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话题推行素质教育 ,面向未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建设人才 ,无疑是当前教育界的首要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学校体育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同样是历史赋予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使命。如何让我们的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深入起到更好地推动作用 ,自然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贯彻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又该重点培养学生哪些素质 ,这些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 ?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课应具备哪些特征 ?影响素质教育在体育…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学院——解决当前师资缺乏且素质差和提高教育质量之间矛盾的产物,它是一种不同于一般高校又区别于中等师范的新型成人学校。它是否有大力开展体育工作的必要?如何开展?总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没有意义?回答是肯定的,因为:  相似文献   

3.
五分钟练习     
一个班60多个学生,既有体育尖子,又有差生。一个教师上课,在40到45分钟内,如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应得的效果呢?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采取按身体素质(主要看短跑速度),健康状况分组,但觉得还不够理想。后来又采取了每党课结束前五分钟给五分钟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其做法分为二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陈民 《体育教学》2004,(4):39-40
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本人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顾及课堂教学常规,完成教学任务。这两方面往往使自己在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处于矛盾之中: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体育课似乎有放“羊式”教学或变成活动课之嫌;重视了课堂常规教学又有扼杀学生兴趣之弊。如何解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惑着本人。最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本人又进行了一次学生调查问答,对体育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也日趋明朗化。  相似文献   

5.
<正>一、"精品学案"研究的背景与目的2010年,笔者学校开始从"学案优化"进入"精品学案"阶段,深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如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实践中,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如何让体育教学设计得更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取知识技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深化教育的改革中,各学科领域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正> 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或育体为本,这种主张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所赞同的。但个别同志认为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并借此批评以育体为本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为以育体为本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学校体育以育体为本跟以育人为本没有矛盾。以育体为本反映了学校体育的特有属性。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育体,就体现不出学校体育的特性。实际上等于忽略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体育,偏离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的。辩证地看,育体是育人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对立。以育体为本,是不是就不要在学校体育中向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呢?当然不是,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健身知识技能教学,体育课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竞赛的日趋激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越加显著。在体育运动技术的传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既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又帮助她们提高分析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有下面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体育中考牵动着千万学生和家长的心。中考加试体育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广大体育教师同行就如何在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的矛盾中苦苦寻求答案。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研究结果,提出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的工作方案与训练手段,为同行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体育中考是佛山市教育局定的考试项目。中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体育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内容"?如何看待体育文化产业?怎样构建体育文化产业?这些是体育文化产业今后在又好又快地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理论症结。围绕这三大思考主线,着力从问题分解、含义揭示、解决途径等方面对体育文化产业进行体系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一、观察量表的制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既包括教师教的语言,又包括学生学的语言。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从课的开始部分到结束部分,教师与学生会通过丰富的语言来展开教与学,哪些语言是恰当的,哪些语言是有问题的?教师对学生的各类语言作出的反应是什么,应该做哪些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通过语言实践成功教学?体育教学语言,从语言发出者归类,可以分为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从语言的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不可偏废的内容之一。如何使学校学生课余训练真正成为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群众性体育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础?如何发挥教育、体育两个部门的优势,搞好两个体系的结合,建立较为理想的学生课余训练体系?如何对学生运动员进行全面、科学管理,保证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学校体育和  相似文献   

13.
高翔 《辽宁体育科技》2023,(1):116-122+134
剖析体教融合指导意见提出时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思考解决体教融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对策。结果显示:新时代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协同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竞技体育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之间的矛盾转向了竞技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体教协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通过普及科学认知,体育纳入高考;政策鼓励引导,支持多元服务;依法提供保障,建立监督机制;实施制度指引,经费专岗专用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体教融合发展中引发的新矛盾。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与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有体育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此,应对当前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发展进行反思.如何把握市场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适度作用?如何恰当认识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中的定位?如何实现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分配?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完善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充分发挥民间社会体育组织社团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前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教委就提出"体教结合,"为什么不能落实?面对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西藏体育的前途在哪里?令人担忧的后继无人和旧的体制我们体育工作者应如何办?本文从"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来分析西藏体育滞后的主要原因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给予的否定的评价。而现代中学体育教学多强调表扬为主,甚至反对批评学生,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批评,那么表扬将变得毫无意义。其实,批评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批评是体育教学艺术的一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哪些问题应该批评?怎样批评?哪些问题又不该批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体育对青少年来说更为重要。因为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如何使他们身体健康,如何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如何培养他们全面发展,体育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而体育教学则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的好坏,又取决于正确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的好坏。究竟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呢?采取下面几种手段是很重要的。一、教育同学明确体育的目的如何使同学明确体育的目的,是启发其自觉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体教融合原则,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并培养专业化体育人才。本文就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体教融合进行研究,分析体教融合的意义和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并结合云南省中考体育改革提出建议,以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与竞赛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有比赛往往就离不开输与赢,因此,如何看待输与赢?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面对输与赢?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合理安排才能让学生在输与赢的过程中成长?这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处理好了输与赢,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强身健体、掌握更多体育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直接简易的方法是让学生“动”起来——动情、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