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有很多,这些教育目的理论也指导现实社会中各级各类的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对于需要的发现和解决意义重大,它是人们自身得到不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因素之一。需要和教育目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陈志伟  冯文全 《文教资料》2010,(11):122-123
教育理应服务社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是人。教育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就是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所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目的进行解析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需要的视角反思教育,不仅可以从宏观上认识和反思教育在繁荣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而且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个人对教育需要的视角和品味,更可以从需要展开和满足的过程考察和体悟学生需要的意义和限度.对教育需要的研究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这是确立教育价值的基础,并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其他教育理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探讨和反思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教育需要,关键是研究人的教育需要的问题.教育需要作为人对教育活动不断表现出的缺乏感和要求,体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超功利性与功利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游戏是融合了教学内容且具有娱乐性的学习性软件,目的是让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前,如何让游戏者沉浸于教育游戏之中并且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是教育游戏设计面临的一大难题.完善的教育游戏激励机制体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本文从人的行为激励过程入手,详细分析了人的行为激励过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人的行为动机源泉是需要,然后深入剖析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并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角度分析论述了如何设计完备的教育游戏激励机制体系,以期望为教育游戏设计者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国平 《高教论坛》2002,2(6):30-32
"人的需要"形成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目标,写作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有关的"人的需要"理论对扭转目前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局面和消除学生写作活动中的"热情缺失"以及"失语"等消极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需要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联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它们的共生性,二是它们的分离性.共生性体现了人的需要与教育千丝万缕的联系,分离性是解读当前教育实践与人的需要背离,以及人们对现实教育实践不满的钥匙.人的需要构成该分离性的主导原因,但它仍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做合乎理性的制度安排,由此清理滋生需要异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人的需要理论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把人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全面把握人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意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要与人性的结合,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析感恩心理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各界的重视,随之也出现了大量关于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讨论.此时,研究感恩心理的发生、发展等心理规律就变得举足轻重.因为,了解了感恩心理的产生、作用机理才能在日常的感恩教育中做到有的放失.人要形成感恩的行为,必须首先形成感恩的需要,继而转化为感恩的动机.而作为研究人的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比较全面和科学的阐述了人的需要特点.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联系,笔者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试图揭示感恩心理的产生与作用机制,以期对当代感恩教育的实施产生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视角,论述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幸福,幸福的实现需要教育,教育的过程要使人体验幸福,教育贯穿于各种层次的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它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吸收了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语文教育观内涵极其丰富,主要涉及"两个关系"和"一个问题",即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习惯、能力之间的关系和教材问题.本文限于篇幅,只谈及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观与当前素质教育观的基本精神相通.学习研究叶老的语文教育观,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以发展人为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以人为本”理论是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需要重视和关注主体发展。教育内容政治化、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观念绝对化、教育方法简单化的传统道德教育忽视对主体发展的关注,需要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不同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它们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对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它的价值。就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眼下"研究型教师"连正式的"名分"都没有,研究者少而处境又相对艰难,推广难度相当大;但推广它对教育是有利的,推广它对鼓舞教师的士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对教育质量的加速提高都将带来良好的影响.加速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变化、发展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理论支柱,无论是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特征层面上来讲,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层面上来讲,它都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北大教授陈向明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什么"理论"的指导>一文的启示下,南京市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全市教师开展了两轮关于教育理论的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线教师需要教育理论,需要属于自己、联系实际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丛飞 《华章》2014,(2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立场和行为问题,而需要是人心理和行为的动力与源泉。因此,要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阐述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的需要的一般规律。因此,可以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当前形势下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特点及其互动规律,对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特点及其互动规律,对于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的思想、立场和行动问题,而需要是人心理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人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七大层次阐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