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起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制度因素和社会背景。这一运动呈现出纲领的不确定性、组织的松散性、活动的非暴力性和参与主体的弱势性等特征。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占领华尔街”运动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启迪我们着力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田恩泽 《教育》2011,(35):4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蔓延。这场历时4年之久的经济灾难,给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人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纷纷走上街头抗议,从"中东动荡"到"伦敦骚乱"再到"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者义愤填膺,他们不满国家的经济现状,痛恨不公正的社会待遇,要工作,要吃饭。  相似文献   

3.
"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直到今天仍在持续。时光回到2011年秋天。一个周日,我来到位于华尔街附近的祖科提公园(Zuccotti Park),目睹了已经进入第三周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这场抗议运动最早开始于2011年7月,受中东和北非"茉莉花革命"活动影响,美国的抗议者利用微博网站Twitter hashtag#oc—cupywallstreet——发出了一个简单的活动倡议,呼吁人们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前静坐示威,抗议华尔街的贪婪无厌。就这样一点星火,迅速点燃了一堆抗议的干柴,即刻在华尔街燃起了熊熊大火。  相似文献   

4.
"占领华尔街运动"起源于公众对社会分配不公、华尔街左右政治等现状的不满,由具有民主意识和能力的美国公民发起。而这些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实际上得益于近百年来的美国民主教育。没有民主的教育,就没有"占领华尔街运动"。教育在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在当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占领华尔街"运动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产生此次运动的内在缘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不仅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缩影,反映出美国中产阶级存在的深层危机,而且也反映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对美国金融危机甚至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都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新崛起的社会思潮和运动,被西方一些左翼人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本主要介绍它产生的背景,理论主张,在此基础上,希望人们能够正确对待这一思潮。  相似文献   

7.
1922年春,中国爆发了自义和团运动以来规模最大的反对基督教及其在华传教事业的运动。这场运动断断续续进行了6年,中国思想界、政界及学界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曾卷入其中。非基督教运动的发生有着复杂的思想文化以及政治方面的原因,对此,学术界已不乏论述。但以往的研究却相对忽略了20世纪头20年基督教传教事业的发展变化与这场反教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直接引发非基督教运动的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11届大会也缺乏具体的分析研究。本文有感于斯而作,错误疏漏,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在高等教育视域下解读"占领华尔街运动"。"占领华尔街"的直接原因是经济上的三座大山——学费上涨、就业困难、债务加重,而其深层原因在于学术资本主义横行,冲击教育公平,影响教育质量,威胁大学传统。继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生运动之后,时隔半个世纪,"占领华尔街运动"将再次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1年度中,可对我国社会思想动态产生影响的事件有许多,其中"温州商人跑路"事件较为突出。掌握该事件在推动社会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趋势、规律,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将其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相比较,则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出事件现象背后的本质。通过将"占领华尔街"运动和"温州商人跑路"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后,可发现:经济事件的有效解决恰好印证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1927年春,蒋介石为了对抗武汉政府采取了种种削弱其权力的措施,开始利用帮会势力曲折夺取所占领地区的党政权力。在与老资格国民党人反复磋商之后,出于另立中央、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目的,发动了所谓“清党”运动。全面夺权目标实现之后,另立的南京国民党中央又以党和政府的名义,发动了影响面更大的第二期“清党”运动。 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没有达到初衷,反而因其所造成的各运动。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Herbe(?)t Marcuse 1898-1979)在西方思想界产生过不可抹煞的影响.他同阿多诺一起为法兰克福学派走向国际论坛作出了重大贡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界范围的造反运动中,马尔库塞成为“三M”之一,被奉为六十年代西欧普遍兴起的学生造反运动的领袖和“精神之父”.他的批判理论由此介入变革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然而,如同昙化一现的学生造反运动一样,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终究没有帮助资本主义社会压抑下的心灵改善现实处境,倒是促动其自身转向审美乌托邦的自由天堂.在高声呼唤自由与解放的美国社会,马尔库塞的哲学选择没有走出他所属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框架,他的批判理论最终与诗意的浮士德精神达成默契.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普遍左倾,追随苏式共产主义一度成为风尚。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潮转向,不少左翼知识分子转而批判苏式“极权主义”。1968年“五月风暴”促成左翼思想时兴,但至70年代末,伴随着极左革命理想的幻灭,法国思想界对“极权主义”的挞伐也达于顶峰。至90年代,法国已由昔日“欧洲左派之都”变为“保守之都”。本文以法国左翼思想变迁为主线,对二战后至20世纪末法国思想界的图景作简要勾勒,并借此窥探法国左翼知识分子独特的“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社会批判精神已成为现时代的一种清醒之音.本文从其名著<单向度的人>入手,以其独到的社会批判理论为评析内容,从后现代张力下的现代性忧虑角度重新诠释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真正含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风理论局限的形成,与他的“大时代”感受与认识直接相关,同时,还可以追溯到他的左翼与非左翼截然对立而难以统一的观念及其笔下的社会庸俗学表现等方面。但是,鲁迅的影响是胡风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更为重要的“根”,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关系的认识上,他与瞿秋白、周扬是有根本差异的,他的声音始终与左翼批评家的“共识”存在相对抗的一面,这对于他的批评理论建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六年,围绕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左翼文艺运动内部发生了“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革命内部的是非问题,又有来自敌人方面的干扰、破坏。对于它的评价,历来存在着原则分歧和尖锐斗争。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社会批判精神已成为现时代的一种清醒之音。本文从其名著《单向度的人》入手,以其独到的社会批判理论为评析内容,从后现代张力下的现代性忧虑角度重新诠释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真正含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庆 《政治思想史》2011,(1):192-195
从去年底开始,阿拉伯世界爆发剧烈的政治震荡,12月17日,突尼斯一位失业大学生摊贩,因遭到执法人员的粗暴对待而自焚表示抗议,结果引发了突尼斯的大规模抗议游行,总统班·阿里流亡海外。但这场“茉莉花革命”似乎并未终结,紧接着,埃及、约旦、也门、伊朗等国也相继爆发反政府的群众示威游行,也导致执政30年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黯然辞职,掀起新一波阿拉伯世界政治反对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1928年,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这场论争给双方乃至整个左翼文艺界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但“异中求同”使双方实现了“人和”。使左翼文艺界内部的原动力被激活,使左翼文艺界实现了“优胜劣汰”,使进步知识界明确、认同了无产阶级文艺和文化的存在合理性,进而为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9.
西方左翼发展至今已有 2 0 0多年的历史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 ,西方先后出现过六种左翼形式 ,除第一左翼以外 ,其他左翼均与马克思主义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 ,但总的说来 ,除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和付诸实践者之外 ,其他各个左翼派别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苏东剧变以后 ,西方共产党放弃原先被视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的东西 ,因而出现“社会民主党化”的倾向 ;与此同时 ,西方各个左翼在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上出现求同存异的倾向 ,从而出现“大左翼”联合。  相似文献   

20.
左翼文学有两个传统:上海传统和延安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传统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文化霸权,并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想象基础的无产阶级美学范式。“后文革时代”,中国重返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左翼文学陷于沉寂。不过,中国的市场意识形态在催生了一个世俗化社会之后,也带来了反向的文化实践,新左翼文学的兴起就是这种反向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新左翼文学继承的是上海传统,延安传统被搁置于文化视野之外。左翼文学的再次“兴起”折射出当下中国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文化斗争,同时也是前期社会主义的政治想象在后革命中国的历史性复兴,呈现了一个被“大国崛起”时代有意忽视的“另类”现代性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