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人们心态有些浮躁,好像只有名校出来的学生才能成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不认可这种说法,“名校容易出人才.主要是因为它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教师与学生.这一点其他学校不可比。如果各类教师和学生都公平地分布在所有学校,则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于出人才。”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认为,名校的高分压力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扼杀了。“当今社会的心态有些浮躁,好像只有名校出来的学生才能戍才。”朱清时不认可这种说法。“名校容易出人才,主要是因为它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教师与学生,这一点其他学校不可比。如果各类教师和学生都公平地分布在所有学校,则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于出人才。”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这让很多家长不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满分啊?朱清时理解陈先生这句话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人们心态有些浮躁,好像只有名校出来的学生才能成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不认可这种说法."名校容易出人才,主要是因为它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教师与学生,这一点其他学校不可比.如果各类教师和学生都公平地分布在所有学校,则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于出人才."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部早就发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禁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在个别教师教育行为中时有发生。他们觉得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威信,而事实上,在学生面前发怒、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但提高不了教师的威信,反而使威信大减,还会带来很多不利:1.对教师身体健康不利。心理学研究表明:怒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它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发怒时,会使内脏功能活动受阻,影响正常运转。古人说,怒则伤肝。如果经常发怒,还会引起疾病,损伤教师的身心健康。2.对教师的形象不利。向学生发怒,从表面上看,学生有…  相似文献   

6.
教师无视并肆意剥夺学生的各种权利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辞其咎。以前,教师为了能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取得高分,能有较高的升学率,对学生体罚者有之,讽刺挖苦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学生除了知道自己有刻苦学习、取得高分的权利之外,根本不知道还有其它权利。 当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一现状大有改观。取消小学升学考  相似文献   

7.
教师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调查表明,教师中认为对学生的体罚应绝对禁止的占39%,认为“可以”或“偶尔可以”的占61%,其中23%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体罚也是教育方法之一,应允许。”体罚学生屡禁不止,几乎校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伤害事故屡屡发生,触目惊心,请看下面材料。  相似文献   

8.
支招一句话     
由于受赏识(鼓励)教育理念和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政策规定的影响,更由于教师采用批评教育手段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教育部出台“教师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一法规条文时。很多教师竟然一时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划定批评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界限,营造批评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激活和谐的学校批评教育的“场”。这个“场”应该吸引教师,激发他们教育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敢批评、会批评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们评价英语教师的水平时仅仅是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殊不知这种功利化和片面的评价方式毒害了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高分绝不是教育应该追求的首要目的,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造成了很多问题,将功利化的分数体系看得过于重要。在建立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时要凸显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近来“道歉门事件”发生后,当我们在为两位教师的遭遇表示痛惜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思:是谁把体罚学生的教师逼得精神失常,甚至服毒自杀?也许有人认为是学生家长,也有人认为是校长。但在笔者看来,当前功利化的教育体制才是教师发疯自杀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1.
有句俗语叫“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们上小学时,正值这股风盛行。高分便成了我们学生惟一的追求与梦想。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小学里,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被教育成“小老头”。不少校长、教师和家长认为,上学就等于上课加做作业,好学生就等于高分加听话。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主要精力用于引导学生追求高分。看学生的好坏,凭分;看教师工作的优劣,凭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客观指标之一,是应该的,但不能把它夸大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过分追求高分,过分追求升学率,势必给学校和师生造成—种压力,结果是教学方法死板,学生负担过重,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精神,甚至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谈关爱学生     
在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实践中,部分教师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只要不体罚学生就是关爱学生。于是.有的老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采取了“踢球”的方式,轻者交给班主任.重者交给级部主任,或者叫家长;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要成绩考好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相似文献   

14.
教师打骂学生通常被认定为师德问题,例行的解决办法是警告、扣奖金直至开除,然后以此为鉴,对其他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然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近年来仍屡见于报端,并且见诸报端的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常用的师德教育的“药方”对症吗?   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学校总跟学生发火的教师在家里也经常发火,爱跟学生动手的教师也爱跟爱人及子女动手。   将家里家外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师德问题,而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方…  相似文献   

15.
体罚学生伤害事故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 ,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 ,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调查表明 ,教师中认为对学生的体罚应绝对禁止的占 39% ,认为“可以”或“偶尔可以”的占 6 1% ,其中 2 3%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 :“体罚也是教育方法之一 ,应允许。”体罚学生屡禁不止 ,几乎校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体罚伤害事故屡屡发生 ,触目惊心 ,请看下面材料。  一、体罚学生伤害事故案例泰兴消息。 2 0 0 1年 3月 2 0日 ,泰兴市河失镇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某因未完成家庭作业而被代课的语文老师印某用小木棒击到右眼部…  相似文献   

16.
韩玉珍 《师道》2009,(12):13-13
《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文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曾想,  相似文献   

17.
若只是为了追求考分,那么,只要抄抄背背,思想品德课就可以考高分。但这样做既违背了思想品德“知”是重点;“行”是关键这两点要求,又无法明理导行。这样就会出现高分的卷面,低劣的行为,达不到这门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这种说法未免有点偏颇。然而“分数”在学生的心目中,确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具有精神价值的东西。学生获得高分,心理便会有一种快乐感、荣誉感,不及格就会有一种痛苦感、羞辱感。学生追求高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态势。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学生“追求高分”的心理倾向,在评定学生成绩的指标上多做文章,在命题的质量上多下功夫,从而提高“分数”的“含金量”,使“分数”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本文仅就如何评定物理学习成绩谈些个人看法。一…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然而,有的教师或受“棒打出孝子,棍打出才子”的封建教育方法影响,或“恨铁不成钢”又缺乏教育方法、教育艺术,而无视国法,任意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一、影响学校声誉,损害教师形象有极少数教师处理问题欠冷静,对学生动辄火冒三丈,大声训斥,甚至推、揉、踢、打。这些做法造成恶劣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0.
媒体上有关教育改革的如下报道让人忧虑大于欣喜。师生同考———考教师,这一做法可取与否,曾有不少文章论证过,笔者不置可否。从道理上讲,一个教师参加所教学科的中考或高考,是不必担心考不好、考砸了的,他可能得不了满分,可能考不过最好的学生(尤其是高考),就像体育教练比不过运动员,马俊仁跑不过王军霞一样,但绝对不应出现“黄灯、红灯”。如果真的出现了“黄灯、红灯”,这样的教师就多少有“伪劣产品”之嫌。师生同考,教师亲自体验一下考的紧张气氛、考生的复杂心理,就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为学生着想,多体谅学生的辛苦,促其将最优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