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前人把接受教育叫作“念书”,是不无道理的,值得注意的是,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而到了现在几乎“失传”,成为语文教学的“死角”,琅琅的读书声在校园里渐渐地悄无声息。原  相似文献   

2.
“记性、韧性、悟性”这六个字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李成良赠给我的,这是他20年来治学经验的总结,我也一直视若珍宝,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想,如果我的考试成绩突出有什么秘诀的话,这六个字就是了。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这“六字真言”尤其有价值。1. 记性大家都反对死记硬背,这是对的。仅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光靠一点背死书的功夫也肯定没戏。读书就是要把书读活,要能读出书里边和书背后的道理。可惜有时候我们“矫枉”太“过正”了,就会出现问题。我知道很多中学生压根儿就不去背书,要背的话也就背背数理化公式和英文单词,…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而今几乎失传,更有甚者,认为朗读“出力不讨好”,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为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而殚精竭虑,实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一、为什么要朗读  相似文献   

4.
何洁 《中学文科》2007,(8):63-63
朗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学生能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许国璋教授的英语根基就在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书。他说过:“英文课重名篇朗读,易懂之段即时读即时背。”“只有读,你才能获得最大的实践量。”  相似文献   

5.
唐仕慎 《小学语文》2014,(12):43-43
传统语文教学的读书声是人声鼎沸的“三味书屋”式的学生各自读书背书。这种读书背书不同于“念嚷式读书”的领读、齐读和分组读。因为在“念嚷式读书”中,学生可以不用眼和脑,可以在整整齐齐齐的读书声中随声附和,可以滥竽充数。学生在把书读整齐的同时,不可能再加上各自不同的速度在读书背书中识字,在不整齐的读书背书中对诗文进行记忆、思维和想象。也许有人会把强调读书背书,说成是死记硬背而加以反对。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只有傻瓜才去死记硬背,聪明人会动脑筋,不会死记硬背,因为他们的读书和背书总是和独立思考连在一起,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用作标题的这 6个字是四川师大的李成良教授赠给我的,这是他20年来治学经验的总结,我也一直视若珍宝,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想,如果考“状元”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这6个字就是了。相信有兴趣读我这篇小文章的同学都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光靠一点背死书的功夫肯定没戏。读书就是要把书读活,要能读出书里边的和书背后的道理。可惜有时候“矫枉”太“过正”了,就出现问题。我知道很多中学生压根儿就不去背书,要背的话也就背背数理化公式和英文单词,那么多的唐诗宋词、绝妙好文是不愿意去理睬的。这样怎么行…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普遍反映背书难,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形象地写道:“背书难,背书真难,读了多少遍,嘴都发了酸,读得都嫌烦,却还背不全!难道我的智力有问题?”可怜的同学只是没有背出书,竟然怀疑起自己的智力来。在我看来,问题不是出在智力上,而是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在很多文章、书信中谈过自己的读书经验,还专门写了《读书杂谈》、《读几本书》、《随便翻翻》等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背书法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  相似文献   

9.
我没有听     
妈妈问正在读书的女儿:“亲爱的,你读的是什么书?”女儿回答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不是在朗读吗?你应该知道的呀!”女儿解释道:“我刚才是在朗读,可我自己没有听啊。”我没有听  相似文献   

10.
唐老鸭信箱     
铜陵师范附小“一个烦恼”的男孩”:教师和家长总是让我背书,上一课背一课,好烦。唐老鸭叔叔:背书是学习方法之一,能有效地积累知识,烦是烦点,但对将来  相似文献   

11.
从教45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读书、融合与创新,"纠缠如毒蛇,执着若鬼神",便是我读书、融合与创新的基本状态. 一、读书 此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革期间,我和两位学长在"今天炮轰这个,明天火烧那个"的动荡日子里,从诸子到唐宋、明清散文,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每一个时代的书,都有选择地涉猎,外国书籍亦然.背诵成了我们的功课,定计划,定任务,这个星期要求背的,下个星期互相抽背;还经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读书、背书的习惯积累了我治学从教的资本.  相似文献   

12.
从教45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读书、融合与创新,"纠缠如毒蛇,执着若鬼神",便是我读书、融合与创新的基本状态. 一、读书 此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革期间,我和两位学长在"今天炮轰这个,明天火烧那个"的动荡日子里,从诸子到唐宋、明清散文,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每一个时代的书,都有选择地涉猎,外国书籍亦然.背诵成了我们的功课,定计划,定任务,这个星期要求背的,下个星期互相抽背;还经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读书、背书的习惯积累了我治学从教的资本.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学教授李成良赠给他的学生六个字“记性,韧性,悟性”,这是他二十多年治学经验的总结,被学生奉为座右铭。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这“六字真言”很有价值,而对我们民兴学校的学生来说,前两个就更为重要。现在很多人都反对死记硬背,这是对的,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光靠一点背死书的功夫也肯定不行。读书就是要把书读活,要能读出书里边和书背后的道理,可惜有时候我们“矫枉”太“过正”了,就出现了问题。有些中学生压根儿就不去背书,很多绝妙的美文及优秀的唐诗宋词,他一点都不知道,这怎么行呢?脑子里缺乏足够的积累,一提笔写文章…  相似文献   

14.
我这几年提倡小孩子们要读书,要背书。小孩子不背书没有用,当然不是背现在的书,现在的书背了也没有用。现在的教育演变得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差生回避背书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差生认为自己是生就的笨疙瘩,不是背书的料,二是不求甚解地昂起脑袋唱书,背来背去记不住,因而对背书产生了厌恶感。以上原因,便导致差生思维的保守性、行为的懒惰性。针对差生自卑而产生的懒惰,老师可采取刺激手段,适当选择课文中文字优美的片断.进行计时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背得快、背得好、背得熟,以提高他们的背书兴趣。计时  相似文献   

1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诗句充分说明了朗读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重要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则又充分说明了朗读对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新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读书、共同品味书中韵味、共同体验读书乐趣的过程。因而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朗读,而不是讲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朗读涵泳,在朗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教师应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阅读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让学生背一些古诗文,从中学习古人表情达意、推敲炼字的方法,学习古人选材取景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说得更具体:“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斯张”,郭沫若的诗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以上都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作为前辈读书治学…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语都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同样强调多读多背,加强诵读。可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厚积才能薄发,根深叶才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