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是一所国际著名高等学府,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推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该校校友录中,不仅有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包括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金融巨头索罗斯、经济学家哈耶克等政经界名人。正如其前校长达伦多夫所言:"虽然其位于伦敦,但是它是世界的。"在最近一期的全英高校科研评估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科研质量总分超越剑桥大学,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2.
孙磊 《神州学人》2005,(12):44-44
我12岁随妈妈来瑞典留学,来瑞典之前,对瑞典了解不多。毕竟中国是个东亚大国,瑞典是北欧小国,文化差异与地理距离一样大。到现在,国内的亲友还搞不清我们在瑞典还是瑞士,有人上来就问:“你住的地方应该离日内瓦挺近的啊?”瑞典虽然是个小国,但科技相当发达。大学不多,但有几所竟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抱怨我国至今还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感到这是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最大的憾事。我看了2003年《参考消息》上几位当年诺贝尔奖获得的谈话,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4.
目前为止,中国籍的已有两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个是2012年获得文学奖的莫言,一个是2015年获得心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获奖的这两个人有诸多成功因素,其中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个性的因素我们暂且不说,我们来看一下共性的.在共性因素中有一个特别突出,那就是他们二人做人处世均非常低调.  相似文献   

5.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和他的父亲进行的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在1915年获得物理学奖,获奖时只有25岁。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学院公共卫生硕士教育概况、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分别介绍了该院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作者认为该院MPH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较为成熟,招生已成规模,产学研互动良好,已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的MPH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相对国际先进水平而言,尚存在一定差距,应汲取美国先进教学经验为借鉴。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卡文迪许实验室简介、卡文迪许实验室成员和密切相关者获诺贝尔奖的统计表,给出了卡文迪许实验室之所以是诺贝尔奖的摇篮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理性--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文化品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也是一所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与生俱来的文化品格,霍普金斯大学的学术决策、办学理念、公共关系政策以及校园文化等等都深深地打上了理性的烙印。通过对霍普金斯大学这一文化品格的分析,也许会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理性对于一所大学的价值,从而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多一些理性和实事求是,少一些随意和想当然。  相似文献   

10.
崔琦院士是美籍华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从事电子研究工作.1998年10月13日瑞士皇家科学院授予其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院士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从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儿子奋斗成长为摘取世界科学殿堂最高荣誉桂冠的科学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体华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很久以前,木材、棉、麻、丝、毛、漆、橡胶、皮革和各种树脂等天然高分子材料都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些加工方法改变了天然高分子的化学组成,如橡胶的硫化、皮革的鞣制、棉麻的丝光  相似文献   

12.
唐昊 《学习之友》2009,(12):37-39
今年诺贝尔奖颁发了。照例有一多半获奖者是美国人,除了文学奖之外,其他奖项都有美国人;也照例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质疑为什么没有中国人获奖。说实在的,这样的情景每年都要重复一次,让人感觉是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比美国人在乎多了。至少在美国的媒体上,这个消息是可以让人忽略不计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历来是出人才、出思想、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历届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有不少就来自大学。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基础科研人才,但是我们的科研水平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创新人才的基本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根本所在。竞争的核心与焦点,说到底是民族的创新能力问题,也是人才的创新素养问题。从众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即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不同寻常的创新思维,相互合作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诺贝尔化学奖时,美国加州尚未天亮。当钱永健接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祝贺电话,确认自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显得十分惊讶。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06,(2):42-44
1929年,我父亲就任清华大学教授,我们一家搬到清华园居住。那个时候我是7岁。7岁到15岁之间,我在清华园住了8年。今年,我82岁了,最近搬回清华园居住。  相似文献   

17.
<正>当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师班廷得知自己和合作者麦克劳德共同获得当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时,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样欣喜若狂,而是大发雷霆,并拒绝领奖。为什么会这样呢?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恼怒甚至拒领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科学大奖呢?要想弄清个中缘由,还得从几年前说起。那时,班廷还只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普通外科医生,却对糖尿病研究表现  相似文献   

18.
王虹 《生物学教学》2004,29(11):48-49
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奖,到2000年已整整一个世纪了。在这100年里,遗传学研究领域共有23次,47人获奖。其中有许多发现和发明不仅对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影响了整个生物学科。下面按获奖年代对获奖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陈玥 《文教资料》2010,(19):138-139
文章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获奖因素分析,得出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些群体规律:他们的创新能力在38岁左右达到巅峰、具有高学历的教育背景、69.7%获得者出身名校、很多得到优秀导师的指导、54.9%的获得者具有多学科(或跨学科)背景。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美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探究,以期对中国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全球500强企业、多元化高科技制造企业霍尼韦尔公司与诺坝尔基金会携手开展的2008年“霍尼韦尔——诺贝尔全球校园行”活动,4月9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谢尔登格拉肖博士来到北航,以“论基础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为主题,与北航的学子们分享他的个人经历和学术成就。在此期间他结合自已的经历说,过早分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