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晨搏斑鳠     
杨林 《垂钓》2001,(8):27-27
今年5月7日清晨,我吃过早点之后,背起钓具,匆匆向右江河畔的“萝卜洲”走去。所谓的“萝卜洲”,是一个约600平方米的小岛,由于岛上沙土多,岸边农民每年又喜欢在这岛上种萝卜而得名。萝卜洲有一面是浅水滩,现在不是洪水期可走过去,而另一面则是深水域,我在浅水滩这面上萝卜洲,并选择一个河汊口为钓位。  相似文献   

2.
萝卜     
建龙 《健身科学》2010,(2):46-47
我国是萝卜的故乡,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它既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作泡菜、酱菜腌制。萝卜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磊 《健身科学》2008,(7):37-37
冬日:清淡添苦冬日里,天气寒冷,人体生命活动及代谢都大大下降,很少出汗,水为其代表。因为水气集聚在体内,如果再多食用盐分,会造成人体内盐分浓度过高,对肾不利,甚至会引发高血压等疾病。按五行理论推理饮食是"清淡添苦",清淡是少吃盐,饮食偏向清淡,如食用些白菜、萝卜有很多益处,这也应了"冬吃萝卜"的民间说法。  相似文献   

4.
牛蒡又称“东洋萝卜”、“黑萝卜”、“蒡翁菜”,俗称“黑根”或“牛菜”,是菊科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根菜类蔬菜,以肉质根供食用。其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在根菜类蔬菜中占首位,营养十分丰富。在我国,牛蒡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江苏、湖北等地;选购牛蒡时应注意,长度一般在60厘米以上,直径2厘米以上,表面呈淡褐色,光滑均匀,细嫩不粗糙,不长须根,肉质柔软,根头平削,以2至4月份出产的为佳。牛蒡的种子为药材,名“牛蒡子”。中医认为,牛蒡子具有发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红肿疼痛,感冒发热,鼻塞流涕,喉痒咳嗽,吐痰不顺等症。下面介绍2种以…  相似文献   

5.
萝卜在说话     
刘博 《垂钓》2004,(8):40-42
这是一个钓鱼界无法忽略的名词——“萝卜”。它代表一个拉饵技术了得的竞技高手。伴随着“一标深”等新兴钓术在全国钓鱼界的迅速传播,“萝卜”的名头越来越响亮,致使许多人都忘了那个高手的真名——吉彦军。  相似文献   

6.
冬吃萝卜     
《健身科学》2010,(11):26-26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寻常萝卜,果真如此神奇吗?据《本草纲目》说,萝卜“消痰止渴”,确是治疗咳嗽之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7.
【食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某些食物中含有特定的药物成分,因此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用,乃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现介绍几种,希望您能从中受益。●酶类有些人由于胃肠功能不是很好,常吃一些促进消化吸收的药物,即是需要服用消化的酶类。其实,这类药物成分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淀粉酶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如萝卜、莴苣、豌豆、南瓜、豆芽菜等含量较多。蛋白酶除动物胃肠等器官中颇丰外,菠萝和木瓜也是其“富矿”。脂肪酶在畜、禽、鱼等肉食中蕴藏较多。还有一类酶更为重要,如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的歧化酶(即SOD)等抗氧化酶,能及时消…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就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张祖仁 《收藏》2007,(9):124-124
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主要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其中以田坑石最佳,水坑石其次,山坑石排最后,田坑石称“田石”,主要埋藏在环绕寿山村内外的溪流两旁的沙层中,质地温润,肌里可见萝卜丝。水坑石产于寿山溪坑头支流之源,多数晶莹透明,  相似文献   

10.
养生茶座     
-写在前面-一月份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因此,养生关键是“养肾防寒”。在日常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温补食物,比如牛羊肉、萝卜、核桃、栗子、红薯等。老年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暴露在外的部位,如头面部、手足部,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盆集观赏、美容、美食及防辐射于一体的宝物——库拉索芦荟。“她”呈淡绿色、晶莹剔透,散发着芦荟淡雅的清香。“她”是我的心爱之物,在我的影响下,许多同事都开始摆放芦荟。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百合科多肉质的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因其具有神奇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被称为“植物世界的药房”。  相似文献   

12.
秋天是由热转凉的季节,而且冷热无常,气候干燥。这种寒凉干燥的气候,使人的皮肤、口舌易干燥、毛发脱落,而且对肺也很不利,容易诱发或加剧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哮喘、感冒等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燥能伤肺”。因此,这个季节应忌食或少食性燥和大补的药物、食物,要多吃些性味平和,能润燥、润肺的食品。如萝卜、银耳、海参、蜂蜜、核桃、百合之类。在这些润燥、平和的食物当中,首推萝卜。我国民间素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无论南方北方,人们秋季吃萝卜的习俗虽经千载仍乐此不衰。萝卜古称芦菔或莱菔,营养丰富、甜脆可口,所含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13.
荤素宜搭配     
烹制菜肴时少配“单料菜”单料菜是指主菜没有辅料搭配,由单一的原料构成,造成营养素的种类不全。因此做菜除特殊风味的单料菜外,一般应提倡在主料中搭配辅料,特别应注意搭配蔬菜和瓜果类。搭配辅料,能补充主料所含营养成分不足,同时还能对主料起到增色、香、味、形的效果。对改善和提高菜肴的营养质量和食用价值、促进食欲均有一定好处。如红烧肉加土豆、萝卜等等;炒蛋添加葱头、番茄及其他蔬菜;汤菜类的汆丸汤加绿叶蔬菜、冬瓜等,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4.
防燥初冬时节,降水偏少,相对湿度偏小,气候很干燥,稍不注意,往往容易发生咽喉、鼻子干燥、皮肤干涩等症状,好象“上火”一样。因此,在饮食方面应以“滋润”食品为主,如适当饮一些开水、淡茶、牛奶、豆浆等饮料,还可多吃一些萝卜、番茄、豆腐、水果等。尤其是梨,最适宜于冬季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特别对肺热咳嗽、咽干喉疼、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抗寒※冬季要增加糖、脂类、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氨基酸对耐寒有帮助,应常吃动物内脏、瘦肉、鸡蛋、鱼、乳类、豆制品、藕等含氨基酸的食物。※西医认为,怕冷是与体内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15.
平时烤东西吃时,其表面温度达200—250℃,其中部温度为100℃左右,问题还不大。但如果出现焦糊状态,亦即温度达400℃以上时,就会产生“突然变异原性”物质而含致癌因子。烤鱼、肉、蛋等莫不如此。欲避免这种危险,得靠饮食的科学搭配。萝卜含硝酸盐,经过唾液作用即变成亚硝酸盐。“突然变异原性”物质在这种强酸环境下会很快地被消灭。日本人自古到今一直在烤鱼的旁边放些萝卜泥,很有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易门县山青水秀,物华天宝。水在城中,城存林中。“大龙口”是驰名省内外的胜境。名优土特产有205种野生菌可供食用,具有“滇中水城、菌乡易门”之美誉。  相似文献   

17.
“打假”、“扫黑”本来是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紧密联系的字眼,近年来却成了人们谈论竞技体育时的热门话题,其中除了众多当事人的功利心和职业素质低下,某些赛事主办单位和监管机构面对假球黑哨,或姑息纵容、捂着酱缸自欺欺人,或暗箱操作、大门一关内部解决,或板子很有分量,却不分青红皂白甚至打错了对象,或目标十分明确,却害怕拔了萝卜带出泥而畏首畏尾等种种缺少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处理方式也助长了这股行业不正之风的蔓延。在竞技体育加速市场化、商业化的今天,一项赛事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必须把…  相似文献   

18.
季节与五味     
冬日:清淡添苦 冬日里,天气寒冷,人体生命活动及代谢都大大下降,很少出汗,水为其代表.因为水气集聚在体内,如果再多食用盐分,会造成人体内盐分浓度过高,对肾不利,甚至会引发高血压等疾病.按五行理论推理饮食是"清淡添苦",清淡是少吃盐,饮食偏向清淡,如食用些白菜、萝卜有很多益处,这也应了"冬吃萝卜"的民间说法.而吃一点苦的食物,可泻火存阴,就是中医所说的"坚阴",尤其是随着气候变暖,通过饮食清除体内的余火,有利于减少春天瘟疫的发生.按五行学说得出秋冬的饮食方法,与中医"秋冬养阴"的理论一致,有助于提高人抵抗力,并减少冬春季节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优化三餐水果沙拉是理想的早餐,建议将甜的(如香蕉、无花果、樱桃)与酸的(如菠萝、柑橘)水果分开食用。最好不以白面包为早餐,因为它会产生胰岛素,胰岛素可分解血液中的糖分,使你很快又想吃甜的东西。也不要将白面包和油脂(如黄油、奶酪)一起吃,面包的“最佳搭档”应是沙拉。草莓是一种健康美食,最宜于初夏早餐食用。它的热量低,又含有丰富的VC,常食可以清理人体内的“垃圾”,促进新陈代谢。柠檬也有异曲同工之效,不仅富含VC,还拥有胡萝卜素、黄酮、柠檬素、香豆素等50多种抗癌的化学物质。中晚餐唱主角的应该是蔬菜,…  相似文献   

20.
《新体育》1996,(6)
中国有句俗话:“药补不如食补”。就是因为许多食物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还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这类食物既好吃,又有营养,又无副作用,食用数量也无严格限制,当然食用起来比药物更好吃、方便。 “国氏全营养素”就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医食同源、药食同根”的理论,利用现代医学的先进仪器设备研制生产出来的具有食疗作用的减肥食品。它具有中医整体“调、清、补”的显著功效:即调整内分泌、调整脂代谢;清除体内毒液、毒物;全方位补充人体所需的特殊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