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论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自治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学生自治才有其存在和拓展的空间。目前,学生自治呈现两种态势,一是学生通过自治组织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二是倡导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学生由于学识和经验有限,学生自治的拓展必须在学校制度完善、机构健全和经费保证的条件下实现。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的学生自治观是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学生自治是民主社会公民养成的一种练习.从实现的思想基础来看,学生自治必须以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学生自治不等于将学生与学校、教师处于对峙的地位,学生自治的边界是以学生应负责和能负责的事体为限.学校中学生自治的过程是一个练习自治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自治的教育过程.学生自治的教育方法是以"教学做合一"为方法论的"生活法".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近代高校的学生管理,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自治”,即学生自治;另一是“他治”,即学校对于学生的规束。“民国”教育方针的重新厘定和早期出国人士的“海归回游”等导致了学生自治的普及.但实际操作中学生自治存在着法律松弛,难以管理和界限不明,干预校政等问题,因此在自治同时也要实施能明确学生自治限度,具有严格的日常管理和严格教学管理的“他治”,体用一致,二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由于缺乏前期的酝酿与自治的训练,加上官方管控乏力,五四运动后大学学生自治会的权力过度膨胀,呈现出自由无序的发展特征。学生自治会的顾“自”而忘“治”,不仅引起学校当局的反感,更不为政府所认同。在面临外部压力的同时,学生自治会内部治理不善也困扰着自身的维系与发展。学校市作为当时美国学校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养成健全人格和发展共和精神的一种“政治拟构”,在民初传入我国。作为一种可能的改造方案,学校市被官方和学生自治会所共同关注。虽然学校市最终未能在大学普遍试行,但有限的“经验”和改造的“设计”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学生自治会制度化与法治化建设的有效资源和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5.
杜威来华事件、五四运动、梁启超的新民说、陈独秀的新青年说与公民教育运动促成与推动了学生自治风潮。五四时期,学生自治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自治可分为群体生活自治和个体生活自治两种流派。群体生活学生自治注重团体交往,个体生活学生自治注重个人的自立。  相似文献   

6.
自治,是一种依靠社会成员自主管理自身事务,并对该行为负责的社会管理形态。学生自治在"自治"原理基础上指向学生对自身与其所属之群体肩负责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行为。行使学生自治是学校民主管理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力体现。欧洲中世纪部分大学学生对内行使自治权,对外捍卫自身权益。近代以来,学生自治问题在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热议中再度现身,后逐渐演变为高等教育体系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地位与权利保障等问题。目前,我国关于学生自治的研究以及学生权利的法制化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本文从历史、观念、体制、法律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分析西方大学生自治,旨在为推进我国教育民主建设与完善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自治有利于维护学生权力,但这种自治是一种有限制的自治。要有效地实行学生自治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来保障:制定学生自治的评估标准、自主选举产生学生自治组织、确立学生自治的授权原则、厘清学生自治的事务范围与权限。  相似文献   

8.
齐玉峰 《考试周刊》2011,(36):216-216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参与性与发展的全面性。学生自治工作,如能规范开展,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河北省深州市中学《以人为本,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创建特色学校》课题组,从“人本”理念出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研究多所学校“学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就学生自治制度提出了完善的制度、广泛的学生参与和科学的指导监督等主张。  相似文献   

9.
徐莹晖 《生活教育》2012,(24):18-21
“学生自治”在1920年代一度成为中国社会的关键词之一,由于社会各团体尤其是教育界的推动,它成为一种超越学校德育和管理方法的教育理想。作为学生自治提倡的主将,陶行知将其思想贯彻于晓庄学校的创办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学生自治思想及其实践推动了道德规训向道德自治的转变,然而过于冒进的试验,导致学生自治在实践中问题丛生、弊端不断。学生自治最终有滑向道德虚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的八年里,学生自治会历经初创、蓄力、兴起与辉煌四个发展阶段,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组织,亦是昆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领导机构。学生自治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是西南联大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协助学校工作,服务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外代表全体同学发声,维系联大民主堡垒的形象。尤其在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为“反内战、争民主”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自治会为主要领导组织而开展的“一二·一”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发展及嬗变,发现学生自治与大学一样古老,19世纪美国大学生自治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战后世界各国大学生自治进行了重新建构.大学要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课外其它方面的发展都需要重视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解读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自治”思想既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德育思想 ,又蕴含着政治民主思想。要在时代意义上解读“学生自治”思想 ,将今天学校内部的学生自我管理确立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民主权利和重要的育人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生自治是指在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以团体的形式组织起来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并对涉及学生利益的学校管理决策有适当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建议权等.就已有关于学生自治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来说,载体形式上,主要是期刊论文、演讲稿或论文集中的相关章节、篇目,研究成果中尚没有专门的著作;内容上,我们可以整理出有关学生自治的历史渊源、事项、现状或经验、启发意义等几个方面;从研究角度上来看,则可以把这些研究内容归到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几个研究视角中来。然而,这些都没有从法学的角度将学生自治作为一个权利进行专门研究。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学生自治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自治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内在智慧和才能,有利于自律、自强、自信和奉献精神的形成。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明确“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增强大学生的自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治能力,扩大自治范围,完善自治方式,发挥学生组织和社团自我管理的社会职能,让大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创建民主的学校管理,将学生培养成民主的公民,秀州中学20世纪二十年代创办了"学校市"。"学校市"是秀州中学校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博士窦维思将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在中国的探索实践,是秀州中学特有的学生自治组织。这种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不仅在当  相似文献   

16.
陈文琪 《文教资料》2012,(7):131-132
鼓励学生自治是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民主管理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感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自治中能够做到自律、自强、自信,充分调动内在的智慧和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提倡学生自治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改革,不仅能培养出独立自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能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贴近学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自治组织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自治组织作为高校学生实现自治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高校诞生伊始业已存在。它对于高校,尤其是当前处于发展转型期的我国高校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我国,普遍存在的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形式是学生会,但它却因"官僚主义"盛行、脱离"自治"本质等原因而广受诟病;这与转型期的高校所需要的活力和生命力以及所倡导的民主氛围浓厚、学生个性凸显等特点极不适应。这必然要求重构学生自治组织角色,摆正学生自治组织地位,而学生代表大会这样一种学生自治组织模式既能填补学生会的弊端,又有着迎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优越性。本文通过追溯学生自治组织的历史,探索其本质,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先行模式的盲点和弊端,进而论证学生代表大会这一学生自治组织模式的合法、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学生自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自治是指在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以团体的形式组织起来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并对涉及学生利益的学校管理决策有适当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建议权等。就已有关于学生自治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来说,载体形式上。主要是期刊论文、演讲稿或论文集中的相关章节、篇目,研究成果中尚没有专门的著作;内容上,我们可以整理出有关学生自治的历史渊源、事项、现状或经验、启发意义等几个方面;从研究角度上来看。则可以把这些研究内容归到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几个研究视角中来。然而。这些都没有从法学的角度将学生自治作为一个权利进行专门研究。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杜威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其基本主张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其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有以下的启示:学校教育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要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结为一体,要培养学生成为“自治”的人,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