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民事检察监督领域检法两家冲突频仍,学术界也产生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但迄今为止,检法关系依然不畅。就其原因,主要是检法两方在权力、利益和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广泛的冲突。由于检法冲突弊大于利,从而妥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从立法、机制与利益三个方面协调检法关系可以达到削弱或消解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检察制度中长期存在检法冲突现象,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都有所表现。检法冲突不利于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健康发展,立法机关应当积极协调检法之间的冲突,尽可能取得共识,通过更高层次的立法缓和冲突。  相似文献   

3.
违宪审查制度的构建是现阶段我国宪政制度的重点与难点。建立以宪法法院为主体的违宪审查制度是法治国之最佳模式。宪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其宪法地位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平行,仅低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阐述了宪法法院与国家各机关的权力配置:宪法法院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权力关系;宪法法院与国务院的权力关系;宪法法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力关系;宪法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运行机制问题是现代大学制度和高校治理的核心范畴。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把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理解为均衡关系,强调二者之间的平衡。基于价值哲学的理论,对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行政权力在高校处于工具价值的地位,学术权力在高校处于目的价值的地位,行政权力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学术权力。在行政法视野里,现代大学制度应实行对高校行政权力的程序控制和司法控制。  相似文献   

5.
无罪判决率偏低与冤假错案频发的现象揭示着非罪化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尴尬处境。无罪判决率偏低的原因与我国刑事实体法的思路封闭有关,故需要从刑罚退出机制对无罪命题予以重新审视,在刑事实体法视阈下有效发挥"但书"的出罪功能是走向无罪判决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但书"出罪判决的实证分析揭示出司法实务操作中适用标准欠缺,"不用"与"错用"的情形混杂。从学理上重新审视"但书"规定,在刑罚退出理念的引导下,充分激活和唤醒"但书"的出罪功能,并将"但书"规定作为超法规出罪事由的法律依据,逐步建立谨慎入罪、合理出罪的刑罚双向平衡机制,才能实现无罪判决的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不少地方在行政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不同的人大对司法审判的监督,对此有的学者认为,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权力实施监督是正当而且必要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任意进行司法监督会妨碍司法独立、干扰人民法院的正常审判活动,降低法院威信。现从宪法的相关规定、公法基本原则视角出发,讨论了司法独立与人大法律监督的关系生成的法律前提以及其中急需调整的其它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管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的研究观点概括为四种:冲突论、协调统一论、对立统一论和不对称论。学者们主要从理念、制度、机制三个方面设计了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基本思路。多数学者认为,通过强化学术权力,建立起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是协调两者关系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从多元权力结构视角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的趋势,也符合我国高校内部现存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8.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对国家权力的宪制架构将产生重要影响: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及其权力属性需要重新厘清;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系和监督职能需要重新调试;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内容需要相应调整;审计制度与监察制度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充分的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9.
政权组织形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核心部分立法、司法、行政等要素之间以及公民与政权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合问题,其要旨在于哪个部分的权力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或者国家权力如何组织,决定整个国家权力的运作及其过程。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上诉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职责,同时也面临着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衡平的矛盾。在我国的上诉制度的设计理念中,确保司法的正确性是最重要的目标,审级制度保障司法正确的一般原理是以权力分立为基础的上下级法院间的双向制约,以及公民的诉讼权利对审判权力的制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