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课文品读】 《祝福》写作手法梳理 从全文的整体结构上看,作者运用了“三层式”的构思手法,即引出故事一描叙故事一议论抒情。文章用自然空行的方式进行间隔,极为清晰地显现出故事的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3.
《春》说课     
<正>[课文精析]春天展现着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簇新的希望。朱自清的散文《春》就表现了这种意蕴。作者用清新、活泼、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日图景。《春》有丰富多彩的表达艺术,其中之一是一幅一幅地展示美好的画面。《春》全文共10段,写作思路为“盼春—绘春—赞春”。其中,“绘春”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结构为:第2段写春之新鲜,第3-6段写春之美好,第7段写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4.
《散步》写作模式欣赏 《散步》的写作模式非常好,通俗、精致、实用。现在让我们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相似文献   

5.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依此理念对《梅花魂》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梅花魂》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陈慧瑛。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物喻人,意蕴悠长,叙事抒情,色彩鲜明。本单元共安排四  相似文献   

7.
8.
余映潮 《云南教育》2008,(10):12-15
(一)《背影》中的“嘱”《背影》中四次点背影,四次写流泪,两次发感慨,这些都是作者的着力点染之处。但文中也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词语的选用也有平中见奇之妙,其中的三“嘱”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9.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直接说明、阐述事理,也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论说道理。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洒落,人品极高。“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这是一篇借花咏怀、托物言志之作。作者笔下的莲花,不为淤泥之浊所玷污,不因清涟之澄而妖媚,堪称君子的理想境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赋。 这是一首散文诗。 这是一个哲理故事。 这是一篇抒写心情的文赋。 这是一篇因景生情、因情入理的抒怀之作。  相似文献   

11.
《春》说课     
【课文品读】 《春》段落讲析 《春》是对春天所作的田园牧歌式的抒唱,文章鲜明地表现出格调的清新和情绪的欢快,每一段文字都值得欣赏品味。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莫高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说明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相似文献   

13.
陈:老顾,你最近在忙什么呀?顾:我校要举行说课比赛,我正在搜集材料,准备讲 稿,力争在说课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这节教材是讲述了力的一般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的基础上,讲述重力这一最常见的力。本节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什么是重力,重力的三要素及重力的计算进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正>【课文精析】《社戏》描写了“我”的一段幼时看社戏的往事,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有人说,《社戏》通过“我”的眼睛,表现了浓浓的乡情、真挚的友情、美美的山水情和深厚的母子情。也有人说,《社戏》以故乡美、童年美、人性美、情感美,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读者以人间挚爱的感受。还有人说,《社戏》的主题是怀念永不复返的童年生活体验与审美体验,还有永远逝去的童年的纯净之美。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课文品读】 一种美妙实用的段式——从《苏州园林》说起 《苏州园林》里有这样一个小段: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本节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第一、认识杠杆,会正确画出力臂;第二、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讲授什么叫杠杆?关于杠杆的五个名词与画力臂的方法。学生实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求解有关杠杆的简单问题。大纲对本节知识要求比较高,在简单机械这章中三个要求理解的内容这节就占两个。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实验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也很高。  相似文献   

18.
<正>【课文精析】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借景抒情,吟咏赞美了祖国的壮丽美景与奇异河山。首先,《壶口瀑布》的表达艺术表现在文章的整体构思上。第1自然段,作者起笔就写曾“两次”去壶口——“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这个句子的作用很丰富,特别是“两次”一词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第2自然段,是对“两次”去壶口的照应,“第一次”写了雨季去壶口瀑布的观览,略写了壶口瀑布的威势,为写“第二次”游览壶口瀑布作铺垫。  相似文献   

19.
本堂课运用提问,试验探究,归纳演绎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运用阅读,类比思维等学习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笔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