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者,义也.纵观我国的五千年文明,信与义作为一份传家宝,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从2010年2月21日开始,楚天都市报率先推出报道时代典型人物“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系列报道.从第一天起,这组报道就开始吸引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后6次聚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持续进行升温.在此后的两会上,“信义”也成为年度热词.2010年至2011年,“信义兄弟”相继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责任公民”、“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以及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等殊荣.同时,楚天都市报的该组系列报道也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10,(4):14-14
3月2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弘扬“信义兄弟”崇高精神座谈会,省直部门、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农民工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孙水林,学习“信义兄弟”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3.
虎年开局,楚天都市报就举全报之力,在全国率先独家报道了湖北省一对“信义兄弟”,诚行天下,义薄云天的感人事迹。报道讴歌了信约践诺的传统美德,树起了道德标杆,展现了荆楚儿女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时代新风,高扬了主旋律.唱响了正气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4.
去年,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两组典型人物——荆州“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和武汉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双双获评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今春,该报率先报道的另一组人物典型——“信义兄弟”。又一次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5.
媒介形象通常指媒介的社会形象,是公众对媒介的整体印象和评价,由媒介的外在特征和内在风格构成.就报业来说,外在特征是报业给予社会公众具体的、可直接感觉到的形象,主要包括报纸名称、报纸质量和版面形式、报社的外观、固定资产、采编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行为等;内在风格是社会公众对报业的一种抽象、升华了的认识,主要是对报社的信誉、报社员工的精神面貌、报纸的知名度、影响力等得出的印象.①一般而言,内在风格比外在特征更重要.作为以提供信息为首要功能的新闻媒介,新闻报道是其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陈京丽 《视听纵横》2010,(2):109-110
典型报道作为广播新闻宣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在新形势下,如何做才能使之更加出新出彩,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有新的作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典型报道在国内新闻采写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它倡导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承道德文化发挥了作用.2007年,为克服都市类报纸同质化、低俗化倾向,《楚天都市报》顺应全国都市类报纸掀起的主流化转型潮流,开始主流化转型探索,将典型报道作为主打品牌,推出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典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传媒协调社会、传承文化的功能.同时,《楚天都市报》通过典型报道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与公信力,塑造了良好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8.
潘娴 《新闻世界》2011,(6):20-22
穆青,作为优秀的新闻记者,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不同时期的重大典型人物形象。本文以穆青典型报道思想为核心,分析其新闻思想对我们当代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积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适时推出加快发展新典型,营造加快发展社会舆论,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这个伟大时代赋予地市级党报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党报做好主流新闻、增强报道厚重度、提升党报影响力和指导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在大西北跑边防,采写了一些人物典型报道,有得有失。如果要从人物典型报道思想性和可读性方面作些思考,我觉得还需要强调思维空间上的两个概念:“走近”与“背离”。“走近”与“背离”是一对矛盾。从写作的角度看,“走近”典型人物,就是接受感动,表现感染力;“背离”典型人物,就是欣赏优美,表现时代精神。寻求两的统一,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征 《新闻前哨》2010,(9):24-24
在现在的市场上,党报成为一个系统,都市报也成为一个系统。党报的记者和都市报的记者差别都非常大,操作的方法差别也比较大。翻开楚天都市报,我发现了和原来想象都市报不太一样的报纸,又不是党报,又不是都市报。  相似文献   

12.
13.
林晨 《视听纵横》2006,(5):115-116
典型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采访好典型人物,完成出色的报道,尽可能地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是一个记者的毕生追求。本文试以采访典型人物中的点滴体会求教行家、同仁。一、不能用“高大”苛求典型谈到典型人物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刘胡兰的“英勇无畏”、董存瑞的“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14.
平生写过无数篇自以为满意的稿件,惟独《血铸清风碑》令我终生难忘。英模的壮举令我魂牵梦绕,英模的精神在我的意识里不断延展,至今想起那个偶然获得的线索,仍然令我心潮难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说:“除了沙漠,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也是如此。“①于是,以先进、中间和落后人物为对象的典型人物报道(以下简称“典型报道“)似乎也要万年长青。然而,雷锋、焦裕禄时代终究远去了,随着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和思想的日渐多元,典型报道再也不能像“魔弹“一样发挥威力。  相似文献   

16.
邱晨辉 《青年记者》2021,(23):36-37
近年来,随着融媒转型的深入,典型人物报道的一些认知误区日益暴露,如抗拒懈怠心态、官方背书心态、盲目崇拜心态等。做好这类报道,在采访上,要“广撒网”,和受访对象交朋友“拉家常”,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每个故事都站得住脚;在写作上,人物呈现要真实立体,彰显人性温度。  相似文献   

17.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6,(12):24-26
人物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体重要的舆论手段,是新闻舆论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标志,也一直是主流媒体的优势和强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宣传等部门组织主流媒体开展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力度很大,一批充满时代气息的典型人物走近了百姓、走进了人民群众的心中。但我们也注意  相似文献   

18.
《楚天都市报》通过发现、延伸、提升、反馈四个步骤,成功地完成了“信义兄弟”典型报道的策划和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9.
人类认识世界,往往从细节开始,现实生活也是由细节组成。”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典型报道历来讲究大气势、高立意、结构恢宏。一边是高,一边是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可是通过参与和组织王乐义、孔繁森、孙明广三个典型的宣传,又觉得两者有的时候又是事物一体两面,本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采写中、记者可能都有一种同感:往往不是亲眼目睹一些新闻事实发生去立即进行现场采访,而是在事情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目睹者、知情者采访而完成的。特别是一些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报道,涉及的事实比较多,又比较复杂,采写的难度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