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影的萌芽与生长,始终面对着中国传统戏剧这一巨大的参照系,无论是对它的肯定、继承(“影戏说”),还是对它的突破、背离(“影像说”)。作为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费穆以自己的创作探索、实践着电影在戏剧的提携与烛照下凸现自身独立艺术品格的可能性,其巅峰之作《小城之春》在艺术手法上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巧妙化用和超越为今人所赞叹、激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界对E.M.福斯特的研究都集中在其文学创作和小说理论方面,鲜有人对其戏剧观和电影改编观进行考察和研究。鉴于先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将通过福斯特撰写的电影评论、他与友人之间关于戏剧和电影创作的书信往来、以及相关人士对福斯特戏剧和电影实践的回顾,展现福斯特对戏剧和电影看法的转变过程,探讨他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所持的审美标准和矛盾看法,以及最终由此产生的对电影改编的否定态度。此外,通过考察福斯特的戏剧观和电影改编观,本文还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其小说理论及小说创作意图,进而说明福斯特在文学批评和艺术思想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造人物形象上是一致的,在创作表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电影演员可相互流通人才。然而,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和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无论电影还是戏剧它们各自的艺术形式都为演员的表演提出了限定,只有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完成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现代戏剧电影文学卷》导言,需要阐述的问题很多,诸如为什么要把戏剧和电影合编为一卷?为什么在戏剧电影文学剧本的累累硕果中仅仅采摘了少数几颗果实,而且偏偏选择了这几部作品而不是其他?要说明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对中国现代戏剧电影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番动态的考察,对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剧本作一点比较研究.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人在文学上的价值都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只是在同整体的比较当中决定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只有将其置于作家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经纬和文学时空中,放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纵横交错的考察,看看该作家比他的前人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较之同辈人作出了哪些特殊的贡献,对后代人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才能准确地判定他及其作品的价值、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电影、戏剧、小说和其它一些叙事文学中,细节描写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手段,这一点是研究者所公认的。而且大家常常引用恩格斯的那句名言,“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强调细节在现实主义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毫无疑问,这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当前对于“细节描写”的论述,见解却颇不一致,有些地方分歧竟然很大。所以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注意,希望  相似文献   

6.
刘恒 《天中学刊》2014,(4):108-110
陈凯歌电影有着多元化的主题和叙事方式,其中运用戏剧影像参与影片叙事是其电影的独特之处。陈凯歌电影中的戏剧影像在展示人物生活时代的戏剧文化、给电影涂抹上浓重的戏剧意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陈凯歌在其电影中建立起了一套独具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戏剧影像,以此来完成电影叙事并传播和阐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显示了华语电影民族化生存的意义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戏剧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相对于戏剧来说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就已经风靡全球,征服了全人类的眼睛。戏剧和电影有很多人喜欢混淆他们,那是不正确的。广义上来说戏剧是戏曲和戏剧的综合说法,西方人喜欢把电影也称为戏剧,是因为在西方戏剧不包括歌舞形式而是单指话剧,所以,要研究戏剧和电影  相似文献   

8.
电影是中学生较为熟悉的艺术,深为学生们所喜爱.而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是有共性的,在戏剧单元中,我们可以大胆借鉴电影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法,并把这些电影元素植入戏剧教学中,拉近艺术形象与学生的距离,激活戏剧文学的艺术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戏剧鉴赏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电影与戏剧曾长期处在"混杂"、"连体"的状态,作为人类新奇的发明,早期电影是动作的纪录,显得零碎而随意。乔治.梅里爱首先将电影引向戏剧艺术轨道,"无声戏剧(电影)的天才和热情的大师"埃德温.鲍特通过剪辑尝试,使电影的戏剧意趣得以完善。而离经叛道的戏剧探索,也曾向"前电影"学习,以丰富自身现代性的建构。显然,戏剧与电影有诸多相似——都按照冲突律来结构剧本,都依赖演员表演,都采取剧场或影院"展示—观赏"即"一对多"传播模式,寻求"公众娱乐效应"。但是,电影与戏剧的差异其实更本质:时空上,戏剧多点受限,电影则高度自由;距离和角度上,舞台"中景"固定观赏,而银幕镜头堪称"自由的精灵";视听构成上,戏剧倚重台词,而电影将"可看性"作为第一生命,视觉元素是其感染力核心。今天,电影与戏剧相互看视、参照、启迪,在置换、融通中丰富自身,空前的互动带动着彼此艺术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戏剧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相对于戏剧来说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就已经风靡全球,征服了全人类的眼睛。戏剧和电影有很多人喜欢混淆他们,那是不正确的。广义上来说戏剧是戏曲和戏剧的综合说法,西方人喜欢把电影也称为戏剧,是因为在西方戏剧不包括歌舞形式而是单指话剧,所以,  相似文献   

11.
电影和电视,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及音乐等多种艺术的特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电影与电视艺术又各有其自身的美学特性,分别按照自己特有的美学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了解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资本家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嘴脸。理清剧本思路,把握人物关系以及人物个性,了解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通过比较体会鲍西娅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课文导入我们平时喜欢看戏、看电影,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戏剧中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矛盾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个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一超 《新作文》2013,(5):39-41
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算好的电影呢?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长时间了。虽然我不是什么电影评论员,也不是电影工作者,但是作为一个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我觉得有义务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也有权利为自己定一个鉴赏的标准。从我最初看电影的经历来看,一部电影,要称它为好,首先要好看,电影中画面的美则是它好看的首要前提,画面的质量,美术、布景、机位,等等,技巧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借助电影完成自己的叙事,使戏曲小舞台在光影大世界中大放异彩。而电影通过对戏曲的借用,也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探讨电影与戏曲的关系,从新的视角对"影·戏"进行重论,使两者能够珠联璧合,为两种艺术的发展找出更好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世界著名喜剧艺术家卓别林共有八个子女。次子多年从事电影和戏剧工作。9年前和妻子搬到法国农村定居,改为以经营农场为主。他说:“我不喜欢把父亲的名字挂在嘴边,生活对任何人都是不容易的,无论在哪里,都应当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卓别林的第四个女儿和丈夫,组织了一个马戏团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她一向都坚持不对报界谈论父亲,也不谈论自己。当记者询问到这方面情况时,她总是说:“我要说的一切都已通过戏剧来表  相似文献   

16.
戏剧是表演艺术,这是人所共知的命题.但戏剧艺术的表演与其它表演艺术(如电影、电视等)有何区别,表演对戏剧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有何意义,这是今天的戏剧研究应该尤为重视的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住戏剧艺术的本性,就有可能打开戏剧艺术通向未来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初,电影界曾掀起电影与戏剧的关系论争热潮。论争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对戏剧性的理解;戏剧化与非戏剧化问题。通过这场论争,电影界对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及电影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暴露出新旧电影观念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电影的美学观开始由传统的戏剧表演向电影摄像的内在品质转变。同时,引入了摄影美观,强调摄像、剪辑和人物形象。这一切变化显示了我国电影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荡漾在电影与戏剧之间--《红灯记》系列作品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红灯记》题材从电影、戏剧到钢琴伴唱电影的逻辑演进予以了历史回顾,并对其作为电影的结构性缺陷、作为戏剧的本体性开拓以及作为歌剧电影的历史地位树立,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一个个案对电影与戏剧的相互传播与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于当前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特征,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进行概括:互相越界,挪用混合。在当前后现代主义的领域构建下,不同属性的文艺互相之间模糊边界,各种形式构建下的语言挪用和杂糅已经成为了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这种混合也大大启发了电影和戏剧的创作灵感,成为这两种艺术突破自身发展、摆脱原有束缚桎梏的一种手段。这种混杂的形势和趣味也成为了当前新浪潮下的电影和戏剧的最新看点。本文试图探索戏剧当中的影像成分和影像构建下的戏剧模式,探索这种混杂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