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云 《考试周刊》2010,(42):150-150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是体现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主要运用依据。依据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要求,优化教学文本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渠道,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模块学习要求,优化教学基本单元,能够帮助学生在积累丰富的语言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该套教材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实现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满足学生多元化语言文化学习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课程看成是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做是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教师也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通篇演奏着美的旋律。教学时,我本着"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情趣,有实践"的新理念,在空白处出新出彩,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得到美的体验。一、利用课题的空白,激发阅读兴趣教学中,我利用课题的空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种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课堂教学对话的三个基本要素。作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教师和学生,不应囿于教材文本的束缚,特别是承担着引领重任的教师,要跳出教参文本和试卷文本的空间,营造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充满语文学习情趣的对话场景,与学生一起亲近文本、走进文本,美美地读,细细地品,真真正正地上好每一节语文味儿浓、语言文字训练实的课。  相似文献   

4.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不能止步于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即引导学生经历披文得意、缘意习文的过程。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应让学生走进文本,领悟语言意蕴,习得语言,这样才能还教学以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史文娟 《考试周刊》2011,(80):39-40
《语文读本》作为与教材同步、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用书,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程资源由教材文本扩展到课外资源的最新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读本的使用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又没有达到应有的使用效果。在此,作者分析了高中《语文读本》的现状和策略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中介与凭借,没有语文教材,或者没有好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学都不可能有好的效果。但有了好的语文教材以后,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教学。因为这里还有一个教材的教学处理问题,也就是教材的教学化问题。如果语文教师不具备足够的文本解读能力,不能将教材中的意义元素充分转化为教学元素,那么教材的中介作用和教学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就无法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7.
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是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了解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可促进需求导向的建设。调查发现:统编《道德与法治》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配套资源,教师的教学用书、学生的练习册利用最普遍,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活动方案等资源较少,存在类型单一、内容单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学设计、教材相关的教学素材、案例及教学活动方案,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资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内容。教师的需求有共性,也随着学校类型、位置,教师教龄、职称的变化有所不同。教学资源建设要加大县城和农村地区、普通学校的教师关注的基础性教学资源,也要考虑大中城市、重点学校、高级职称的教师需要的高层次教学资源,并激发部分教师的职业动力,提升资源的利用效能。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正是由于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超时代性导致鲁迅的文章难懂、难教,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懵懵懂懂,语文教师自身的一知半解,远不足以讲好鲁迅的文章,也无法挖掘鲁迅文章的深刻内涵。作为语文教师研究文本是重要教学能力,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现以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鲁迅的小说《故乡》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度文本分析,针对《故乡》教学中常出现的教学问题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好的语文教学依赖于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技艺要求。从单元整合角度出发,建构学习任务群促进教材理解;借助具身认知理论支架进行深层解读,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认知;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归文本探求深层意蕴,在这种递进式的文本解读中,师生与文本的距离逐渐缩小,对文本的解读也更加通透,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把“教学”提升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材资源是教科书(课本)、参考书刊、讲授提纲、辅助教材以及辅导材料的总和。教材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师在开发利用教材资源时,应根源课本,杜绝架空文本的分析教学;学会对选文进行增删,重新排列整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还要将课内外教材资源相联系,拓展学生人文视野。  相似文献   

11.
在《背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朗读文本,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交流了情感,增加了体验,升华了感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舞台"情境的创设深刻影响着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也是学生参与课堂情境构建的引导者。此外,师生的生活情境、教材的预设情境、课堂的生成情境等因素,都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津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管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侍晓云 《考试周刊》2010,(15):134-135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注重文本资源和教学过程方法的优化,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的有效性教学就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层次教学目标、关注过程和方法探究、注重学习情感培养.以满足学生学习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说明文教学也有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要求。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任务,把艺术创作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细读,紧抓教材和活动两个方面,由了解画作转而回归文本。  相似文献   

14.
朱龙君 《成才之路》2014,(20):70-70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游园不值》这首诗后的教学反思中,提出了“宽度、深度、温度”的“三维概念”,从而为语文教学的三重维度的践行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爱如茉莉》一文为例,从“宽度、深度、温度”三个维度和学生共同叩问文本内核。一、拓展宽度—在类型文本的聚合中提升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只是个例子。”文本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具有对文本二度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拓宽文本的宽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爱如茉莉》描述的是夫妻之爱,爱是一种感情,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情感。先撇开事物,单说人与人之间的爱,范围就很宽广,比如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兄弟之爱不胜枚举。在教学中,我由文本拓展到古典文学宝库中类似的经典《孟母三迁》《霸王别姬》《孟姜女哭长城》……学生还沉浸在如茉莉的醇香悠远的夫妻之爱的余温之中,这时再抛出一个个“诱饵”,吊足了学生的胃口,阅读的渴望油然而生,这样既拓宽了文本的宽度,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此次教学设计立足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体现语文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旨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小组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等自主、合作的形式来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同时,教师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乐中学,趣中学。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凭借.下面介绍一下语文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改变了教师仅仅把课程当做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阐述者和文本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不再是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  相似文献   

18.
许祥平 《中国德育》2007,2(3):69-70
新课程的实施深刻地改变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教材,成为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正如《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所指出的:“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按照学生实际需要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也不例外,它是一个范例、一种文本,需要教师正确地去理解、去再造。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清晰的学习流程呈现给学生.课前,学生就按照学习流程进行充分的预习.课上,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凭案而导,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教案"和"学案"一体化.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案"变成"学案",把"讲堂"变为"学堂",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学的"蓝本",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在与教师、文本的多元对话中逐步形成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范裕良 《广西教育》2014,(29):49-4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和创新,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可就教材文本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下,笔者以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天鹅的故事》一文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使学生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激发学习兴趣。一、明确教学结构,为个性化解读作铺垫《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所在的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