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对教师“质”的急需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怎样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时代的挑战和需要呢?我以为,研究于漪、学习于漪、做于漪式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界的发展影响颇深,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要求接轨,尤其是"教文育人"这一点。于漪在她的基础教育观中提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教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她们的专业素养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于漪在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中对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自身发展上面应该做到:博闻深思,目中有人,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于漪专家知能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三"模式,即三个挑战,的个性品质、自主创新的教育理念、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持续反思、特定时代与特殊人生的经历是成就于漪专家知能的主要原因.于漪的"原型经验"对于教师专业知能的发展有如下启示:选择卓越的发展道路,始终在能力极限的边缘工作,站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获得专业组织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百艳 《中国教师》2020,(3):123-125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老师"人民教育家"称号,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正式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漪老师是基础教育领域唯一获此殊荣者。关于于漪老师的报道和研究已然非常丰富,然而,作为一线教师,总结向于漪老师学习的经历和体会,分析于漪老师专业更新与生命常青的教育人生特质,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获得教益。  相似文献   

5.
王平 《现代教学》2009,(3):25-25
于漪老师是杨浦区基础教育的骄傲,于漪教育思想是杨浦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从1998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以于漪老师为榜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全区教育系统教师学习于漪精神,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以此促进杨浦区师资队伍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做教师;我教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遗憾课。"在感叹于漪老师大家风范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伴随终身的不断超越、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动力的助推,更需要执着坚守。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学习与研修、个体与群体共享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因此,学校要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为教师架设成长桥梁,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  相似文献   

7.
于漪老师是语文教师的标杆,学习于漪就是要追求一种高境界的教学生命状态.她锐意创新,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她对学生倾注了爱,并且满是智慧;她学无止境,精益求精地增强专业实力;她的课浑然天成,融进生活,触目所及皆语文.  相似文献   

8.
铁教师于漪     
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为人师表,一身正气。于漪长我九岁,三十年来于漪的人格魅力引导我感悟人格,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9.
于漪 《现代教学》2009,(3):22-23
2008年12月31日,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成长”——于漪教育思想研讨会暨《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首发式,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30年,表彰于漪老师对上海和杨浦基础教育作出的杰出贡献。 此次研讨会着眼于教师内涵发展,关注教师成长。与会的社会各界人士就于漪老师对基础教育及教师教育新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成绩发表了见解。本刊将于漪老师及部分与会者的发言刊登于此,以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师》2010,(15):38-39
朱蒙:“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个热词——成长是必然的,问题是如何出发,或者说,教师成长的出发点建基于何处?于漪老师的一句话让人豁然开朗:“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从教50余年,于漪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于漪历任上海第二师范学校和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于漪——这个名字可能没 有影视明星那般耳熟能详。但是在教育界,尤其在一线 教师中,这个名字却有着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听于漪报 告的教师总是屏息凝视,侧耳聆听;而会后,教师们总 是将她团团围住,热情澎湃地向她请教,与她交流。是 什么力量让理智的教师也如少年般“追星”呢?带着疑 问和敬仰,我们走进了真诚而平凡的于漪。 …  相似文献   

13.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辑录。全书囊括了于漪教育教学生涯中的三件大事:作为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校长的学校建设工作,作为老一辈教育家的培养后辈教师工作,但其主体部分还是语文教学工作,从语文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全书有一套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于漪说:新时代语文教师承担着"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重要使命,要"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为二次转载文献,"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有着学术评价、学术引领的重要功能。以2015-2019年《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教与学》)转载的研究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相关论文为样本,回望近5年来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收获和实践,展望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于漪老师曾说:"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遗憾的课。"遗憾什么?遗憾是因为不完美,不完美预示着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于漪老师一辈子都在执着于专业的提升中。遗憾也是一种美。拉斯·史文德森曾说:"所有的乌托邦看上去都无聊得要死,原因就在于,唯有不完美,才是有趣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正是因为有许多如于漪老师所说的"遗憾"才丰富多彩,才如拉斯·史文德森所说的"有趣"。  相似文献   

16.
本月初,笔者代表编辑部参加了“薪火相传话师魂——庆祝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周年”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代表一起,向“一辈子当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于漪老师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奉献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于溟慧 《江西教育》2006,(11):16-18
主持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永远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漪老师说:“她有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赖于教师的反思,遗憾是不是更应该成为反思的抓手呢?  相似文献   

18.
张庆 《江西教育》2009,(1):58-59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培养工程展示暨杨浦区“三名”建设成果展上,就“现代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论题,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杨浦区四位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于漪、康士凯、陈小英、张治以及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进行同台交流。  相似文献   

20.
“墨驰思深,书香人明.”“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些熠熠生辉、启人心智的话语,是我在历时半年通读了于漪老师的《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之后,最深的几点感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