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节教学中,用科学研究的主线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并依托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科学假设,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屈伟 《生物学教学》2008,33(6):22-23
“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而DNA作为遗传物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通过自身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课堂设计理念 “DNA的复制”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之后 ,为学生由结构推出功能、探究DNA复制的过程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因此 ,我采用小组讨论、启思质疑、共同探究等形式来暴露知识的本质和知识的获得过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目标 确定了 3个方  相似文献   

4.
从激发热情、动手模拟、合作探究、总结强化这四个方面来完成"DNA的复制"一节的体验式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巩固内化,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建伟 《生物学教学》2005,30(12):28-28
在讲述“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课中,有很多学生对DNA的半保留复制难以理解和掌握,特别是推导出的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规律———假如DNA分子复制n次,可以形成2n个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DNA分子含有起始母链,即含有起始母链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百分比=2/2n×100%。这一规律,学生更难理解和掌握。为了化解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常见的“布粘带”作为直观教具,效果非常好。具体做法是:取一条50厘米长的红色布粘带当作起始DNA分子,再取3条50厘米长的白色布粘带,把它们的两面都打开。第一次复制时,一面为红色的布粘带(为丝的…  相似文献   

6.
在“DNA的复制”教学中,以科学家探索DNA的复制方式为主线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智慧,体会实验设计的巧妙,从而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冯洁 《考试周刊》2014,(50):146-146
文章就如何将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制作模型、学进去讲出来的过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模型方法被广泛运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以形象化的具体模型,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既可以促进研究,又可以简略地描述研究成果,又便于理解和传播。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生物技术性设计和制作的第一案例。本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实践活动,深刻体验到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影响合作的要素,并从中总结出促进良好的经验,学会小组合作,体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卫国 《新高考》2007,(12):42-44
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生物学要与数学、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协同发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分析、数理统计和数理逻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首次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显然,建立模型的数学思维方法,是促使沃森和克里克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DNA复制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题考查的是同学们“理解了什么”而不是“哪些还不理解”。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剖析,找出DNA复制的规律。一、计算DNA分子中碱基的…  相似文献   

10.
黎小军  陈慧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8-48
DNA半保留复制时,DNA的两条链都能作为模板,同时合成出两条新的互补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链为3’→5’。但是,所有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而不是3’→5’。  相似文献   

11.
运用"假说-演绎"法将梅塞尔-斯塔尔的经典实验和学生的探究过程相结合,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提出DNA复制方式的假设、尝试设计实验、分析并预测实验结果;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从情境中提炼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以核心问题的解决贯穿整个课堂。在授课过程中以科学史为背景,精心设计活动,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主动构建DNA分子模型、分析归纳DNA特点的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段多态性(AFLP)和微卫星(SSR)等DNA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各领域,为濒危物种、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本文重点论述了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保护生物学中,如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确定分类地位、探讨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亲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考试大纲说明的要求,结合教材提及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模型建构、系统分析方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以“DNA复制”微专题教学为例,用情境支架激发学习兴趣,用建模支架引导演绎推理,用实验支架寻找证据支撑,用材料支架生成重要概念,说明支架式教学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刘欣 《生物学教学》2009,34(6):52-53
对新教材“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进行了改进,将基因操作的完整过程设计成模拟实验,改进后的模拟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颜月莉 《广西教育》2023,(26):132-136
本文以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基于生物科学史构建论证式高中生物学课堂的途径: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订教学目标,收集和整理科学史,确定教学内容和容量,确定论证主题,设计论证模型框架,确定教学评价方案,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提出观点、再进行支持或辩驳论证观点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DNA复制过程动画投影片的演示过程,利用调焦、开关灯光、转动、拉动、复合等动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DNA复制过程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DNA的复制”一节为例,设计和模拟密度梯度离心实验,基于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探究DNA复制的机制,提升科学思维。通过构建DNA复制的动态模型,在动手操作中内化知识,提升探究、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DNA双螺旋结构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的方向:一条为5’-3’(即从游离的5’碳原子的磷酸基团到游离的3’碳原子的羟基);另一条为3’-5’(即从游离的3’碳原子的羟基到游离的5’碳原子的磷酸基团),如图1。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在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母链(亲代DNA的多核苷酸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