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设施,培育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操,提高人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强调美育,是新大纲的特色之一。小学语文美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发挥美育的功能去“发展儿童真善美的心灵和表情达意的能力”(李榷同志语、摘自《小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八年第一期10——11页)。  相似文献   

2.
从失败或失误的科学实验中找准原因,启迪和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很多。如,我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业的产生,起初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出光滑平整的纸张,可偶尔一次由于兑料时出现失误,有心者因势利导,制造出如今名扬四海的国画用宣纸。爱迪生正是从失误中得到启迪,所以实验了1600多次,最终选定了最佳的做灯丝的原料———钨。大量的实验事例可以证明,只要正确地对待实验中的失误,就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更新层次的创造和发明。在教学实验中,往往也会因操作失误引发出一种新的发现和创造。教…  相似文献   

3.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感慨良多,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在学生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情和意,那是一个科任老师所无法享受到的快乐,这也是我当班主任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了不少文艺性作品,这类课文大多富于感情色彩,艺术形象鲜明,多是名家名篇。教这类文艺性课文,要善于发掘和揭示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探寻作家隐慝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倾向,善于把情感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掘文艺性课文的情感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开掘情感表现的凝聚点在文艺性课文中,往往有那么一处是作者情感表现的凝聚点。抓住了这个凝聚点,学生就能贯通首尾,由表及里,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与情感基调,领会文章的内涵。文艺性课文情感的凝聚点常常体现在: 1.文章情节的高潮处。文章情节的高潮,往往是情  相似文献   

5.
郜玉秋 《中学文科》2007,(10):59-59
初中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情感内容与需求。一方面情感成长的需求使得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情感内容,丰富他们的情感,使语文潜移默化地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进行.课文不仅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重要凭借,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材料.教学中,教师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在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发掘语言文字中潜在的教育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关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充分发掘语文的课堂美学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冀永胜 《科学课》2008,(7):55-55
纵观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情感因素无处不在,到处充满人文色彩。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现行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式教材,课文主要由一篇篇经精心挑选过的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往往在语言、内容、结构及思想等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从而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那么,语文教学何不用“美”来吸引学生,何不用“美”来构筑美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步入文中之景,文中之情,文中之理,吮吸美的精华,领悟文章中的闪光点,进而纯洁道德情感,净化心…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中,如果开展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题的研究,一方面能使我们加深对课文的题旨、情趣或章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培养我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课文中的研究性因素,充分利用课文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该如何去发掘课文中的研究性因素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材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如诗歌中,无论古诗或现代诗,其诗句含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常识性的课文知识性、逻辑性强;写景状物的课文语句优美,内容丰富;写人记事的课文故事情节曲折,哲理深刻。无论是哪类课文,都需要教师善于去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此来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感悟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13.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材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如诗歌中,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检验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 生物科学的研究是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仅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是远远不够的,因而要对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作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思考。许多有贡献的生物学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无数的事实也都证明了人类在科学上的一切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美育资源,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一、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资源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一...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审美教育,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原国家总理朱镕基曾说过: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美育应当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课,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审美教育,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原国家总理朱镕基曾说过:“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美育应当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课,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语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为美育提供了形象的理论的教材,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美育资源,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朗读汉.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也是增强学生美感的途径之一.其方式很多:如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等.学生自读又可分为若干形式.如单轨(一生读)、双轨(二生读)等.朗读的形式要根据内客的不同加以选择. (二)吟诵法.这是一种传统的读法.它通常包括停顿、拖腔、语调三个方面.古代教育家们认为:只有拿腔拿调地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品出其中的妙处,感受到它的抑扬与抒情之美.因而,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不过,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古代诗词. (三)想象法.诗歌等文学作品对生活现象的反映往往留有余地,这个“余地”就是艺术情境的空白.要获得艺术情景空白美.就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最后两句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山岭迂  相似文献   

19.
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发现课文之美呢?余映潮老师认为“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反复地、多角度地阅读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美点,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从课文特点出发,根据出新、出奇、出美的要求,提出一条带动阅读和训练的课文阅读线索……”余老师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寻求课文之美的方法:深挖教材,多角度地去发现教材的“美点”。对语文课文而言“,多角度”就是从主题到结构,从内容到形式,从修辞到表达方式,甚至标点符…  相似文献   

20.
董海燕 《文教资料》2010,(15):63-64
教科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立足课本,用好课本,挖掘课本的写作资源,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