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籍中关于舜帝葬于九嶷以及二妃寻夫的记载为湘南的永州地区提供了丰富的传说资源,此地与舜和二妃相关的遗迹可分为:祠庙(舜帝殿、潇湘庙、夔龙庙);山川(舜岩、舜水河、娥皇女英峰);陵墓(舜陵)等几类。2009年9月5日至8日,作者随陈泳超导师在永州市区及祁阳、蓝山、宁远三县对舜文化相关遗迹进行了初步调查,不仅访查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永州地区舜文化底蕴的丰厚。札记乃据每日笔记写就,旨在记录材料,整理线索,稍后当进一步网罗资料,与方志、碑记相互参照阐发,并另属文。  相似文献   

2.
典籍中关于舜帝葬于九嶷以及二妃寻夫的记载为湘南的永州地区提供了丰富的传说资源,此地与舜和二妃相关的遗迹可分为:祠庙(舜帝殿、潇湘庙、夔龙庙);山川(舜岩、舜水河、娥皇女英峰);陵墓(舜陵)等几类。2009年9月5日至8日,作者随陈泳超导师在永州市区及祁阳、蓝山、宁远三县对舜文化相关遗迹进行了初步调查,不仅访查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永州地区舜文化底蕴的丰厚。札记乃据每日笔记写就,旨在记录材料,整理线索,稍后当进一步网罗资料,与方志、碑记相互参照阐发,并另属文。  相似文献   

3.
人殉是上古最为盛行的殉葬方式之一。本文认为,娥皇女英二妃追寻舜帝到南方,并为舜帝溺水殉情的古代神话实际上是一则最早的人殉记录。  相似文献   

4.
湘妃,名曰娥皇、女英,本帝尧之二女,舜之二妃。肖献军先生在其对湘妃研究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湘妃怨》。小说以湘妃与舜帝爱情故事为原型,通过湘妃与舜帝的爱情故事,对湘妃形象进行了再现与重构,展现了一个逐渐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里,女人被动卷入政治纷争,最终沦落为斗争牺牲品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制文化的反抗。  相似文献   

5.
竹爱     
田平 《教育文汇》2009,(2):63-63,4
对竹的喜爱,源于一个凄美的传说。 舜帝时期,南方“三苗”部族骚扰边境。舜帝亲率大军南征,二妃娥皇、女英随军同行,留住湘水之滨。征讨大军南进苍梧时,舜不幸身亡,葬九嶷山。湘妃接到噩耗,悲恸欲绝,放声痛哭,竟哭到双目沁出鲜血。血泪洒到竹子上,染得竹身斑斑点点。之后,姐妹二人投水殉情。  相似文献   

6.
呜呼!三千年来,以一古老神话而演绎成哀艳悱恻之文化意象,进而印记湖湘,流传华夏者,其惟二妃故事乎?夫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二妃寻赴,捐乎秋水之波,泪洒斑竹,瑟鼓湘灵.<尚书>、<山海经>等典籍言之凿凿,宜乎千秋怅望矣.  相似文献   

7.
舜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创立的以孝为核心的道德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并对域外汉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要定期派遣贡使出使中国。这些贡使在完成进贡等事宜外,还写下了大量诗词、游记,其中就有不少咏舜诗文,可以从中窥见域外学者对舜帝、舜帝陵、舜文化的见解。为此,本期刊登张泽槐先生辑录注释的《越南使节咏舜诗选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舜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创立的以孝为核心的道德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并对域外汉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要定期派遣贡使出使中国。这些贡使在完成进贡等事宜外,还写下了大量诗词、游记,其中就有不少咏舜诗文,可以从中窥见域外学者对舜帝、舜帝陵、舜文化的见解。为此,本期刊登张泽槐先生辑录注释的《越南使节咏舜诗选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从秦初洞庭一带民间所祀湘神,乃是与舜之传说相联系的"二妃",证明了屈原<九歌>二<湘>所祀神灵,也当与"舜,妃"有关.并从湘水之神的"原型"及其变迁上,论述了屈原时代所祀湘神,已不再是远古时代"万物有灵论"观念下产生的无主名水神,而已为有主名"舜、妃"之神所取代.在此基础上辩明王逸所注"湘夫人"为二妃,"湘君"则为二妃"所留"之舜;韩愈以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之说,乃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礼制的附会.由此得出游国恩、马茂元等的二<湘>"恋爱"说,并不符合舜与二妃的神话传说背景,而有的研究者试图用"殆已失考"的原始湘神传说,来为二<湘>"恋爱"说圆场,也无补于事.  相似文献   

10.
舜出生地是垣曲"诸冯山"还是永济市"舜帝村",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学术问题.对有关"舜帝故里"永济论的主要证据,不论是文字记载,还是遗址遗迹,多都与舜出生地无关,主要是为纪念舜都蒲坂时的功勋,而修建的庙字及其历次重修情况.其遗址遗迹,亦当全是建都蒲坂时,舜曾指导耕田、捕鱼、制陶,发展生产,为民解愠,为民阜财或开展生产活动的地方.这都属于纪念地,并非舜出生地.今之永济舜帝村,不在深山之中;其周围不远处,也没有舜初年耕稼渔陶时居住过的场所和古负夏城.今之永济舜帝村,不符合先秦名著<孟子>对舜出生地的四点论述和<史记>对舜出生地补充论述.所以,不能算是"舜帝故里".舜出生于垣曲诸冯山,"帝舜故里"在垣曲.  相似文献   

11.
湘妃与斑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竹一枝千滴泪”。千百年来,湘妃与斑竹的传说,一直作为坚贞不渝爱情的象征,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苍梧山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传说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洞庭湖边听到舜帝去世的消息,“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斑然。”或说“二妃将沉湘水,望苍梧而泣,洒泪成斑。”(王象晋《群芳谱》)这是传统的说法。但据九嶷山的传说,娥皇、女英闻讯后,前来九嶷寻找舜帝的下落,她们在丘陵丛中趟出的一条小路,就是今日潇水的河床。两妃追及九嶷,可是“九嶷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泪洒道旁竹上,“瘢痕苦雨洗不落”,指纹合血泪留于竹千,“色抱霜花粉黛光”。最后,二妃化做了娥皇,女英两座山峰,仍然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舜帝的英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舜的贤德及处理南方有苗问题的政策与成效、舜帝南巡的相关活动、考古遗存、南方后世民众对舜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讨论,认定舜帝南巡并非征讨有苗,而是巡狩方国、体察民情,最后老死道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潇湘一词由地理走进了文学,从先秦到东晋完成了包含舜帝、二妃、屈原、渔父、桃源等众多元素的潇湘意象群的建构,成为文人"潇湘情结"的情感寄托,用以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幽怨和向往隐逸的情怀。"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出现对潇湘意象群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继二妃之后她再度演绎了永恒的爱情传奇,与之前的文学作品共同表现出潇湘意象群所包含的贬谪、归隐、爱恋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14.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帝传说与民间故事有着宽广而深刻的联系,一方面,原生态舜帝传说的情节单元作为原型对民间故事的母题产生着源远流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民间故事母题当中的因子又渗透到再生态舜帝传说当中使得舜帝传说更为丰富多彩.舜帝传说中包含了大量民间故事的传统主题和母题原型.而民间故事中,难题考验故事、孝子故事、灰姑娘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仙女救夫型故事和恋人殉情故事与舜帝传说的情节单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湘君》《湘夫人》所咏神话,为舜妃传说与湘水神话渗透叠合之产物。湘君是原有的湘水之神,湘夫人是二妃。“二湘”反映了女巫与湘水男神、男巫与湘夫人,以及湘夫人与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恋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两大考古发现——湖北郭店楚简和山西尧舜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由舜帝实践经儒家总结的道德文化包含了人伦、职业、社会、宇宙四个道德层次构成了四大特点。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天下为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肖献军博士的长篇历史小说《湘妃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对于历代典籍中关于舜与二妃故事的矛盾记载与舜文化研究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均有其独特的思考与解决方法;同时,作品也具有较高审美价值,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离奇曲折,语言典雅优美,能带给读者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8.
舜帝最后一次南巡是否到过苍梧九嶷山,这直接关系到舜帝是否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北方某地出于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提出舜帝根本没有到过衡山、九嶷山。本文从传说故事、史实依据、考古发现三个方面,结合舜帝老来南巡动因以及路径分析,认为舜帝南巡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9.
舜帝是上古传说的“五帝”之一。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帝意象,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代以往,丈人们有关舜帝意象的话语不绝如缕。文章从舜的伦理道德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李白登九疑及其诗赋中舜帝意象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舜帝是上古传说的“五帝”之一。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帝意象,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代以往,丈人们有关舜帝意象的话语不绝如缕。文章从舜的伦理道德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李白登九疑及其诗赋中舜帝意象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