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室制备乙烯是一个重要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2003年6月第1版)122页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瓶中注入约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翻腾时剧烈跳动(暴沸)。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这时就有乙烯生成。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生成的乙烯。  相似文献   

2.
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结合钠的保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乙醇的结构。但是苏教版教材没有给出实验装置,人教版教材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尚有如下缺点:①钠的用量不易控制;②乙醇易挥发,干扰氢气的检验;③反应放热,钠附着在塑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教材中,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使苯与溴都产生了气化现象,烧瓶内充满了苯和溴的蒸气。当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时,苯和溴的蒸气外逸,污染教室内的空气。为此,我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仪...  相似文献   

4.
关于乙烯制取实验的环保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中化学教材关于“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存在很多不足,如产生乙烯的温度较难控制,实验较费时。另外,随着反应混合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浓硫酸的脱水性、氧化性明显增强,反应溶液先是浅棕色→深棕色→黑色→游离出大量黑色碳粒,生成的气体中除乙烯外,还含有乙醚、CO2、SO2、CO等气体,严重污染环境,使得到的乙烯纯度不高。针对乙烯制取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卤素单质置换反应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氯水必须新制;②坐在后排的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③该实验缺乏环保意识。现将实验改进为从氯气的制取到卤素单质间置换反应均在同一密封装置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材中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是通过观察硫酸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黄沉淀,从而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由于是通过肉眼观察,沉淀生成又是逐渐增加,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因而实验不易测量得很准确,各组学生之间的数据可比性较差,对于一个定量实验来说,说服力不是很强。同时由于反应中要用到硫酸,而现在很多同学对硫酸怀有恐惧心里,做实验时不能放开手脚。因此,笔者根据大学的有关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7.
1 钠与硫反应的实验设计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一册第29页,在介绍钠与非金属反应时是这样叙述的:“钠除了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氯气、硫等很多非金属直接化合。例如:钠与硫化合时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由于在教材中介绍钠与硫反应比较剧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般不做该实验。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通过反复研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1)实验材料 抽滤瓶、长颈漏斗、尖嘴导管、单孔塞、橡胶管、弹簧片、大头针等;钠、酚酞、水。  相似文献   

9.
Cu与浓H2SO4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稀H2SO4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按全国统编全日制普通化学教材和江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得不到蓝色溶液,而是出现异常现象,即有大量黑色物质生成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而按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将铜片换成粗铜丝),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溶液呈蓝色。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5提供了两种制乙烯的方法。另外,利用乙烯利(2-氯乙烯基膦酸)与强碱反应也可快速制得乙烯。文中从实验的功能价值角度对三种制乙烯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常规的对比演示实验,通过比较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快慢,突出物质的性质差异。在实际操作时我发现了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2.
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2 )制作材料 :1 5 0mL集气瓶、2 0mm×2 0 0mm的试管、粗铜丝 1根、单孔塞 2个。(3 )实验步骤 :①取一试管 ,在其中部用酒精灯加工成一小孔。将一束细铜丝绕成螺旋环状 ,挂在粗铜丝的小钩上 ,将粗铜丝穿过单孔胶塞。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40mL浓度为 2 0 %NaOH溶液 (用量根据平行班级的多少来定 )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浓硝酸 ,将带粗铜丝的塞子塞紧试管 (粗铜丝上挂有螺旋状的铜丝环 )向上移动粗铜丝 ,使铜不与硝酸接触 ,再将带试管的塞子塞紧集气瓶。③向下移动粗铜丝 ,使…  相似文献   

13.
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化学反应原理是:3Fe 4H2O^△=Fe3O4 4H2↑),由于实验装置复杂、所用时间较长,而且实验过程中直通管极易融化和炸裂,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第22页)测量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锥形瓶内盛有10mL左右10%的H2O2,双孔胶塞插有短导管和漏斗,短导管里插有带余烬的木条。开始时余烬没有明显变化,经漏斗向锥  相似文献   

15.
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性质是高中化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但由于它们的毒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针对存在的弊端,有文献报道将上述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就节省药品,操作简便而言,不失为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1设计思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设计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材是这样设计的: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实验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轻微的爆炸,不够安全,更没有设计气体产物的检验,存在一些缺陷。2创新之处1仪器创新:本实验采用了微型实验装置,使  相似文献   

17.
按高一课本介绍的方法做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试管内含有的空气将产生的一氧化氮迅速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看不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这一现象 ,且有毒气体大量从试管中逸出而污染环境 ,令师生难以忍受。为克服上述缺点 ,现做如下改进 :  一、装置  (如图 1所示 )图 1  二、操作方法1.在单孔塞上固定一段狭长的铜片。塞紧单孔塞 ,打开止水夹 ,向 U形管中注入稀硝酸至水平面 B处 ,使酸液充满 U形管整个短管。2 .关闭止水夹。在 U形管 A处用酒精灯加热使反应进行 ,等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撤去酒精灯。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将酸液压入 U形管长管…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88页新增了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此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繁琐、药品用量大、费时费力、操作成功率低、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实验2—6]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而实际操作中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很难使其燃烧,实验难度大,不易成功。为简化实验,达到实验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装置将[实验2—5][实验2—6]综合在一个实验器中,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第2期刊登了《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改进》,张华老师在文中提出了因反应速率慢而采用肥皂泡爆鸣法来验证反应生成物H2的方法。笔者今从提高反应速率的角度对反应进行了改进,使用气球或注射器快速收集H2,采用点燃法来验证H2,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