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到张盛裕先生寄赠《张赓伯集》,是享有邮史矿美誉的张赓老生前在多种邮刊发表的章,汇编一册,并有张盛裕接续发扬光大的作合编在一起,展读之下引起久不执笔写稿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邮学家张赓伯"集邮甚早,所藏邮学书籍亦丰","且能作精细研究而为历史之考证",人称"邮史矿"。高山仰止,实为今天文献集邮爱好与研究者之楷模,笔者在《民国稀见期刊之集邮专辑》的探访中,略有所得,旁及赓老事迹。今年3月17日为张赓伯110周年诞辰,特撰此稿敬献前辈。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在《国粹邮刊》上读到张赓伯写的《施家铎》,印象非常深刻,施家铎的影子时时在脑海萦绕浮现,挥之不去。这倒不是心疼他把早期珍邮包起藏于枕底,致使珍邮粘结一片。我痛惜这位“未来的邮坛大将”青年夭折,壮志未酬。我很想知道,这位寂寞无闻的集邮青年,生前除了买邮藏邮之外,是否也曾研邮和写邮?当时,我除了张赓伯写的“小传”,施家铎的集  相似文献   

4.
集邮此道,我是个毫不起眼的爱好,不过,说起集邮的历史,倒是可以夸一夸的:五十多年了。由于一直处在捉襟见肘的窘迫和漂泊无定的生话之中,说起所集的票品实在可怜,至今也没有什么“抢眼”的邮品,但是我一开始集邮就注重趣味,注重邮识。这种集邮方式和对于邮政票品的知识钻研大有“打破砂锅璺(问)到底”的劲头,得益干有“邮史矿”雅称的张赓伯先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上海集邮》2012,(7):48
1.张赓伯最早的邮文《华邮小史》连载于哪本刊物?2.中国银行于何年何月何日在上海汉口路3号成立开业?3.美国首套2种邮票于何年何月何日发行?凡参加2012年第7期"月月有奖读刊活动"的读者,请会  相似文献   

6.
一本好书,各人有各人的读法。如赵人龙读,也许对老票缕析,击节叹赏,书中有答赵君问一则,昔日学子,今成权威,时空转换何其速也。如编刊人读,对《邮典》、《新光》的编后语,必感兴趣,经济之困顿、组稿之辛苦、取舍之犯难,乐此不疲的缘由,局外人费解也。我是闲人掠趣,读《张赓伯文集》,随手夹条,竞有十多处,汇报如下。 《趣味品可遇不可求》,谈到一信封、一信片、一残封,其有趣者,在于恰恰记录了赓伯先生的阴历生  相似文献   

7.
白山 《集邮博览》2003,(1):43-43
1938年3月,阎东魁先生随赵善长先生携甲戌邮会西迁长安,居于长安六谷庄14号,继续担负《甲戌邮刊》编务及与会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新光”邮友陈志川(1916—1977),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财务学校,是40年代著名的邮学家和集邮家,抗战之初,杭州沦陷,为避寇乱而移居沪上,日与邮人交往相处,既和年纪相若的周炜良、严西峤、叶振伯等相互切磋,复得老一辈如张承惠、陈复祥、周今觉、叶颂蕃等之指点,更与徐慕邢、王纪泽、陈葆藩、张赓伯等结为忘年交。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加之好学,进步至快,曾专集海关大龙邮票,而有“大龙专家”之美称。真有一日千里之势,深得老一代邮人所赞许。  相似文献   

9.
钟笑炉先生是被我国邮坛誉为“中国近代票权威”的大集邮家。我与钟先生的神交是从1947年订阅《近代邮刊》开始的。为了补齐1946年第1至12期“近代邮刊》,先曾去函询问,出乎所料,款未汇而刊已来。此后每有求助于先生,大多如愿以偿。1947年9月,当我拜读《近代邮刊》第20期钱希清君介绍发现百城凸版2元、5元2种12度齿票的报道后,时正值我刻意研究百城版并收集所缺不同纸质和齿孔票之时,随即与钟先生联系以求其帮助补缺;又一次出乎意料,蒙先生惠寄2种旧票各1枚。通过两次的通信联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刊登了蒋字冰先生《印在杂志上的双面邮资邮简》,文中提到"独特的邮资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邮刊上印邮资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1.
《冬青集邮文选》(续)2005年8月由香港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冬青集邮文选》是刘道宜先生的个人文集。刘道宜先生现为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邮协常务理事。刘道宜先生酷爱集邮,今年刘道宜先生集邮已满60年。刘道宜先生还善于写集邮文章,他的文  相似文献   

12.
《甲子邮刊》是一本知名度很高的民间集邮刊物, 由集邮家黎泽重先生主编, 内容丰富,学术性极强。《甲子邮刊》2005 年第181期为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阅读了杨耀增先生的个人文集《邮坛闻见录》。这本书是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汇集了杨耀增先生所撰邮文一百多篇,计36万字。  相似文献   

14.
6月30日酷暑,蜗居在家,忽接邵林电话,说台湾集邮家袁静渊先生去世了。海峡两岸信息阻滞,还不知袁公仙逝的确切日子,只是从某集邮刊物的目录上,得知有悼念他的文章。 前不久,刚刚收到唐存政先生从台北寄来的《北县邮讯》,其中报道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开会,人员重新分工,袁静渊先生负责“邮局联系”。更前不久,收到袁公亲自寄赠的近一期《邮史研究》,内有他关于邮简收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末,笔者赴上海诊病。热情的申城邮友廉新义送赠几本台湾邮友出版的《邮史研究》,暇中捧读,获益匪浅。 在第12期廖惠民先生《民二征蒙军邮史料汇补》(简称《汇补》)大作中一段有关“尚未发现”的话,引起笔者注意。廖先生文称“依据史料,征蒙战事于民国3年2月结束,整理相关之实寄封资料,发现销民国3年2月之军事邮递所日戳,大都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的集邮文献获奖非常少,只有三部:一本是蜚声海内外的《邮乘》杂志。1926年10月美国第二届国际邮展在纽约举行,上海周今觉先生选送了他主编的《邮乘》杂志4册参加了本次邮  相似文献   

17.
图片简介     
《品邮说戏》《邮政周报》丛书《品邮说戏》 2006年1月由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马铁汉先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班,之后多年从事戏曲导演及教学与研究工作。戏剧作为集邮的一个专题,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3年第10期登载徐钢先生的邮文介绍《南非的塑料信封》。今天笔者再补充1枚由深圳市邮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第8期《集邮博览》杂志刊登了重庆杜洪位先生的《一套令人质疑的纪念封》一文,认为这套由钟笑炉先生盖章寄给浙江湖州陈永欣的延期实寄首日封有伪造的嫌疑。笔者认为,这实在是不必要的担忧。因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充分确认其为真品无疑。一、关于字体。钟笑炉先生是上海邮学家兼邮商,其创办的《近代邮刊》  相似文献   

20.
图书简介     
《郭润康集邮日记》 郭润康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集 邮家,也是邮学家和集邮活动家。为 了帮助广大邮人了解郭老的集邮经 历和集邮理念,贵阳市郭润康集邮研 究会推出了这本《郭润康集邮日记》。 该书收录了作者从2003年3月 23日起至成书时以日记体所撰写的 文章,是《郭润康集邮日记》系列的第一部。郭老的文 风,朴实厚重,平易近人;郭老的文章,内容丰富,论述 精辟:读者可以从这部日记中感悟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