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畲族民间传说中,广东潮州凤凰山安葬着其始祖忠勇王,是畲族的发源地。但民间传说与凤凰山真实的历史地位是有差异的。畲族是少昊之后,发源地在东夷,广东凤凰山只是畲族发祥的一个象征符号。畲族始祖的坟墓也不是在凤凰山上,而是"葬在南京大路上"。  相似文献   

2.
"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策源地",这是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经过长期考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潮州凤凰山作为畲族始祖开基地、民族发祥地和畲族的圣山,在全国畲族中影响重大而深远.原生态的畲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任生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潮州广播电视大学石中坚副教授长期以来潜心于潮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前不久由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是他近来有关潮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介绍了潮州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并从潮州文化中,寻找它属于畲族文化的残留部分。认为潮州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畲族文化,而已经形成了的潮州文化,又反过来对畲族文化生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4.
畲族族源问题是我国南方民族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现就近年来有关国内畲族族源研究的情况进行介绍,以助于这一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入。一武陵蛮或苗瑶畲同源说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畲族源于武陵蛮或畲、瑶、苗同源于武陵蛮,并与盘瓠关系密切。蓝万清《畲族盘姓去向探讨——兼论畲瑶关系》(《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认为盘瑶与畲族同源,他们原是一个部落内的几个氏族,而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盘瑶融合别的民族因素,重新组成了新的  相似文献   

5.
畲族族源问题讨论展开以来,已初步形成越人后裔说;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说;以及“南蛮”中的一支说。近见施联朱先生《畲族来源与迁徙》一文,进一步阐述畲、瑶同源于武陵蛮的主张,这使畲族族源讨论又前进了一步。但笔者对于施先生根据其引证的资料所作的结论,尚难苟同。畲族与武陵蛮在其民族形成的历史上迄今尚找不出任何亲缘关系,说它们各是“南蛮”中的一支则可,把“南蛮”中的“武陵蛮”硬说成是畲族的族源,则未免缺乏必要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魏建生 《华章》2008,(17):34-35
畲族文化正在逝去,畲族的民族性在不断消失,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入研究凤凰山畲族文化,开发利用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建设文化潮州、提高名称知名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畲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的畲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潮州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畲族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畲族文化渊源问题,学界虽仍有争议,但全国各地畲族同胞似乎更偏向于把凤凰山作为畲族文化发源地.此观点是有充足的资料作为证明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Zhuo”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的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9.
畲族人民追忆历史,以歌吟诵;小说故事,以歌讲述;教育孩童,以歌晓志;生产劳动,以歌消累;迎宾送客,以歌相贺;闲暇休息,以歌自娱;相恋嫁娶,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荣;丧葬祭祀,以歌致哀;典仪承俗,以歌作乐。尤有即情即景以歌咏物、以歌拆字、以歌猜谜等等,可谓“凡事凡物皆有歌“。若按其词意,我们可把它分为历史传说歌、神话小说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对歌、劝世歌、神曲歌、礼俗歌、诉苦歌、常识歌、儿童歌、拆字歌、咏物歌、谜歌、杂歌等15个类型。在这些形式中,《高皇歌》以叙事的方式,追述畲族神话传说“盘瓠“的不平凡来历、平番救国的功绩、弃官隐居广东潮州凤凰山劳作、生息、畲族的来历和不断迁徙的经过等。它是畲族多种形式民歌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畲族总人口约75万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安徽、湖南等7个省部分县市的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清朝光绪年间《龙泉县志》记载"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南宋末年,"畲"开始被用作民族的名称。元代以来,"畲民"逐渐成为对畲族的称谓,普遍出现在汉文史书上。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畲族"确定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各地畲族普遍传说祖籍在广东潮州凤凰  相似文献   

11.
本期要向大家介绍的四位大家庭成员都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了,首先登场的是畲族。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现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等省。  相似文献   

12.
一潮州笔架山濒临韩江,隔江与古城东门楼遥相对峙;史籍上又称东山、双旌山、韩山。笔架山麓的学府的发端,至少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据《潮州府志·书院》载:韩山书院原在城西南,其地前临方塘,后倚小金山,爽垲清幽;“淳熙十六年(1189  相似文献   

13.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一员,现有人口39万多人(1982年统计),主要分布在福建(21万),浙江(14.7万),江西(0.7万,)广东(0.3万),安徽(0.1万多)诸省。1985年3月13一17日,由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民委联合于广东省潮州市召开了舍族史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舍族族源、迁徙、语言,以及舍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等问  相似文献   

14.
畲族人民追忆历史,以歌吟诵;小说故事,以歌讲述;教育孩童,以歌晓志;生产劳动,以歌消累;迎宾送客,以歌相贺;闲暇休息,以歌自娱;相恋嫁娶,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荣;丧葬祭祀,以歌致哀;典仪承俗,以歌作乐.尤有即情即景以歌咏物、以歌拆字、以歌猜谜等等,可谓"凡事凡物皆有歌".若按其词意.我们可把它分为历史传说歌、神话小说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对歌、劝世歌、神曲歌、礼俗歌、诉苦歌、常识歌、儿童歌、拆字歌、咏物歌、谜歌、杂歌等15个类型.在这些形式中,<高皇歌>以叙事的方式.追述畲族神话传说"盘瓠"的不平凡来历、平番救国的功绩、弃官隐居广东潮州凤凰山劳作、生息、畲族的来历和不断迁徙的经过等.它是畲族多种形式民歌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潮州学是国际汉学巨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提出来的。饶先生是一个热心于乡土文化的大师,早年在编纂《潮州艺文志》时,对潮汕地方文献、历史人物、人文思想颇感兴趣,尔后在他整个学术生涯中一往深情地耕耘在乡邦文化的园地之中。1989年至1993年,他相继发表了《潮人文化的传统和发扬》、《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及潮汕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上的演讲摘要》、《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等文,正式倡导要发扬潮人文化传统,建立潮州学。并提出研究潮州学不应限于潮州一隅,要着眼于大潮汕文化,“研究雍正以前的潮州历史,梅州、大埔都应该包括在内,这说明客家学根本是潮州学内涵的一部  相似文献   

1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设粤、闽、浙、江四海关,这是我国历史上正式以“海关”命名机构的开始。而据广东潮州民间文献《庵埠邓氏族谱》记载,顺治之时即有“粤东海关”及其分支“庵埠海关”。但考证相关文献,其所载“粤东海关”应为“广东市舶司”;而“庵埠海关”则应为潮州府海阳县税课局征收杂税关卡,粤海关设立后成为潮州海关总口。《庵埠邓氏族谱》的记载模糊了清初广东海外贸易政策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民乡约》颁布以来,赣南畬族广受教化,其文化教育逐渐趋汉。民国时,已有赶超当地汉族之势。然而,由于赣南畬族分布偏远、族性弱化、支教体系崩溃以及族群精英移失等原因,上世纪末畲族传统教育发展突现颓势。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缘于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畬族教育呈现衰变之势,其现状令人堪忧。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赣南畬族教育衰变的原因,揭示传统畲族教育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吐蕃族源“西羌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在吐蕃族源问题上持"西羌说"的一例——《羌族史》中观点和相关文字的分析,认为其存在着对《后汉书.西羌传》中一段文献资料的误读,列举了误读之所在,进而分析了误读产生的缘起,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建立在此误读之上的吐蕃族源"西羌说"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龙"自古就是汉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汉族精神的代表。广东的畲族在其《族谱》《图腾画卷》等宗族谱籍和民族史料、民间口头流传的《高皇歌》中也大范围地出现了关于"龙"的神话,且大多与畲族的始祖传说有关。畲族流传"龙"及其神话说明了畲、汉文化的交融与吸收,揭示了畲族文化变迁中汉文化的影响踪迹。  相似文献   

20.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6(5):F0003-F0003
潮州广播电视大学石中坚副教授长期以来潜心于潮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前不久由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是他近来有关潮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