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竹笋     
黄韵  ;黄英姿 《新作文》2008,(5):14-14
  相似文献   

2.
项目介绍 竹子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竹子出生时,包在竹笋外面都会有一层壳,上面是毛茸茸的,起到保护竹子的作用。随着竹子的长大,它会不断自然脱落,一般没有什么用。但是现在,竹笋壳也有着广阔的加工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5,(3):25-25
终点思考其实挺简单。在日常生活的旅途中,我们知道,要9点搭乘飞机,8:20分就应该到达机场,7点钟就应上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4.
对绿竹笋组织块进行取材、固定、浸蜡、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过程的研究,掌握了绿竹笋石蜡切片制作方法,为进一步从解剖学上观察和研究绿竹笋老化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一种以福建龙岩产的竹笋为主要原料,通过预处理、调味、杀菌等工序,加工成竹笋罐头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雷波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4):73-73,83
目的:对台湾绿竹笋叶中几种营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根据文献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台湾绿竹笋叶中总氨基酸含量为0.35%,总脂肪酸含量为0.0114%,维生素C含量为0.14%,总蛋白质含量为5.6%.结论:台湾绿竹笋叶是一种开发竹子饮品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7.
竹笋是什么呢?听了故事.娃娃知道了,竹笋就是竹子娃娃。  相似文献   

8.
竹笋和香蕉     
我的家乡在揭东县埔田镇。那里风景迷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很适合种植农作物。回到家乡,我很喜欢到各处去跑。那天,我走进竹林,看见舅舅又在干活,我问舅舅:“您为什么总爱到竹林来?”舅舅告诉我:“春天到了,竹笋开始长了,我来清理一些杂草、枯叶,让他们长得像你一样白白胖胖的,  相似文献   

9.
挖竹笋     
上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行人到山里挖竹笋,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了一回。我们吃完午饭,拎着竹篮,扛着山锄,哼着小曲,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我自告奋勇要为大家带路。于是,我神气活现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路走一路唱……猛然间抬头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竹子,竹林随风摇摆着,不时发  相似文献   

10.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竞发生了什么及为什么会发生,教学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事实上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我们教师应怎么做呢?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起点在哪里?在小学,在幼儿园,还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的胎教?蔡元培先生在《养成优美高尚思想》(在上海城东女学演说词1913年6月)中说:苟女子无教育,则小儿在胎内时,为母体所范围,虽欲避免不良之影响,其道末由。当孩子时,又处处受母亲影响,此时染成恶习惯,他时改之最难。很多案例也证明胎儿在母体内所受到的影响对其后期的发展会有一定  相似文献   

13.
如果将每一次的数学学习看成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有起点和终点。如何看待起点和终点,准确把握起点和终点,将直接关乎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起点和可能终点的统一,教学中应该把起点、终点和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系统来把握,而不能陷入僵硬的教条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王德成 《学周刊C版》2014,(3):181-181
动能定理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掌握动能定理的解题方法,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它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动能定理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掌握动能定理的解题方法,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它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杠杆与滑轮     
《幼儿教育》2008,(Z2):40-41
<正>这是一张非常有趣的连锁运动实验游戏图片。你能看出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都在什么地方吗?那么从左上角开始,看看作者为我们设计了多么奇妙的连锁运动吧!另外,图片上隐藏了很多需要寻找的东两,请家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剥竹笋一般情况下是要从外向里一层一层地剥,而微波炉在加热时,总是从里向外热,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的这两个常识.  相似文献   

18.
何雁  洪世昌 《江西教育》2005,(11):17-19
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个起点,也有无数个终点,每一次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最接学生起点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地把他们带到离自已最远的终点。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