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肩负着的重要使命。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将"5S"管理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尽快融入企业的文化,有效的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卢俊 《广西教育》2011,(18):118-119
"6S"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六个项目,将"6S"管理理念应用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教学中,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化融合是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在需要。校企文化融合具有文化共性、主体共通、利益共赢和发展共需等前提和基础,因此文化融合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促进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可以探索"一体两化"的融合策略,"一体"即构建双主体式的校企共同体,"两化"即促进学校文化企业化和企业文化教育化。"一体两化"是"一体两翼"的整体关系,促进校企文化从共融到共荣。  相似文献   

4.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就是指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企业内有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同时也能够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借鉴管理学中的5 S管理方法,在计量经济学实训教学中尝试改革,提出课程的实训内容设计分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应用技能实训模块和创新技能实训模块,并在实施过程中设计了5 S管理方案.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实施5 S管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满意度明显改善,学生完成计量软件上机测试的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在近年来毕业论文及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作品中应用计量方法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6.
"5S"的思考:让企业文化走进高职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中,可吸取现代企业文化中的“5S”理念,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学生层次多样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标准不统一、学生责任心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表示"抑制不住、不由自主"意义的副词"不禁"是由跨层结构"不禁"经过词汇化而来的。"不禁"词汇化的动因是句法结构的复杂化、VP语义的演变、韵律规则的制约等,其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大概在唐五代时期,伴随着构式"S施不禁VP"中VP的语义变化,当VP从表示S施外部的动作行为等变为表示S施本身所发出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生理反应和主观情感等的时候,韵律词"不禁"便完成了其词汇化,从一个跨曾结构词汇化为一个副词。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三阶段四平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感受到企业文化熏陶,已成为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互融合的探讨,构建了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三阶段四平台"教育体系,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教育分为"认知阶段、深化阶段和对接阶段"等三个阶段,并且可以通过"教师平台、课程平台、实训平台和订单平台"等四个平台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从三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将对接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提前接触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过渡,进而完成专业对岗这一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顺利完成"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加深与对接企业的合作,建立"冠名班",有针对性地引入企业文化对专业学生合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是与企业联系非常紧密的教育。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如能在管理中将企业文化引入进来,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社会"零距离"、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我认为对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对加强企业人力资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是深层次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从企业文化的视域,研究企业管理制度,开展专业技能和实践活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key variable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learning context that could affect motivation to learn during training. Aside from research on motivation to lear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was also based on sociotechnical system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transfer theories which in turn furnished the training and organizational variables projected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employe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ask autonomy, extrinsic rewards when applying newly learned skills and knowledge, organizational orientation towar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a work environment within which people live up to high ethical standards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s for motivation to learn during training.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volved whe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engage in management training in smaller firms. Building on previous research on how smaller firms and small firm managers learn and how thes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relate to the dominating culture in HEIs, the article suggests a tentative framework within which HEI‐based training of SME managers better could be understood and mor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Founded on this framework, the article advocates dialogue as a main pedagogical strategy for designing HEI‐based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mes; programmes that should also benefit from including consultants as a lubricating interface between the academic world and the smaller firms’ world of practice. The implications drawn from this framework are illustrated by experiences from a pilot management‐training programme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rs in northern Sweden.  相似文献   

14.
卫生法学是医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互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知识涉及面广且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理论讲授——拓展讨论——实践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知识——视野——技能"架构的学习态势。  相似文献   

15.
16.
阐述了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性,认为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途径是参加培训向专家学习、树立榜样向同行学习、充实自己向书本学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使命》是奥尔特加大学教育改革思想的集中体现。他提出了培养具有文化修养的优秀专业人才目标,并阐述了达到目标的途径:文化传授、专业教育以及知识整合等。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可以借鉴其观点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具有文化修养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兼顾社会需求与学校发展;课程体系按照合理逻辑整合文化、专业和科学内容;教学内容选取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和能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六步环式实验教学法是以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教学法。技能训练中以6个关键步骤组成环形构架,通过环环相连,环内外循环,循环向上的训练设计,每步中以评价为核心,达到学习、评价、提高,不断循环再提高的教学目的。同时,使其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是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企业的人事管理,在人才录用、工资管理、员工教育、调动晋升等诸多方面与欧美企业的人事管理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日本企业的人事管理对日本企业顺畅运行和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日本企业卓有成效的人事管理对我国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有着现实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研究高职师资培养意义重大。在这一视角可以看到:职业地位是影响高职教师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师资培养教学水平影响高职教师内在学习兴趣;有效的高职教师学习需要充足的时间、精力保证;学习者自我研究是高职师资培养的最重要方式;高职师资培养需要人本化管理。提高高职师资培养整体效率,要从以上几方面做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