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有“师道尊严”的观念,其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学生往往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崇尚真理的品格。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给“师道尊严”注入新的内容,赋予“师道尊严”新的内涵。只有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壁垒,才能实践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
谭虎 《江西教育》2002,(17):11-11
在我国,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同列,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华文明,铸就了“师道尊严”这熠熠生辉的四个大字。余生也晚,待到成为师范大学一名学子亦即未来教师的时候,“师道尊严”已被大张挞伐。教师的称号与“臭老九”、“封资修”划了等号,斯文扫地的现象举目皆是。教师似乎成为罪恶的渊薮,个个都是“假道学”、“伪君子”、“两面派”、“教唆犯”;而起而口诛笔伐的,竟大都是老师的学生。自幼在乡间形成的对教师的崇拜之情被猛然轰毁,心头百般不解,充满了失落与哀伤。直至拨乱反正,教师才洗清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新走向:双向式"师道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娇 《教育科学》2007,23(1):60-63
教师地位、角色应该受到专业尊重与为人、治学严谨是“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特性,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师道尊严”,片面强调教师的尊严,忽视乃至漠视学生的尊严。固守传统的“师道尊严”常常是造成学生课堂生活刻板、沉闷,毫无生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让学生的课堂生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培养和造就独产、自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人才,需要建构新的现代的“师道尊严”,这种尊严应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德、才、学、识基础之上,而不应仰仗外在制度权威。  相似文献   

5.
“师道尊严”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在文革期间,教师斯文扫地,“师道”自然也就“无严可尊”。恢复高考制度后,“师道尊严”自然也获得肥沃的土壤,但在一些地方走向了极端,它的弊端便也逐步显山露水了。  相似文献   

6.
有论者在报刊上撰文重提师道尊严,我举双手赞成。师道尊严是传统教育中最具生命力的“亮点”之一,应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身处全社会尊师重教早已形成风气、教师的社会地位早已得到全社会公认、教师待遇实际上也比以往有显著提高这样一种时代大背景之下,重提师道尊严,意味着什么呢?重提师道尊严,意味着有些地方师道不那么尊严了。造成师道不那么尊严的原因主要在什么地方呢?看看教育界的情况,人们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师自己的方面说,这是师道的主体要求。现在有些教育工作者“传道授…  相似文献   

7.
注意力这个词本来是心理学词汇,引用到人际关系上,指看待人的辩证法。教育上则体现为师生关系。所谓教师与学生关系,实际上是从属于社会“人际”观的一部分,并且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纲纪”之说乃传统文化及全社会的核心价值,所谓“纲纪”指三纲 (君臣、父子、夫妇 )和六纪 (父、兄、族、舅、师、友 ),已经作为社会铁律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师道尊严”就是这种铁律下的产物,这是今天研究教育的学生观不可忽略之处。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学生 ?本文拟就教师的优先注意力方面提出四个观点。   宽容——教师优先…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师道尊严”作为封建专制师生关系的典型特征,“文革”中还对它大批特批,以致于其消极影响深延至今。一谈到建立现代学校的师生关系,必要触及“师道尊严”这一“祸根”。那么,“师道尊严”是否是封建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呢?回答应当是否定的,而且还应把它作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师道尊严”语出《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此可以看出,“师道尊严”实则是“师严道尊”或“尊严师道”,从根本上是讲“师”与“道”,即教师与文化的关系,再以此推衍到教师与…  相似文献   

9.
章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以严格的要求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向受教育传授科学知识与真理是“师之道”,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水平,做到自尊,是“师之尊”。“师道尊严”无罪,“师道”当“尊”、当“严”!  相似文献   

10.
一、在破除“师道尊严”的前提下,重建教师权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权威是一把“手术刀”,“使用它可以进行最细致的、难以觉察的手术,但它也可能剌痛学生”。当前,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师道尊严”的逐渐破除,教师权威也日益受到质疑。但师道尊严与教师权威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1.
老师高高在上,张口金科玉律,学生正襟危坐,仰睑洗耳恭听,唯师是道,唯师是尊,是为“师道尊严”。“师道尊严”式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学生人格尊严,扼杀了他们鲜活的个性,也违背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最爱是宽容     
师德的至高境界是热爱学生,而热爱学生的极至则是宽容。且不说传统的“师道尊严”难以宽容,即使当今提倡“以人为本”的时代,能宽容对待学生的老师也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向来反对“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饰伪”的毛病,培养做人“纯正的趣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和学生平等地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们靠什么来守护"师道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道尊严",一度作为挂在"臭老九"脖子上的"罪状牌",遭受严厉的批判.之后,人们再面对它,不免心有余悸.然而,中华民族数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难以割舍"师道尊严"的文化情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迎来了教育的春天,"科技兴国"的国策,使教育享有"优先发展"的地位."师道尊严"在尊师重教的舞台上重新亮相了.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2007,(7):39-41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非常重视教师威信,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今天,我们该怎么看教师威信和“师道尊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新的教育者形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等问题在当代中国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热潮."师道尊严"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讨论中或为人所推崇,或为人所抨击.为避免认识的表面化和狭隘化,对"师道尊严"形成较为深入的理解,本文从剖析词义入手,进而分析"师道尊严"的产生原因及功能,最后对于围绕该词的种种曲解加以辩析.  相似文献   

17.
留心观察,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诸如“你不听话,报告老师去”,“你们老师说的,你敢不做”等等乱借“师威”压服孩子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这种把老师当成无形电视、无形录音机来“遥控”孩子的做法,对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首先,影响师生情谊。师生关系是幼儿园各种关联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种关系。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幼儿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家长乱借“师威”。企图让幼儿顺服自  相似文献   

18.
苟欣  苟斌 《四川教育》2003,(10):35-35
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灵共鸣的沃土,是加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共同创造性实践”的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长幼有序”、“师道尊严”的传统宗法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与学生共享快乐。  相似文献   

19.
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化之关键在于“关系”,中国社会自古就是一种伦理、人情的社会。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的一种代际伦理关系,充满“师道尊严”的压制和顺从。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烙上了市场经济的痕迹。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须以传统化为依托,从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探究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使师生关系转向深厚的人传统和人格平等、权责对等的现代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索中国传统的“以德治国”的源流及其基本内容,认为“为政以德”是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民为邦本”是德治思想的精华,惠民利民是实现德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