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磊 《今日教育》2011,(7):19-20
“不要叫我龚校长,请叫我龚老师。”龚瑶现在的身份是彭水中学的副校长,但他对这个头衔一直保持着“警惕”,他更喜欢别人叫他龚老师,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觉得与他所钟爱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贴得更近。“其他老师是上语文课,龚瑶是上语文。”还在学生时代,龚瑶就对语文和传统文化充满兴趣。  相似文献   

2.
珍贵的书信     
采访者:本刊驻浙江慈溪小记者虞嘉扬采访对象:龚浓波,41岁,肯德基员工,英雄的遗孀。我走进龚阿姨的家,看见她家里的装饰和摆设极其简单,由此可见母女俩的生活比较艰苦。我走到龚阿姨面前,问道:“龚阿姨,您能说说您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吗?”她回答道:“我最珍贵的东西是我丈夫何必正写给我的一封信。”“信?”我惊讶地问。“是的,一封信!可能你会觉得很可笑,会想:一封小小的信有什么珍贵之处呢?”我迫不及待地问:“龚阿姨,请您说说这封信珍贵的原因吧!”她低沉地说:“这封信来之不易。那是1998年的时候,我丈夫下岗了。为了生活,他独自一人去鸣…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沈从文被人们称为“乡土作家”,他曾在“自我评述”中写道:“……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同他们不可分。……对我自己的作晶,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衰乐故事。”散文《箱子岩》正是作者在1934年怀着浓郁的乡情去湘西作故乡行后写的作品。它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隽秀的故乡山水,古朴的湘西风情和令人惊异的人事变迁。时隔十五年,作者两次游历箱子岩。山水依归,而人事演变,不由得触发了难解的乡愁,引起了无穷  相似文献   

4.
少儿娱乐室     
龚老师对他的两个学生小齐和小乐说:“你们在纸上各写两个多位数,分别把其中的一个告诉我,另一个不告诉我。”两人写好后,小齐说:“我有一个多位数是9713;小乐说,我有一个多位数是17884。龚老师对小齐说:“你用9713和286  相似文献   

5.
刘成 《师道》2009,(4):35-35
办公室里的龚老师德高望重,但他常常自嘲:“咱就是一个没有回头率的老师。”我们偶尔背地里也谈论他:“真是的,龚老师咋就是没有回头率的老师呢?”“他对学生也不赖啊!”“也许,他对学生太严厉了。”“也许,他天生不讨学生的喜欢。”“也许……”  相似文献   

6.
乌镇是茅盾的家乡,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乌镇度过的.一九○四年到一九○九年,茅盾八岁到十三岁先后在乌镇的两所小学——立志小学和植材小学求学.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写道:“又过了半年,乌镇办起了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我就成为这个小学的第一班学生”.“一九○九年夏季,我从植树学校毕业了,时年十三周岁.”后来茅盾升上中学,离开家乡,只是寒暑假才返回家乡.当他二十岁“叩文学的门”之后,更只是间或返回过几次,一九四○年他母亲逝世后,因种种原因,再没有回来过.但是茅盾对他的家乡,始终深深地怀念着,一九七七年为家乡写的一首《西江月》词中,有“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两句,表达他怀念家乡和对家乡的教育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是世界上最惹眼的大事之一。当时有外电评论香港最高行政长官董建华时,曾用了“低调”二字。如今,当笔者要介绍北京八中现任校长龚正行时,脑海里也总是凸现“低调”二字。于是,尊重感觉,以“低调”定名,一路写了下去。写过《走近八中》,结识了八中现任校长龚正行。文章发表,任务完成,心里却落下点“毛病”─—多了一份不踏实,似乎事儿还没做完。因为,初见龚校长时,我记住了他清俊儒雅的书生模样,也记住了他的冷面和不热情。然而,深入八中,我又渐渐觉出他身上还存在着3个反差:反差之一:人说龚校长…  相似文献   

8.
教完《天山景物记》后,我让学生以《家乡景物记》为题搞了一次仿写,结果全班38名学生竟有34名这样开头和结尾:“朋友,你到过我家乡吗”?“朋友,如果你没有到过我家乡,我可以当你的向导”。单就这两句而言,实属学舌,全班竟如出一辙,而且所写内容大同小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完全是一次失败的仿写!由于审题指导时,我只着重讲了“应该这么写”,而忽略了“不应该那么写”,以至造成此种令人忍俊不禁的雷同。细想起来,这次仿写失败,至少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一大遗憾童年时的姚明,绝对是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姚明上小学时的班主任龚老师回忆说,姚明小时候个子就很高,但他从来都不欺负别的同学,相反倒是老被比他矮小的同学欺负。龚老师常常对姚明说,“要是别人欺负你了,就到办公室向我告状!”伙伴们在回忆小时候的姚明时总会感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我爱我的家乡,我要为家乡建设出力。”是啊,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试想,一个连家乡都不热爱的人,他还能热爱什么呢?还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下文《绿洲里的老先生》,按要求作文。一个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先生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先生就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先生也同样反问他:“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先生便说:“这里也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先生为何前后答复不一致呢?老先生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喝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  相似文献   

12.
早就听说他多年来一直捐助自己家乡的贫困生,现在又连续3年在广东和平县一次性认领了60个孩子,感动敬佩之余,我还以为他是一个有钱人。我十几天前才第一次见到他,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很年轻、很帅气。问起他捐助贫困生的事,他竟是一脸的羞涩。还是他的朋友插言:其实他早在1995年就开始做这样的善事了,除了捐助贫困生,他还捐助家乡的小村修路、架桥、通电什么的。“你用来捐助的钱,是做生意赚的吗?”我问。“不,就靠我的工资。”“你月工资多少?”“4000多元。”“那你现在捐助这么多学生,自己也没剩多少了吧?”我惊诧了。“他现在还算过得去,早…  相似文献   

13.
我自己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它的名字叫《ZCS》。要是你们喜欢,我就背给你们听听:ZCS,真淘气,从不和ü做游戏。它们和ɑ是朋友,做起游戏拼一拼。妈妈说:“这首儿歌是不是人家教你的?”我说:“不是的,是我自己编的。”妈妈说:“那我帮你记在语文书上吧!”我对妈妈说:“别写别写,写了,龚老师要批评的。”妈妈笑着对我说:“没关系,你编了一首很棒的儿歌,告诉龚老师,龚老师还会表扬你呢!”我这才放心了。我会编儿歌了$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二年级@施澍芃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艾青这朴素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他对家乡、对祖国真挚的爱。可我呢?对于那个生我养我的家乡,从小我就没有爱,有的只是厌,甚至是恨,因为她的名字叫农村。  相似文献   

15.
学慧 《江西教育》2003,(21):13-14
龚仁彬女,1955年7月出生,江西省特级教师。九江市小学语文协会理事,武宁新宁三小特高级教师。她创立的“读写合一整体教学法”,以人为本,教学中读写既有分工又有结合,以阅读推动作文,以作文促进阅读,两者相辅相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记者(以下简称记):龚老师,听说您上课很有一套,凭眼神、手势也能上课,是吗?龚仁彬(以下简称龚):有一次,我因声带息肉做了手术,医生要我禁声一个月。一个星期后,我回班级探望,刚走到教室门口,学生们欢呼雀跃,异口同声地喊着:“龚老师好!”“龚老师您病好了吗?”再看黑板上,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不少…  相似文献   

16.
家乡情感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艾青这朴素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他对家乡、对祖国真挚的爱。可我呢?对于那个生我养我的家乡,从小我就没有爱,有的只是厌,甚至是恨,因为她的名字叫农村。  相似文献   

18.
赤日炎炎,知了在声声地叫着:“知了!”“知了!”我知道高考快要来临了。虽然前面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对我来说算得了什么,那是我所期盼的。知了令人烦躁地叫着:“知了!”“知了!”我知道家乡贫穷落后。乡亲们吃的是杂粮,吃的是稀饭,吃的是没有油盐的菜。这些东西仅仅能填饱肚子,哪里谈得上什么营养!啊,乡亲,你们个个面黄肌瘦。乡亲们穿的土布棉衣,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棉衣。家乡有这么一句俗语:“一件衣服穿三代,补  相似文献   

19.
受罚的老师     
我们班有个规矩:那就是默错了生字要把错的词抄五遍。可同学叫老师抄生字,你能想到吗?或许大家不相信,可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而且还是老师自愿的呢! 这天,龚老师把日记本发了下来,我打开本子一看,我把“怒气未消”的“怒”写成了“奴”,龚老师在本子上写了一个样子“努”,我不认识这个  相似文献   

20.
我的老师     
我上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姓吴,名“叶舟”。“叶舟”,漂泊江湖“一叶扁舟”,那时我们觉得他的名字真是富有诗意!在我们其他老师的“建国”“志强”“得福”一类“凡夫俗名”中真是显得卓尔不群。而且,据他告诉我们几个“心腹高足”,他家原是一书香门第。所以他援旧文人之例,还给自己取了个“表字”——可惜我已记不起了;但他的“号”我却清晰记得:竟陵叟——他家乡天门古称竟陵。其实那时他还不过“不惑”之年,记得当时我“恃宠而娇”,对他“号”中的“叟”字大不以为然,敢唐突他“以少卖老,故作深沉”,他听了并不生气,只笑着斥我“利嘴丫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