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中国国内的各大媒体高度关注此次疫情不同,美国各大媒体对此次疫情的报道以及版面和相关标题的设计安排都让人再次领略了美国媒体舆论引导的技巧,也让美国媒体再次充当了美国国家利益忠实"守门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声音     
《出版广角》2013,(4):96
土壤污染信息,国家秘密;生乳新国标会议纪要,国家秘密……国家秘密,像是拒绝公开的"四字箴言"。是涉及秘密不便公开,还是担心引起不满不敢公开?非典疫情初期和PM2.5引发关注时,都曾是不能言说的秘密,说开了天也没塌。遮掩只会让人猜测:我们被骗了。——人民日报微评论《中国青年报》对写作的人来说,他需要一个品质——不知轻重。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轻、什么是重,或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眼中的"兰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提到"兰德"这个享誉全球的名字时,不由得充满了崇敬和向往之情.兰德的过去灿烂辉煌,兰德的现在如日中天,兰德的将来更是憧憬满怀.在中国人的眼里,兰德是一个神话,兰德也是一个谜.是谁成就了兰德,又是谁造就了兰德,中国人眼中的兰德又是什么 ?现在让我们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4.
范婷 《大观周刊》2011,(50):28-28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篇重要论著,回答了中国革命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毛泽东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姚森 《报林求索》2009,(12):66-67
好莱坞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形象的说出了人脉的重要性。中国也有句古话:在家靠亲戚,出门靠朋友,也是一个道理。人人都懂的道理,未必人人都能做得好,如何积累并善用人脉是一个很大的学问。经朋友介绍,记者知道了一个被称作广鸿大哥的人,传说中此人结交甚广且热心,以至于圈子中有"有事情找广鸿"的佳话。11月的某个傍晚,在别有意境的翼栈餐吧,记者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广鸿大哥。广鸿大哥真名明广鸿,目前在北京某公司做软件工作,是那种第一眼就给人亲切感和信任感的山东人。谈他的积累人脉的经历就不得不谈他的网站——山东人在北京,网名水浒109将,正是通过这个网站他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也让更多朋友认识了他。明广鸿说,在这之前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少"人脉",只是一群要好的老乡,通过线上认识,在线下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像他说的,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只有真心付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20,(5):18-19
<正>本书是36位在华友人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见证与表达。书中有作者及身边朋友亲历的战"疫"故事;有各国友人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故事;有医护人员、抗疫志愿者、学生等不同角色的人,在阻击疫情过程中折射出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的故事。每篇内容图文并茂,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7.
饭局     
有一个朋友,博客内容全是饭局,让人看起来,他的生活像是转战于筷子和刀又间。每一篇文章,都详细记录了吃饭的时间地点人物,吃的菜式,喝的酒水,谈论的话题,某人的妙语,谁换了新男女朋友,席间的突发事件,以及最后谁埋的单。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灾难记忆是全球性的,如何建构和保存我们对疫情的记忆,影视作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外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对疫情的集体记忆,广受海内外受众好评,也展现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9.
红是很中国的颜色,火是很哲学的概念。但凡喜事大事,大都有红的装点、火的捧场。有粉丝、被追捧的人,可称之为"红人",或直接说:"这厮火了"!这种说法寓含着某种"红与火"的集体意识,构成了中国语境中特定的文化密码和精神象征,契合中国消费者的想象路径和利益氛围。做品牌,谁都想红!做市场,谁都想火!倘若"红"与"火"携起手来,那就会让人眼红,惹人上火!王老吉已经红火很久了,自然会引发各种利益的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自带火箭”的时代.对于新闻人而言,这是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大有可为的时代,理应产生伟大的作品. 时代的机遇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动国家社会面貌的巨变;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标注前行中国的努力,这是历史记录者的幸事.铸就辉煌的地方,每天也发生着命运的跌宕、人生的悲欢,心灵需要安放、痛苦需要抚慰,这是时代守望者的义务.诚如人言,谁能解释清楚中国经济,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样地,谁能报道好中国,谁就能收获新闻人的最高勋章.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灾难记忆是全球性的,如何建构和保存我们对疫情的记忆,影视作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外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对疫情的集体记忆,广受海内外受众好评,也展现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谁是在节日期间花钱最大手大脚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二三十年前可能是日本人或韩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但在中国兔年春节期间,从伦敦到柏林再到拉斯维加斯,从东京到首尔再到迪拜……中国消费者成了各地期盼的"财神爷".在全球经济还有些困难的时候,中国"狂购族"在海外显示出来的强大消费能力,让各国媒体频发感叹:中国人到底是穷是富?在这些媒体和很多学者看来,这是一部分中国人非理性的消费现象,但它可能会像昔日的海外日本客、韩国客一样,还要实打实地存在一段时间.或许,直到有一天中国人在英国商店里能用人民币结算,或者办理到日韩等国签证手续越来越简便时,才会不再显得那么"扎眼".  相似文献   

13.
期刊览要     
最近一期《亚洲周刊》发表南方朔的文章,题为《谁是流氓国家》。 文章说,近年来,美国动辄喜欢替人戴“流氓国家”的帽子。但愈来愈多的例证让人不得不怀疑,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流氓国家”!  相似文献   

14.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疫情防控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没有旁观者。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人猝不及防。无论是回家、旅行还是返程,都变得"惊心动魄"。即便待在家里,偶尔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也是小心翼翼。这一切,源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很多人可能还难以准确说出疾病名称,但却让每一个人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与中国合作 陆先生认为,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她需要高新技术和产品,谁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出色的产品带到中国,谁就能在中国市场取胜。 陆先生说:“中国共产党“九大”召开以后,中国政府对于IT产业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必须让信息产业快速成为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6.
舞池灯光闪烁,音乐狂劲嘈乱。狂舞的人们跟着音乐节奏疯狂地跳着。 人挤人,人挨人,但谁也不理谁,每个人都沉浸在音乐中,闭着眼睛,放声高唱。 来广州第一天,朋友把我领到这个叫“红风车”的地方。据说,来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文化阶层人士,以“流浪记者”为多,当然也混杂一些乱七八糟的人。 于是我认识了几位“流浪记者”。  相似文献   

17.
乔叶 《出版参考》2014,(6):43-43
我承认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但是,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 是的,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如果我在无意中冒犯了谁, 从而使得他不喜欢我,诽谤我,造谣我,用莫须有的流言中伤我,若你是希望我平静安宁的朋友,那么,就请不要让我知道。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在某个关键时期,总会出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老师或朋友。他所说的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会让你牢记心中,永生不忘。普通人是这样,那些成功人士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中国的出版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生机勃勃,卓有成效,是当代中国出版史上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之一,是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的出版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青年一代的文化程度和阅读状况的变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中国当然也不能例外。在中国,青年与书刊的关系是互为影响、互相促进的,两者之间谁也不能离开谁,谁也不能忽视谁。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问我:“你知道在美国最受公众欢迎的人是谁吗?”“谁啊?”“此人不是总统,也不是艺坛明星,而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克朗凯特。”克朗凯特是电视新闻编辑和播音员。自1952年初露头角后,他名气日增,同行们称他为当代最闻名和最受尊敬的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