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中国文化中最大的贡献就是性善论的提出。孟子的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只有对其性善论进行了把握和了解,才能全面的了解孟子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一、性格坚毅的大丈夫孟子曾经游历齐、宋、滕、魏、鲁等国,前后二十多年。他游历列国的具体时间,已说不十分准确,只能依据《孟子》一书的记载,了解其大体上的时间和情况。孟子辗转千万里,不辞颠沛之苦,就是为了游说诸侯,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在《孟子》一书中很好的保留了他的言行。想要让诸侯接受自己的治国思想,就不可避免地要和王侯贵族进行交往。孟子在当时的战国是处于"士农工商"的"士"这一层,凭他个人的实力是不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讨论孟子的师承,因为史料的缺乏,而始终没有定论。不过相对而言,子游、曾子、子思显然是孟子师承一事上之关系重大者。《孟子》一书,作为孟子研究中最重要、最可信的文献,对这三人俱有引述。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孟子》书中对曾子的引述最多,涉及的内容多与儒家的重要思想观念相关联;而引述子思,孟子多是借其君师的地位来谈重士尊贤的问题;至于子游,至少在《孟子》这本书中,孟子对他缺乏认可。  相似文献   

4.
孟子长于论辩,其思想的犀利和性格的刚烈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对孟子这样评价:“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辩论家,他周游列国,在推行“保民而王”、“以仁为本”的思想中,显示了他高超的谈话艺术。下面我们就简要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看孟子     
蔡花 《高中生之友》2008,(Z2):39-39
两千多年前,先秦文坛的重镇——孟子以其思想的博大、政治的精通、雄辩的口才雄踞"亚圣"之位,他是一个政治的奇葩,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领袖。孟子的感情是澎湃的。在《公孙丑》中,孟子说"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轩昂霸气充满着斗争意  相似文献   

7.
田薇薇 《文教资料》2011,(26):83-84
孟子以能言善辩著称,然而在孟子善辩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强大的人格魅力,解读其精神内涵,孟子善辩源于他的浩然之气,源于他"民贵君轻"的平等观念,千百年来它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追求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与孔子一起并称孔孟,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还呼吁省刑薄赋,制定民产,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千百年来,他的“为民请命”的高尚执著的精神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代代相传。然而,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孟子所处时代大相径庭,要新一代青年理解孟子还是有困难的,但是,尽管孟子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仍然要努力不使他的精神失传。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大都在《孟子》中记录着。因此,我们教师要借助高三…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也是古代善于运用语言的大师。不论在思想方面还是文学方面,他对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孟子在当时就以好辩称世,而他的辩论又是有着高度技巧的,所以又可以说他是一个雄辩家。《孟子》一书就是记录孟子的言论的,我仉从这部书去探讨孟子的辩论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是不无帮助作用的,对当今的社会政治活动和国际上的外交斗争是大有借鉴作用的。一、孟子所处的时代任何文学都是时代的产物。因此我们在谈孟子的辩论技巧之前,必须首先说明一下产生  相似文献   

10.
《齐桓、晋文之事章》是孟子游说齐宣王实行王政的一篇谈话记录,从孟子步步诱导、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辩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篇完整的政论文,最能代表孟子的政治主张,也最能表现孟子的说理艺术。孟子在这篇谈话记录中要宣传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保民而王”,亦即他的“王政”——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孟子的民本思想,体现在他对君权的产生及维护的认识上,体现在他对君民关系的认识上,体现在他对战争应否发动及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的认识上。可以说,孟子的言论无处不体现着对百姓的关注,时刻不想着民意的不可忽视。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古今思想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孟子同时代的人说他“好辩”,后人称他“善辩”,他自己说这是“不得已”,不管怎样,孟子经常与人辩论的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他不断和人辩论,从《孟子》一书的记载中,我们俨然看到,这位老夫子有时侃侃而谈,说得别人连连点头;有时慷慨激昂,步步逼进,使人无法抵挡;有时曲折迂回,旁敲侧击,让人猝不及防。正因为他好辩,也善辩,在当时的诸侯各国中他才享有很多的声誉,除了鲁平公听信谗言没有与他见面之外,他每到一地,诸侯君主都要向他请教,有的还反复请教。齐宣王没有按孟子的意见办,到后来还深感内疚(“吾甚惭于孟子”《孟子·公孙丑下》)。试想,在“以攻伐为贤”的诸侯争霸的时代,这样一个只有满腹仁义礼智的儒家老夫子,能享有如此大的盛名,也足见他的雄辩才能。  相似文献   

13.
为师之乐     
孟子有“君子三乐”说,第三乐为“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认为教育工作也是享受人生快乐之事。教育之乐之所以由孟子提出,与孟子乐于读书并善于读书有很大关系。先秦诸子中,孟子是最讲究读书方法的人。  相似文献   

14.
《诗经》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而《孟子》中引用了不少《诗经》的诗句。孟子对《诗经》的理解大多不顾及诗句的本义,而是由自己的观点随意阐发。他的理解有些是符合事理的正解,但也有不少误读的成分。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是孟子好辩的性格以及他独特的解诗方法,当然也有《诗经》语义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5.
杨占斌 《中学文科》2007,(8):107-107
孟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其思想深邃。 最初听到孟子这个名字时,源于大家都知道的那个理由,全国上下都在批孔孟,当时我并不明白他们的思想如何反动,而孟子在我心中其实就是一个“坏人”,后来,不批了,课本中也开始有了孟子的文章,可是对孟子的思想并没有多了解一些,因为他的思想太博大精深了。一般人是很难走进他的思想深处的。  相似文献   

16.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现存《孟子》一书一说是孟子的学生公孙丑、万章等人记载孟子言论而成,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孟子生活在战国中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时各国的统治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在各国陆续地确立了封建制度。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孟子反对这些促进封建制度确立的改革,他认为应该实行“仁政”以求得统一。实行“仁政”首先应从恢复井田制开始。在政治上他主张保持以“亲亲”为核  相似文献   

17.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非常推崇孔子,自认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因此他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作为儒家学派的大师,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衣钵,而且将之继续发扬光大。他以合礼为经之本,以权变为现实之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将孔子礼的思想发扬,形成了自身的灵活性。孟子的灵活性是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积极回应,与孔子相比,孟子的灵活性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为了实现“天下平”的理想社会,他在规劝统治者正确处理官民关系中,形成了自己的民心观。孟子所说的民心,是指民众利益和愿望的反映。孟子提出要重民爱民为民,要发展经济,要提高治理水平,要进行道德教育。孟子民心观中民主性的精华,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时空》2014,(6):34-35
【鉴赏引路】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他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和他有一个好妈妈有很大关系。《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名句。孟子三岁丧父,是妈妈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诗经>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而<孟子>中引用了不少<诗经>的诗句.孟子对<诗经>的理解大多不顾及诗句的本义,而是由自己的观点随意阐发.他的理解有些是符合事理的正解,但也有不少误读的成分.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是孟子好辩的性格以及他独特的解诗方法,当然也有<诗经>语义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