙园林景观营造手法与构成要素,提出其对禅意空间景观营造的启示,包括空间布局、禅境营造、和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植物配置方面,为城市广场、居住区绿地等空间禅意氛围营造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乐山市城市绿心植被景观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乐山市城市绿心植被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着手,强调绿心植被建设应充分实现其生态功能,实现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从分析绿心植被的景观作用着手,强调景观建设应与乐山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相呼应,森林植被建设应定位于恢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提出乐山城市绿心植被建设应以恢复常绿阔叶林为主,同时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光生态农场、运动植被的复合型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12.
马边大风顶生态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体系是一个包含自然、生态、社会、化、经济在内的复合系统;本通过对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计算与分析,说明了限制其旅游环境容量的瓶颈因子要素容量,提出了景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必须以确定的旅游环境容量为前提,从而保证马边大风顶生态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掌握深圳市南山公园的生境特点、植物种类组成与植被类型的基础上,把南山公园主体景观划分为荔枝林景区和森林生态景区两个景观区。还对两个景观区进行了敏感性评价,认为两个景区的敏感水平都为B级,属于中度敏感区,要以规划管理为主,可进行适度的生态改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沿江地带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日益成为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的重要地段,成为拉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本文针对福州城区闽江沿岸规划建设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的景观分析评价的方法,对其滨河地段景观空间要素组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借鉴国内外对滨水景观建设的现状,以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提出闽江沿岸滨水区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模式,旨在探讨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选定宜春市内具有典型特征的四个居住小区,作为重点调查,结合实际调查分析,对公共绿地植物景观、宅旁绿地植物景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停车场植物景观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针对宜春市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宜春生态宜居城居住区的合理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滁州醉翁亭景区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从植物种类构成、植物季相景观、植物空间和植物文化四个方面对其植物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醉翁亭景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四个要点:即植物种类较少但长势好;冬夏景观效果最佳;植物与建筑互相融合;人文景观与植物景观互相渗透。  相似文献   

17.
皖北乡村景观要素构成与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皖北农村景观要素的构成及提升路径进行研究,以提升其景观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法:在对皖北乡村整体把握和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典型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村落作为样本,对蒙城县李黄庄、刘圩村,萧县王典村等1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皖北乡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图解分析对调研村落的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要素构成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基于皖北地域特征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和乡村景观格局特征。结果:皖北乡村景观总体呈现出以农田为基底,村落为核心,道路、水系为廊道的景观格局,景观异质性较低、风貌特色较差、景观品质不高。应从水系、农田、林地、建筑、道路等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加以提升。综合考虑皖北地区现状特征及各类要素特点,可采取策略进一步提升皖北乡村景观品质。结论:从自然、农田和聚落三个层面提出皖北地区乡村景观提升路径,为皖北及其类似地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生态社区景观设计绝不单单是建筑物的背景或配景,要因地制宜,与环境、自然形成统一的整体。城市生态社区的景观设计原则包括地方性原则、资源节约和保护原则、整体性原则及多学科综合原则;城市生态社区的景观要素包括铺装材料、植被绿化、水体设计、灯光系统、休闲健身设施等。生态城市社区景观建设就是要依据以上设计原则和景观要素,将本土文化真正融入生态景观,综合利用各项生态技术和手段,调动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校园景现的要素包括自然景现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环境陶艺作为一种人文景现形式,在现代校园景现建设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旅游景点建设坚持要“素面朝天、还其自然”的要求,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阿图什天门规划以“环保优先,生态原真,可持续发展”为规划思想,将其贯穿于规划的各个层面,一切的开发和建设都以保护当地的原生态为前提,科学合理地设置分级保护区和基础服务设施,通过容量控制、行为规范等多种方式保证游览活动的正常进行,以确保景区与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持原有景观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全方位展现天门景区的自然美、险峻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