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群 《华章》2007,(5):93
史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中国人之重视史的记载和撰述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是罕有其匹的.探讨史官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是大有益处的.时下国人对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的指责伴随着期许,知识分子精神的高昂或者低迷甚至堕落都关乎国运,然而看看知识分子的历史承载就能多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杜维明认为现代新儒家首先就要继承五四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清除糟粕,发扬精华,在吸收国内外各种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杜维明为现代新儒家知识分子所作的定位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中国文化是许多现代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沈从文的特殊的民族身份使他能站在另一种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做出独具深度的反思,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教育知识分子是站在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立场上来批判、反思教育现实的一群知识人。在传承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教育知识分子肩负着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的使命。教育知识分子的文化批判可以大致分为外在式的批判、批判主义的批判和批判理性的批判三种类型。不同的批判类型将导致不同的文化效果。为了在教育领域中形成对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理性认同,教育知识分子应避免外在式的批判和批判主义的批判,从而在批判理性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深度的文化认同,最终实现对于文化传统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杜维明认为现代新儒家首先就要继承五四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清除糟粕,发扬精华,在吸收国内外各种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杜维明为现代新儒家知识分子所作的定位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了解,树立自信,从而正确对待他国文化。知识分子在文化自觉中担当重要角色,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激发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受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比其他阶层的人更深刻。中国旧知识分子深受儒学正统、家本位、重和谐怕冲突等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在部分知识分子心理上的积淀就形成其病态人格。现代文学中涉及探讨知识分子人格的重要作品,艺术地展示了这种病态的成因,表现了作家对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揭露、对旧传统文化的批判、为重构新文化开拓道路。把握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对我们解读探讨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实现传统知识分子人格向现代转化,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近代知识分子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显得矛盾重重.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怀疑与否定,承认西方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传统文化眷恋不舍.王韬的文言小说正是反映了文化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这种特殊心态,他在妇女观、婚姻爱情观、科举观等几个方面都体现出经过了西方文化洗礼的崭新的价值观念,但同时对传统文化仍然藕断丝连.  相似文献   

9.
在由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李大钊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孔子及其儒学、东西文化差异等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表明在文化建设中必须立足于时代的前沿,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必须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到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在描写中国传统家庭文化时,主要着眼于对传统的批判,成功地树立了反传统家族文化的旗帜。到了四十年代,知识分子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面对家族文化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不断对家族文化进行重塑。以《家》和《财主底儿女们》为例,从封建家长形象的变迁和叙述方式的转换这两方面论述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家族小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反思,其实是反思知识分子本身。文学话语的选择可以看出当代知识分子在一个选择的时代的精神建构与价值趋向。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文精神传统是否能够超越自身和现实的环境,去进行中国社会的文化创新,这才是检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智慧与人格力量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是当时社会变动中最具本质意义的变革.这场文化变革的核心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来指导中国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发动白话文运动、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展东西方文化的讨论等文化战线上的斗争,目的是要为中国确定一种能够指导社会前进的文化.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代表着五四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大众文化的日益兴起,多元文化格局下精英文化逐渐退居边缘,知识分子面临着外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内部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相应地,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被颠覆,传统理想主义角色被消解。而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的解构,加速了精英文化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时候一部分作家以批判反思的创作心态,对知识分子形象进行重塑,给现实中的知识分子以警醒,同时为精英文化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考察“青年文化”概念出发,分析了青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本质,探讨了文化青年在青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当前青年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应该引起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正确对待西方文化问题;青年知识分子的宗教信仰问题;青年知识分子应该树立正确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15.
在白先勇后期小说创作中,知识分子这一群体最能体现白先勇文化乡愁中激发的命运意识。作者塑造的失根的老派与无根的新派两类知识分子形象,虽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但他们最终都指向了一种永恒不变的追求,那就是坚持对传统的信仰,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根。在文化的渐染中知识分子完成了自我意识的反思,并在反思的同时踏上了精神返乡之旅。  相似文献   

16.
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亦采撷西方文化,积极探寻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钱穆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苦情怀和文化悲情。对钱穆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厘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理水"者的文化自觉--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宏观背景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既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鲜明地透显着"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现代精神.而金庸在武侠小说中以充沛的现代意识为主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苦心孤诣的梳理与阐扬,正暗合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重塑民族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研究,是传统文化研究的政治环境.采取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形成了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研究团队、协会、刊物,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同时,延安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始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保持警惕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他看到更多的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负面影响,但他对西方文化优秀的一面逐渐重视并有意与中国传统文化作比。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是不断变化的,他把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仍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下层士兵、市民和知识分子身上。在此基础上,他寄希望于传统文化的自我更新,主要表现在现代国民独立人格建设和民族文化自强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小说《围城》在选取知识分子题材角度上,其视点是独特的,着力于从文化角度去考察知识分子的弱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反省。小说还把思想批判意向和审美观照方向指向了整个人类的存在。“围城”的符号涵义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