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决策风险、机会损失和作弊风险对考试作弊进行利益分析,揭示了考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内在本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2004,(4):27-29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考试形式,与其它各类考试一样,从开考的那一刻起,考生的违纪、作弊现象就随之而生,作弊和反作弊的斗争一直持续存在,并将继续进行下去。因此,作为自学考试管理部门,严肃考风考纪,加大考试管理力度,是一项永恒的主题,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否则,对违纪、作弊现象置之不理或等闲视之,会造成考生心理不平衡。如果让这种现象滋生蔓延,培养出的人才就会不合格,甚至会危及一个地方的考风、学风、政风。因此,必须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严肃工作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理性的利益行为者,人从事某种行为会考虑其相应的收益。目前考试作弊的现象愈演愈烈,是由于考生考试作弊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提高考试作弊的成本可以控制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自学考试考场的考风考纪关系到自学考试的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学考试的成败。它的好坏已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一自学考试考场的考风考纪,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近几年来自学考试考场作弊的情况严峻。各级考试部门虽多次召开会议并发文重申考试纪律,但是考场作弊还是时有发生,且在一些考点有越演越烈之趋势。自学考试考场作弊的严峻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考场作弊普遍化以江西省为例,1994年,实考考生256538人次,作弊考生519人,作弊率2.3/千;1995年,实考考生415291人次,作弊考生1729人,作弊率4.2/千;1996年上半年,实考考生  相似文献   

5.
无纸化考试系统防止考生作弊的实现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民格 《三明学院学报》2007,24(4):456-459,474
无纸化考试系统防止考生作弊是无纸化考试系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介绍了无纸化考试系统考生可用的作弊手段和防止考生作弊的具体方法,用API调用技术、注册表技术、拦截消息技术、回调技术、钩子技术实现了这些方法并给出详细的Delphi实现代码。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4,(6):52-52
安徽省招生办公室自即日起正式推出合同形式的《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凡不签署承诺书的考生,不得参加今年安徽省的高考。这份考试诚信合同,分考生守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节录、考生承诺三部分。考生守则对考生明确提出了考试要求,如进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涂改液等物品,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准入场,考试开始60分钟后方可交卷出场,以期最大限度减少作弊的可能性。该承诺书将教育部刚刚出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关于考试违纪、考试作弊、干扰考场秩序等违纪行为的处理办法以“合同”形…  相似文献   

7.
考试作弊行为对社会、对考生本人的负面影响是惨痛的,同时也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考生的考试诚信是杜绝考生作弊的重要途径。考生的考试诚信形成是各个主体之间重复博弈的结果,只有通过为考生考试诚信形成的重复博弈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并通过多种形式教育,才能形成考生考试诚信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高考开始,考生在考试前要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自己在考试中将自觉遵守国家教育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从夹带、抄袭发展到“枪手”替考,甚至利用手机作弊,考试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作弊成了社会公害,你作过弊吗?对作弊你又是如何看待呢?你认为怎样才能遏制愈演愈烈的作弊风呢?  相似文献   

9.
5月19日,教育部周济部长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8号令,宣布《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正式实施。《处理办法》提高了可操作性,加大了处理力度,将考生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违纪”9种和“作弊”14种,将监考等考试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违纪”9种和“作弊”10种。《处理办法》规定,考生违纪取消其该科成绩;考生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的各科成绩无效,自考考生作弊视情节轻重可同时停考或延迟毕业1-3年。《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统一了各项国家教育考试的违规处理办法,成为新形势下从严治考、依法治考的有效依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成人学员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导致成人考生作弊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考试焦虑心理、侥幸心理、对待作弊的不正确态度等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只有认识成人作弊心理,才能有效地采取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家考试作弊处罚制度的现状及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考试作弊处罚是国家考试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规制国家考试作弊处罚,对于有效遏止考试作弊行为、制约考试行政机关的权力及保障考生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国家考试法律制度亟待研究的课题。通过分析国家考试作弊处罚制度的现状,分别从立法、程序以及救济途径等方面提出了规制国家考试作弊处罚的具体措施,以实现依法治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成人学员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导致成人考生作弊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考试焦虑心理,侥幸心理,对待作弊的不正确态度等圹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只有认识成人作弊心理,才能有效地采取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提供文化成绩,是选拔性考试.近几年来,我省录取新生的比例占报考人数的20%,高考竞争如此激烈,每一名考生都希望取得优异成绩而被高校录取.对于学习好的考生来说,临场发挥正常,才能如愿以偿.对于中等以及学习差的学生来讲,要取得好成绩并非容易.有的考生在考试上大作“文章”,挺而走险,考场上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作弊的方式各式各样,甚至作弊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考试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隐含了各种功利目的。一些人为此而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同时,由于考生对作弊乐此不疲,作弊开始变成商业化运作。如今,作弊方式花样繁多,作弊技术也日趋先进。鉴于此,考试主管部门采取了相应的反作弊措施。尽管如此,反作弊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强化考试管理,提高考务人员素质是新形势下考试反作弊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高校普教生与成教生中,分别随机抽取324名和481名在读学生,结果表明:两类考生在考试作弊态度上基本没有明显的差异;超半数的人对考试作弊感到麻木,并且有过考试作弊的行为;广大考生对于考试严肃性的漠视程度已是触目惊心,对于严肃考试管理的现状缺乏信心;考试作弊原因具有复杂多样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查学生成绩、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之一。考试作弊是指在考场上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弄虚作假的行为,以得到高于考生本人实际水平的考分的种种违纪活动。作弊历来是考试的大忌,它影响考试结果的真实性,严重地败坏考试名声,给学校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试作为教学质量检测的一种重要机制,对高校教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屡禁不止的考生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和考试结果的真实性。本文对高校的考试特点、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和手段、考试作弊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胡文娟 《大学生》2013,(6):48-49
正考试作弊,自然是违反考试纪律,收到惩罚实属正常。但是近段时间以来,网上流传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被通报批评后向学校声讨隐私保护;大学生在考试作弊被抓后精神失常向学校索赔,甚至还有作弊学生轻生自杀的,面对种种"声讨"和压力,考场上有考生作弊,监考老师是什么心态?  相似文献   

19.
全国政策     
《考试》2004,(12)
高自考作弊考生不服作弊判罚可申请复核 10月高自考作弊考生处罚,首次使用今年新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这也使得不服处理决定的高自考考生获得了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权。  相似文献   

20.
论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如何有效地抑制考试作弊行为的蔓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考试作弊问题的现状,指出考试作弊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驱动,同时分析考试作弊的社会历史原因和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心理偏差成因,并从立法规范、诚信教育、教育与用人评价体系改革、高科技手段和信仰教育等5个方面提出了防治考试作弊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