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古代帝王们要求臣下向自己个人负责 ,而不是向法律负责。于是复仇者们也就不需要“公民意识” ,而只要有适应人治社会的“臣民意识” ,犯了事也能保证减刑宽释。复仇文化与复仇文学作品 ,形成了自身系统的行为模式与表现技巧特征 ,而这些又启发了后者复仇者自觉不自觉地照此行事 ,援翰操觚者有选择地参照着描述铺张。礼法矛盾带给古代执法者困惑的机智解决 ,“人治”的特点还在于既顺情合理地违法 ,又自圆其说 ,使上下通气 ,对复仇默契认可。法、执法与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形成及其诸多特点倾向 ,有直接的不可或缺的关系 ,如此对于复仇现象的一元化评定及复仇主题的精彩描述 ,使复仇事件及该文学主题生生不已。  相似文献   

2.
复仇精神是一个多层多维的组合作,其以个体深在的血族野性情结向外辐射,又吸收现实情境中家化国恨具体个别的感知因素,强化了原型与随机性意绪在主体自身中激发的冲动。传统复仇精神具有一种反文化模式、反正统的叛逆倾向,可以超过一时一事局限。作品所表现的复仇反抗一般是局部的,往往却因传播扩散,不断革生扩大的否定意识、离经叛道张扬正义反抗邪恶的精神,而带有全局性整体性,持续地给统治者自身造成严重的威胁,摇撼着其统治沙C理基础、社会基础。复仇的鼓动激发魔力,主要来自于我们这个文化系统对现实中恶的巨大否定力量,其是以对恶——非正义的毁灭,以及正义力量在这除恶务尽过程中不屈不挠意志,不惜代价的牺牲精神的讴歌,持久地释放出壮美与悲剧性等多重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 ,对寻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 ,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 ,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 ,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4.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雪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5.
鬼灵为行使复仇向助己者酬恩,可分四种基本方式。该母题生成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1、有助于冥狱、暴报观念的确立;2、该母题鲜明体现出中国式“好人向坏人复仇”的民族特色,解决了受害弱者如何在冥问成功复仇技术方法上的问题;3、母题为复仇的正义事业增添了侠义色彩,侠义又通过信义、情义使冷血铁面的复仇鬼灵常有人情味;4、母题的“劝善”取向,试图鼓励社会众生赞助复仇事业。  相似文献   

6.
复仇精神是一个多层多维的组合体,其以个体深在的血族野性情结向外辐射,又吸收现实情境中家国恨具体个别的感知因素,强化了原型与随机性意绪在主体自身中激发的冲动。反复复仇精神具有一种反化模式、反正统的叛逆倾向,可以超过一时一事局限。作品所表现的复仇反抗一般是局部的,往往却因传播扩散,不断孽生扩大的否定意识、离经叛道张扬主义反抗雅恶的精神,而带有全局性和整体性,持续地给统治自身造成严重的威胁,摇撼着其统治的心理基础、社会基础、复仇的鼓动激发力,主要来自于我们这个化系统对现实中的巨大否定力量,其是以对恶- 非正义的毁灭,以及正义力量在这除恶务尽过程中不屈不挠的意志、不惜代价的牺牲精神的讴歌, 持久地释放出壮美与悲剧性的多重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内容、特征、文学价值等方面对《史记》复仇故事作了较全面地分析,认为这些复仇故事,或实录或虚构,不仅真实表现了作者复仇情绪,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汉武帝以前复仇文化面貌,对后来的复仇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的复仇与法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期经典已强调了复仇道德、政府角色、复仇合法性以及尚未成熟的仲裁形式.唐宋时期,开始在有限的法律结构中重建复仇法律.明清时期,注意“私和“与“解救“法规的严密化.复仇与长期敌对有区别.封建社会晚期,复仇仍被视为高尚而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同情与宽纵复仇乃是古代中国礼教文化,人治社会的必然表现,首先,古代具有权威性的正史载录基本上是同情复仇和宽纵复仇,并成为文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参照;其次,法礼悖左的焦点体现在复仇文学作品的描写中,它增大了复仇主题的反正统倾向,赞扬了个体以暴抗暴、伸张正义的精神;其三,中国古代的系列文学作品从人性的高度,揭示了传统社会中一些正直官吏的深层心理,反映了他们在不健全的法律下如何不违忤天理人情的努力及两难处境;其四,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国古代复仇意识的浓烈与执着,中国古代的复仇文学正是基于深广的心理与民俗背景,其主题才会如此绵延广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复仇为主题的戏曲,从现存最早的宋元南戏到明清的戏曲创作,这类主题都长期存在。那么,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复仇主题的表现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特色?复仇主题的大量出现又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质呢?就这些方面来做些探讨,以其揭示中国传统复仇戏曲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经典已强调了复仇道德、政府角色、复仇合法性以及尚未成熟的仲裁形式。唐宋时期,开始在有限的法律结构中重建复仇法律。明清时期,注意“私和”与“解救”法规的严密化。复仇与长期敌对有区别。封建社会晚期,复仇仍被视为高尚而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的“美狄亚”复仇故事 ,超越了先前母题结构的内涵 ,以新的人物性格、身份、人物关系和情节安排 ,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追求。侠女复仇主题重大突破一是不杀子 ,充满了人性味儿与世俗性 ;二是在生命连贯性观念支配下 ,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正义复仇者的超凡能力 ,从而以阴阳神人一体化的形式 ,打破了或现实仇杀、或冤厉索命的单一化描写 ;三是注重将众所肯定的相关历史人物 ,同笔下描写的复仇侠女联系比照 ,有效地唤起读者肯定赞许的理解视界。  相似文献   

13.
《裘利斯·凯撒》、《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中都有关于复仇的内容,通过对这些作品中复仇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作品中所暗含的道德价值观:或弘扬道德正义的高尚,或提倡法律原则的公平,或批评私人复仇的残忍。文章重新解读莎士比亚的有关作品,从法律的角度彰显其作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弃妇形象古已有之,自唐传奇始,增添新内涵,对弃妇的描写一改之前自怨自艾的悲苦形象,对于为情索仇的弃妇形象进行了超越现实的描述.在女子地位低下的时代,作者是男性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对女性遭到抛弃且无处诉说的同情及尊重.  相似文献   

15.
复仇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恒常主题,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学、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方表现复仇主题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都是写复仇故事,但二者在复仇动因、复仇者心理及性格等方面所表现的复仇主题存在很多差异,二者在复仇主题方面的差异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文学建构 ,很大程度上解决于其“聊”到何处 ,所以话题就成为言说方式及其言说能力的重要方面。话题的义项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它是对生存境遇及其问题的触摸 ;第二 ,它是一系列文明位置的文化兴奋点。民族文学要想实现其话题优势 ,必须承诺以下四种要求才有可能 ,那就是 :( A)传统话题的选择性延伸 ,( B)民族当下生存话题之适应性生长 ,( C)民族对世界关注话题的独特性贡献 ,( D)民族对世界生存状况之创新性构思  相似文献   

17.
入世进取、建功立业,是中国古代学中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主题。先秦是它的形成期,汉魏六期是它的发展期,唐宋是它的鼎盛期,元明清是它的变勒期,这个主题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18.
《白鲸》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复仇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恒久的主题———人与神的抗争,抗争的动力源于主人公体内勃发的非理性力量及其对上帝与世间一切的叛逆,这种勇往直前的叛逆与反抗使主体的欲望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与显现。同时,在与荒诞世界相对抗的过程中,主人公的行动也包含了生命的矛盾、痛苦、孤独与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