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历史上的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里显得与众不同:有人对他全盘否定,有人则对他持肯定态度。马基雅维里基于对当时意大利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审时度势,把自己的思想建立在历史教训与现实观察之上,主张用君主制来实现意大利的统一。这不仅顺应了当时欧洲的时代潮流,也符合当时的国情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他的政治思想揭开了研究国家政治权力运行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自由表达了共和主义的自由理念,它不同于自由主义的自由观,不是干涉的阙如,而是一种无支配的自由,这种自由要求人摆脱奴役和支配,公民在参与政治活动中才能避免因权力腐败而导致的支配和奴役,这种思想对推进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当下中国兴起的“历史政治学”与当下西方的“阐释政治学”有着相近的旨趣,都主张把历史带入政治分析。“阐释政治科学”和“阐释政治哲学”分别蕴含着社会科学和实践哲学导向的历史阐释,并分别与社会科学和政治哲学导向的历史政治学路向大致对应。现代条件下的历史阐释事关政治共同体在伦理—政治层面的集体性自我理解,具有内在的公共性。历史政治学应当遵循“双重对话”的阐释学逻辑,推进关于历史的公共阐释,促进中国关于现代政治秩序的自我理解,并在充分内在聚合的基础上赢得普遍的外在承认。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在美国建国当中是否起了作用的问题,历史学家与政治科学家们争论了许多年。一些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复活了失传的古典共和理论与实践的传统,这一传统通过十七八世纪英国政治中的所谓"共和派"(Commonwealthmen)传到了美国。2另一些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开启了  相似文献   

6.
以白寿彝、刘家和、瞿林东等学者为代表的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史家群体,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就史学功用论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有持续而深入的严肃探讨。虽然他们各有相应的具体研究对象和学术风格,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共性:一是将史学功用论置于史学史学科建设的高度看待;二是极其重视史学致用与求真的辩证统一;三是密切关注历史知识普及和历史教育的实践得失,并予以理论的阐述。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学术传统传承的学术集体,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相关论述,是当前开展史学普及工作可以汲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以古典政治学的理性与正义原则为基础而形成的统治之术城邦技艺盛为流行。马基雅维里基于现实的国家间关系与人之本性,论证了恶的必然性,重构了君主的美德,形成新的统治之术:国家技艺。这一理论转向完成了对古典政治学的超越,适应了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要求,并为宪政主义共和国的实现提供了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于1513年问世,迄今已六百周年。这本惊世骇俗之作,使他获得了近代著名政治思想家的桂冠,但马氏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一位历史学家。揭去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家的光环,从其系列的作品中,剔除纷出的褒贬与是非,还原到16世纪意大利的历史语境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他对近代西方史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从蒙昧而古老的远古时代到繁荣而现代的今天,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斗转星移的结果是给一代代的历史学家不断带来新的课题。同时,历史科学也以其广博、厚重、深邃而散发着它特有的魅力,它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辉煌和人类过往的足迹,给后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分析历史学的功能,认识历史学当代的意义,是促进历史科学发展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学对于社会和人的发展之重要意义的必要条件。史学的当代意义可从史学的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中得到充分证实。  相似文献   

10.
马基雅维里是欧洲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幻想通过有强大实力的国王来统一意大利,提出了加强王权的外交策略,并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和伎俩,包括欺骗等,来达到最终目的。因此,他的外交思想既十分注重外交与政治、军事的关系,也注重外交技巧和外交经验,本文通过具体外交事件和外交语言,尝试对其外交技巧和外交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新文化史学是批判与质疑新史学而产生的史学潮流,它注重文化的解读与阐释。新文化史学的研究理路为教育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提供了诸多启示。教育史学研究的转向路径为:研究对象下移到普通民众;研究领域拓展得更为广域丰富;研究方法注重跨学科采借;表达方式转为生动形象的叙事;史料来源变为多元化搜集。这些路径转向也是教育史研究摆脱自身困境的应对之措。  相似文献   

13.
14.
历史研究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从注重描述的朱利安时代到注重因素分析的萨德勒和康德尔时代,无一不采用历史法研究比较教育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比较教育历史研究法受后现代史学观的影响,开始了其后现代的转向进程。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法注重"深描"、"价值有涉"和"他者视野"的特点让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克服了传统历史法的局限,开始沿着质性研究的轨道转型。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给传统史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鲜明的批判和质疑精神,解构了近代以来形成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学术话语,给史学研究带来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迪,推动着当代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立群先生197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社会史.社会兼职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等.代表作主要有高等院校教材<中国古代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2003年)、<中华文化通志·社会阶层制度志>(与李治安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还参与编撰<史记选注>、<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秦汉卷>、<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魏晋南北朝卷>、<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等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长期辛勤耕耘于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优秀,多次获奖.主讲"中国古代前期史"课程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天津市精品课.近年受邀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主讲历史人物秦始皇、吕不韦、韩非、李斯、范蠡等,受到观众好评.  相似文献   

17.
近日得潘民中师兄赐大作《三国史鉴——以帝王为中心》(以下简称《史鉴》),连说"惭愧"。师兄是大忙人,社会事务繁多,还能不忘耕耘于史海,屡出新作,令我们这些以"贤人"(闲人)自诩者难以望其项背。对于三国史,尽管并不陌生,但就研究而言,我从未涉猎,正好拜读师兄新作,对那段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受益良多。《史鉴》涉及的相关史实,我只有学习的份儿,不敢妄加评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现代的演绎性科学批判明智的政治学传统,霍布斯实现了现代政治学的“科学”转向,把政治学从政治的实践智慧转变成政治的科学推理。历史与经验因缺乏绝对的必然性而被霍布斯排除在政治学研究范围之外,这恰恰造成了抽象演绎的政治科学的根本缺陷,而孟德斯鸠敏锐察觉到这一缺陷。通过对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批判与对抽象社会契约论的摒弃,他揭示了历史与经验背后的社会法则之于政治行动的重要性,任何忽视它们的政治变革必定难以成功。因此,他以不同于抽象演绎的比较归纳方法考察“法的精神”,进而发现了支配政治现象的社会法则,其核心是政体性质与政体原则的统一性,在这个意义上,孟德斯鸠推动了现代政治学的“社会学”转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刘节不仅在中国上古史、中国史学史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而且其史学思想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相比亦颇具特色。他一方面追随王国维、梁启超等人的步伐,在结合新时代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史学介于科学与艺术之说,强调治史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同时又在温州乡贤的影响下,积极对浙东史学的宗旨及传统领域加以维护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韦伯在讲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时,提出在政治语境中的道德分级学说,把道德伦理分为“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主张伦理准则的专业化。韦伯两种伦理理论对我们正确解读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