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感,是指在听觉体验上音响及其艺术表现的敏锐和准确的把握力。目前,考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音乐感觉尚不够理想,致使影响教学的进展和声乐技能的提高。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狄德罗说:音乐感觉的培养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因此,良好的音乐感觉的培养是长期学习和钻研的结果。在教学中,它以理解声乐作品为感性认识的基础,它是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使作品具有逻辑性的重要条件,是获得声情并茂艺术效果的必要前提。音乐感觉是人的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音乐感觉的…  相似文献   

2.
■执教者课后思考:1.用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融入学习氛围。2.有效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3.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采用激励评价方式,给予学生自我实现的肯定。■评介者总体感受:1.把学生融入音乐活动中去学习音乐,这对“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很有好处。2.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的生活为着眼点,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符合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3.注意了“课标”提到的“提倡学科综合”。本课既有音乐与舞蹈、表演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还有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比如要求说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学前音乐教育专家提到,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培育人的“音乐心灵”,“音乐心灵”理解为:对音乐形式美的敏感性和对音乐所引发的想象与情感体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应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和“丰富情感体验”的要求,引导学生真正与声乐作品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具体地说,在声乐教学中可以从内涵的理解、意境的想象、作品的处理、忘我的演唱等四个方面运用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一个高尚的人。”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及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欣赏教学又名“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笔者从事的多年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并不爱上音乐欣赏课。通过细心调查才知学生之所以对此不感兴趣无非是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8.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些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一首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学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孟艳芳 《新疆教育》2013,(6):145-145
声乐是高中音乐专业生的重课程。声乐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必的歌唱理论知识、歌唱技能技巧及演唱表达作品的能力。笔者就“高中音乐声乐教学”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总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文章结合声乐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音乐为中心的声乐教学方法,即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与“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现,从而整体提高唱技能。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可以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演唱、  相似文献   

12.
魏巍 《教育艺术》2008,(2):55-56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音乐新课标的提出:“鼓励音乐创造”和“重视音乐实践”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音乐课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师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音乐在生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为场景配制背景音乐。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教学设想:针对中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丰富、直观、形象的画面,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教学目的:1.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哪些乐曲是“实用音乐”,哪些乐曲为“背景音乐”,初步能为生活中不同场景配…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呢?最好、最基本的办法是“听”。苏霍姆斯林基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如今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然一新,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标准》(201l版)中明确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英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但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自控能力不够,因此,他们在聆听音乐时,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往往会“做小动作”“讲话”“走神”。针对这些现象,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借用通感,丰富体验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基础音乐教学和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共性上具有“通感”。《音乐课程标准》渗透高师声乐课教学,实现高师声乐课程与基础音乐教学接轨,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基础教学能力的合格中学音乐师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发现:在音乐课堂的开始安排“五分钟音乐活动”对一节课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音乐教师如果能在“五分钟音乐活动”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五分钟音乐活动”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投入到音乐的环境和意境中去,那么他就能顺利地进入到下面各个环节中。五分钟和谐的开端可把师生导入快乐的音乐海洋。  相似文献   

19.
探索音乐心理培养音乐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以心理学为依据,“注意”音乐听觉的训练,是培养音乐能力的基础:“统觉”的积累,使音乐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音乐能力;评价,则是提升音乐能力的有效渠道。本透过以上三个角度,探索运用心理学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娟 《教书育人》2014,(11):45-46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不难看出,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所接收,音乐的内涵学生就更无从理解,音乐教学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因此,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