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统编语文教材文化记忆的重要内容,蕴含着集体记忆的凝聚性结构,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记忆文化的实践性协调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兼顾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了语言与非语言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本质。记忆文化通过聚焦选文的独特价值,联结个体记忆;践行多元的语言实践,动态生成文化理解;盘活多样的学习资源,丰富文化学习方式等策略,培养文化自信,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相似文献   

4.
西汉水上游地区的乞巧文化人文内蕴丰厚,其隆重严肃的祭拜仪式、虔敬认真的祭拜态度可以培育人们的敬畏之心;是女性寄托精神、联络感情、增加认同感、进行自我教育的平台;是记录女性生活思想发展变化的“活”文献,承载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能推动乞巧文学等相关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孝歌有悠久的历史,汉水上游的孝歌受荆楚文化影响而产生。汉水上游的孝歌,在丧葬仪礼中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孝歌的仪式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在孝歌演唱的过程中,个体的情感得到了渲泄,满足了社会的文化心理需求,实现了丧葬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侗族水文化与文化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族源主要为江海之滨的古百越族,经迁徙来到湘黔桂边地,逐水而居.侗族热爱山水环境,其物质生产活动、神话传说、古歌和民俗事项多与水有关,形成了以水为魂的栖居观和上善若水的文化性格.水为侗族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原型意象,山水侗寨是触发文化记忆的场景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侗族也面临着文化失忆的危机,需要保护记忆的载体,重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目前,湘江战役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主要依靠国家的主导来维持,是一种明显的政治化传承实践,更多地倾向于以教化为主的宣传模式,且在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思想性和理论性,传播的方式较为单一,传播渠道以自上而下的宣讲为主,其感染力和生动性稍有不足。而在文化生产语境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可以看作一个不断被生产、被形塑的开放过程。在文化生产过程中,多元力量参与生产以及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是实现湘江战役精神大众化传播的两个关键点,也是推进湘江战役精神实现有效传承和再生产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记忆,不仅指学校成员在共同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所留下的印记,还是对共同经历的学校文化进行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过程。学校文化记忆具有共享性、系统性、教育性以及选择性等特点,它有助于维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校友的爱校情怀以及引领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可以从举行仪典活动、讲述学校故事和发掘校友资源等方面入手,促进师生学校文化记忆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文化记忆内涵的基础上,厘清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记忆的互动关系。在建立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文化记忆的根基作用。首先,以文化记忆的当代重构为契机,推动文化自信生成。其次,发挥文化记忆的精神纽带作用,挖掘和再解读文化记忆,并有效运用文化记忆,增加不同群体的亲密感。再次,发挥文化滋养价值。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记忆的主要来源,有意识地激活和运用,尤其应重视革命文化记忆,提升其鲜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记忆是革命文化传承的形式,也是革命文化传承的结果。本文结合社会记忆理论,在立足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探讨革命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脉络、社会记忆方式和社会记忆特点,以期明晰革命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机制。  相似文献   

12.
草原文学是草原生活生命动态过程经验性的生动记忆,它以完全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符号的形式记忆了鲜活完整的草原生活图景。因此本文认为草原文学是对生活在草原上的、以游牧生活为特征的、蒙古族为代表的文化生活的记忆书写。草原文学用语言符号记录下了民族文化生活的形成史,在其中摹写草原之美景,叙写草原制度与民俗,留住草原民族的日常生活,展现民族精神,书写了民族历史的生命记忆。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淳溪中心小学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实践中,寻找到了一个文化密码——让文化记忆"说话"。为了让文化记忆永远在儿童心灵里"醒着",并在文化认知中凝练成文化认同,导引文化行动,学校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行动,让文化记忆落实在课程与日常教学中,使得文化传统在"说话"中鲜活起来,在创造中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4.
文化记忆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每个社会和时代都借助文化记忆的凝聚力维系身份认同。学校仪式是文化记忆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在存储文化传统、强化集体成员的身份认同,以及引导正确的文化行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在现实情景中,学校仪式出现外表形式化、内容空泛化、价值导向媚俗化等问题,表明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彰显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价值,遵循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逻辑,并对学校仪式进行动态重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澜沧江上游现代产业的不断发展引发了文化变迁.以历史视野审视这种变迁发现,地理生态环境对民族经济发展和族群文化形成有重要影响.通过梳理澜沧江上游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现代产业发展及文化变迁的脉络,可以得知流域区域文化的未来在于立足区域文化特质,调动当地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走内源与外源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名人故里之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在政府的介入和民间的喧哗中,政府和学术界都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很难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和结果。其实,从文化记忆理论出发,记忆本身具有主观性、建构性和选择性,文化记忆要受到意识形态和权力制度的影响。由此观之,当前出现的名人故里之争,只不过是各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时髦冲动。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学的视野出发,站在区域文化的角度,汉水上游教育发展要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区域人才为目标,利用区域特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并建立相应的为教育服务的支持系统,以达到整个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德国学者扬·阿斯曼创立的文化记忆理论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可以使用哲学技术对其进行解构分析。阐释学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哲学技术,且文化记忆理论大量运用了阐释学原则与理论,与阐释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记忆理论中重复、现时化的阐释学元素,进而建构文化记忆的阐释学模型,从而明确文化记忆的意义生产图式。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调查及营盘山考古试掘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反排木鼓舞作为文化的一种展示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着文化的变迁和意义的生产,由一种族群源流与迁徙,祖先历史与记忆的隐喻和象征,逐渐转向反排文化,这种文化的展示与表征,一是通过苗族形象,二是展示和表征贵州少数民族和苗族的文化符号,从而实现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