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婧洁 《海外英语》2013,(1):177-178
华裔女诗人陈美玲的短篇小说《月亮》讲述了一个名叫"月亮"的华裔女孩因为遭受一对金发白人双胞胎兄弟的侮辱,继而奋起复仇的故事。这篇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仍以其荒诞、诡异的意象和黑色幽默在让人感到震骇的同时,又让人忍俊不禁。该文试图通过解析小说中的多种意象,探寻隐藏在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作家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2.
月亮,是古代诗人最钟爱的意象之一。在诗人笔下,朗月、淡月、新月、残月、缺月、斜月、孤月……意蕴丰富。各得其妙。其中,“明月”一词,以一个“明”字写月亮普照大地,皎洁明亮,被诗人们用得最多,似乎也最“俗”。其实,细细体味,在不同诗人笔下,这个“明月”也是各具情致的。  相似文献   

3.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咏叹最多的自然景物之一,月亮意象在古代文人和鲁迅的作品中存在着诸多不同。鲁迅既继承了古典月亮意象的抒情写意,又于月中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更渗透着鲁迅透过月亮意象对社会、民族的忧愤与探求。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无论是一轮玉盘,还是弯弯残月,都能获得美感。但是,如果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就会发现晶莹皎洁的月亮,原来竟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荒原。这并不是月亮欺骗了人,而是因为我们距离月亮太远,造成了视觉之误。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无论是一轮玉盘,还是弯弯残月,都能获得美感。但是,如果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就会发现晶莹皎洁的月亮,原来竟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荒原。这并不是月亮欺骗了人,而是因为我们距离月亮太远,造成了视觉之误。  相似文献   

6.
银龙     
银色的月亮,大得有些诡异。月亮很亮,冷冷地斜照在我身上,映出我巨大的影子。眼前几个满脸横肉的强盗的瞳孔猛然收缩了一下,几秒钟后,一声尖叫划破了这诡异的夜晚,“她是龙呀!”真讨厌,我只是出来散散步,来欣赏这诡异而冷冰的月光,为了不破坏我愉快的心情,我向他们施了一段催眠  相似文献   

7.
在新文学中,月亮意象最早出现在鲁迅的小说文本中。鲁迅继承并发展了月亮意象的象征意蕴,将其和西方文化对月亮的象征意义结合,从基调的凸现与角色的参与、形象的衬托与背景的展示、叙述的悲凉与表达的冷峻、无意的描绘与有意的刻画等方面赋予月亮意象更为深广的内容。同时,鲁迅笔下的月亮意象也给后来的作家们以启示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月亮在古人诗词中出现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让其他诗歌意象望尘莫及。仅李白诗歌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可见,古代诗人对月亮有一种出于本能、超乎常人的喜爱之情。在诗人笔下,有静态的月:清月、明月、圆月、残月……有动态的月:月出、月涌、月升、月落、月亏……有不同时间的月:古月、今月、春月、秋月、夕月、晓月……有不同地点有月:松月、萝月、林月、江月、海月、山月……也有各种形态的月:玉盘、玉羊、玉桂、玉蟾、蟾蝓、婵娟、嫦娥、素娥……更有诗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月亮意象。这既是文化审美传统的影响所致.也与当时文人的“乱世心态”有着密切关系。月亮意象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多种美的形态。通过分析这一时期诗人对月亮意象的选择.我们进而探索月亮意象的多种美:残缺美、疏淡美、冷清美、和谐美以考察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古典诗词研究领域中,月亮意象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中月亮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李白、苏轼等诗(词)人笔下的月亮意象。月亮意象的比较.以及特定主题中的月亮意象等,是研究者关注的几大重点。对这一专题学术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晏淑君 《文教资料》2006,(20):81-82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发展的顶峰当推《金锁记》。本文由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入手,分析了《金锁记》中月亮意象的内涵,指出它对中国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2.
郭慧 《华章》2010,(26)
月亮是张爱玲所钟爱的意象,也是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中心意象.文章以月亮始,以月亮终,月亮意象贯穿全文.它既是曹七巧悲剧命运的见证,又是长安悲剧人生的象征,还是芝寿恐惧绝望心理的映射.通过对月亮意象的精心营构,张爱玲深刻揭示了三位女性命运的悲剧性与悲剧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月”,是文学中永恒的意象,月亮有着许多的象征意义,最基本的象征之一便是自古以来的女性命运。中国的女性作家中最酷爱月亮意象的非张爱玲莫属,她的文字里的月亮意象可以说是俯拾皆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在《金锁记》这篇小说中,月亮统摄着全部的其余意象,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与一贯性。全篇共有多处写到月亮,每一种月亮都是不同女性的心境与命运的写照。本文着重分析月亮意象与主人公曹七巧、女儿长安与儿媳芝寿三个女性命运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月亮意象融入了西方现代派的笔法,对古典月亮意象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性异化的绝妙缩影。张爱玲在其基础之上,又生发出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多重释义,成就了月亮流动变幻的意象内涵,完成了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15.
月亮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本文瞩目这一意象,探讨了古代诗人怎样赋予月亮超越时空的人格力量,从月亮来体悟现实社会与自我人生,使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深富人的情感和艺术魅力,蕴含了丰厚的哲理和悠远的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月亮意象的书写超过了它原有的象征意义,包含了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沉的思考,月亮意象在其作品中被赋予了更为深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欣 《考试周刊》2011,(84):27-28
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用的意象,欣赏中国文学离不开对月亮的欣赏。张爱玲的世界中月亮的意象俯拾皆是,而把月亮这一意象发展到顶峰,则当推《金锁记》。在这片小说中,共六次描写到月亮,有的一笔带过,有的浓墨重彩,汇成一条动人的月亮河。  相似文献   

18.
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有对中国传统神韵的传承,同时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她凭借独特的心路历程和女性视角,给予月亮以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使她既成为传统月亮意象的继承者,又是月亮意象的创新者.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统领着其余意氧,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新月意象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亮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新月意象可以从月亮意象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意象体。本文拟从新月如芽、新月如钩、新月如眉三方面对新月意象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里“,月亮”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李白与苏轼诗词中运用月亮意象的相似点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经历、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