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廖仲恺虽然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但其文学天分极高,诗词写作俱佳,不但充满才气,而且情感丰富。读他的〈双清词草》,即可洞烛到他的忧国之怀、愤世之恨、人伦之情、乡关之恋。把他短暂生命情怀裸露在他的诗性世界。  相似文献   

3.
周汝昌是一位红学大家,是红学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一生始终处于红学论争的漩涡之中。在诸多问题的论争中,他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也受到讥嘲、攻击,乃至“遍体鳞伤”。但他探研之广、之深、之独到,在红学界无人可与之比肩。他的功力之深与功绩之伟,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相似文献   

4.
叶倾城 《成长》2007,(8):4-5
他年轻的时候,非常非常之英俊,非常非常之优秀,因而也非常非常之骄傲。常常有许多女孩子簇拥在他身边,无比倾慕地望着他。只有她,喜欢翻他一眼,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笨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老子在《知有》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最好的统治者,人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亲近并称赞他;第三等的统治者,人们惧怕他;第四等的统治者,人们蔑视他。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信奉基督教之初衷,并非别的,乃出自个人修身养性之需要。他利用基督教之目的,一是为了“正人心”,改良社会;二是用于治军,给予士兵精神教育。他后来放弃基督教,其主观原因在于他爱国,追求进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之深刻影响。客观原因则是他赴苏联考察后思想的演变以及共产党人对他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周汝昌是一位红学大家,是红学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一生始终处于红学论争的漩涡之中.在诸多问题的论争中,他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也受到讥嘲、攻击,乃至"遍体鳞伤".但他探研之广、之深、之独到,在红学界无人可与之比肩.他的功力之深与功绩之伟,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相似文献   

8.
译作是原作在目的语文化中重构的他者,译作之异是他者和自我(目的语文化)共谋的结果。自我与他者对译作之异进行共谋使得他者进入自我,并逐渐改变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环境。译作之异正是他者和自我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韩贞以修道立身,倡导孔颜之乐。然而他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在他的不少诗中表达了他的悲苦之情,发出了他的悲涩之叹。韩贞的悲涩之叹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功名之叹,想出而未能出,于是失落、失望,从而看破古今,叹造化弄人。其二是求圣之叹,既然不能出,那退处而修,成贤成圣,但圣贤之路艰难,他信心不足,叹世事难尽。其三是忧道之叹,在求贤求圣的道路上他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但世风日下,他叹民不行道与以道化民之功微。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秘诀     
一位年轻人想寻求成功之道,他听说某处住着一位智者懂得成功之道。许多年轻人在这位智者的调教下都走上了成功之路。因此,他很想去寻访这位传说中的智者,亲自向他请教成功之道。费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智者。  相似文献   

11.
丘处机是全真教的一代宗师,但在他的思想中具有明显的儒家倾向,在宇宙观上,他很少谈及道家的道生,而更多是坚持儒家的天生,在天人关系上,他思想中的天不是道家的自然无为之天,而是儒家的义理之天、命运之天;就人而言,他坚持了儒家天地之生,人为贵的观念。此外,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反求诸己的内省方法和孝行观多有阐发,足见他“明天人之际,助圣贤之教”。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实践上的儒者。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郑骞说旷者,能摆脱之谓也……能摆脱故能潇洒……。苏轼之词旷源于人之超然,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努力摆脱,依然做到不失快乐之心。这一点在他的《超然台记》中有充分的体现。他在文中说游于物之外  相似文献   

13.
〔通讯〕生意之树常绿朱自清的《绿》,使他岩名闻天下。来自他岩天雷铜棒厂的个体老板计玉雷,1994年来海门后,以温柔敦厚之儒商形象,雷厉风行之现代作风,名闻南通地区,使他的生意之树常  相似文献   

14.
东晋一代之纯臣陶侃,为了东晋王朝鞠躬尽瘁;面对荣禄宠幸,他功遂身退。他不仅战功卓著,才学也是不可小觑。陶侃喜欢诗文,行文如流,从他的仅存的文学作品中,表露出他为国尽忠、鞠躬尽瘁的高尚精神,体会到他的才德兼备和那份忠贞报国之情。陶侃的精神更加感染着曾孙陶渊明,激励着他寻求人生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贾春艳 《成才之路》2010,(18):38-38
他,无心政治只想做风流才子,却误踏九五之尊。他,大兵压境还在吟诗作赋歌舞升平,落得成为阶下囚。他,三五之夜的一首新作之词,命歌伎吟唱。却成了他绝命的快刀。他的一生为诗词而活.他的一生为诗词而死,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词人,无论是前期的儿女情长,还是后期的国恨家愁,都来自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都是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正如王国维说的乃“天真之词”,而非“人工之词也”。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嵇康是一位如此充满魅力的人物,以致中国哲学史、美学史、文学史、音乐史、思想史等都不得不关注他、分析他、评判他。嵇康(223—262)字叔夜,该郡S至(今安徽宿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首领。嵇康的美学思想十分丰富,本文限于篇幅,只论述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嵇康十分钟情于音乐,他对音乐之爱好,世间少有。他妙解音律,其一生以音乐为伴,“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至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①,成为千古之绝唱。不仅如此,他对音乐也有…  相似文献   

17.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之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 ──陶行知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 ──陶行知漫画教育格言·陶行知系列@李波  相似文献   

18.
柳庆云 《学语文》2006,(6):39-40
微型小说《回家》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文章。可它妙就妙在表达思乡情绪的手段上。他没有直抒胸臆,大叹对家乡之思念;他没有大谈对家乡之热爱;他也没有沉醉在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中:他更没有找个人攀谈以解思乡之苦。他采用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法,寄钱给了他的友人.让友人帮他回家乡,沿着自己回家的路线走一遍,问候一遍自己想要问候的人,甚至闻一闻存留在记忆中的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19.
从扬雄《自序》考察他的立身行事与思想著述,发现他晚年悔赋之语并非其真实想法的表达;而是反映他在目睹道之不行和赋之不用的情况下。对辞赋接受者的失望心态和对自己辞赋创作的回环自释。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剧创作的奠基人。他的历史剧壮美、隽永、气势雄浑,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战斗力之强,在现代文学史上无人可与之媲美。解放后他创作的《蔡文姬》、《武则天》又有了新的境界与意义,这在本文中暂且不谈。单说解放前在缺乏创作自由的旧文苑中,郭老以他的辛勤劳动,运用他在历史学方面的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