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第八届全运会的宣传报道,是《解放日报》有史以来对综合性运动会所作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报道,从7月28日至10月25日,一共发表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775篇,约32万字;言论51篇;照片314幅;出版专刊共20期,64个版面,报道的深度也大大超过了以往奥运会、亚运会和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的报道。在八运会的筹办和比赛期间,我们大胆探索市委机关报报道大型运动会赛事的新思路,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第十二届全运会9月12日在沈阳闭幕。《辽宁日报》的《全运专刊·全盛志》每天8版共14期,以112块版面、700多篇稿件、500多幅图片组成了十二运盛会的华彩拼图,展示了辽宁全面振兴进程中的“盛情”“盛景”“盛意”(三个专版名称),集中报道了国内体坛骄子“盛举”“盛气”“盛迹”(三个专版名称)的英雄豪迈。  相似文献   

3.
10月30日,《深圳商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该 报与市文化局、市规划局、市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深圳 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评选揭晓的消息,并在A8、 A9版做了两个整版的“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 评选揭晓特辑”,同时配发有关照片24幅。至此,《深 圳商报》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系列报道基本 结束,共刊发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的各种报 道812篇,其中消息116篇、通讯583篇、言论113篇, 另刊发有关照片1686幅,而纪念特刊就有188个整版。 此次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报道,《深圳商报》 以四大特色创新了纪念性报道,为纪念性报道如何出 彩作了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1989年1月5日,星期四。这一天的《镇江日报》上,出现了一个读者从未谋面、完全陌生的新专栏,它以3/4的版面刊登了一篇题为《寻觅,在夕阳中》的报道。大篇幅,大标题,大插图……从此,一篇接一篇被称为“大特写”的报道相继在这个名叫《社会万象》的专栏中出现。如今,它已整整出了100期,走过了两个春夏和秋冬。正如一位读者所评论的,它犹如“一幅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尽收其中,既有喜怒哀乐,也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8,(2)
关于一篇报道标题及配图意义的解读文/杨堇1997年11月,笔者就某报同年10月份月末版头版头条一篇报道的标题和配图,让西北大学新闻系97级50多位同学做了一次集体解读,其结果发人深思。一该报道的标题是《鬼门关的迷雾》;所配图片有四幅:一幅中两艘巨轮在...  相似文献   

6.
“6·29”火车相撞事故发生后,《郴州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工配合,快写快发,向社会及时、透明、客观公布事故处置情况。整个报道过程中,《郴州日报》充分发扬敢于抓“头彩”的精神,抢先说、主动说、客观说,抢占了舆论制高点。如同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抗洪救灾、抗冰救灾报道一样,一篇篇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内容涵盖方方面面,体现了地市党报在服务党委、  相似文献   

7.
全运会自1959年至2013年,已举办十二届。《人民日报》对每届全运会都做了详细报道。不同历史背景下,在关于全运会的报道中,运动员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以1959年至2013年的《人民日报》的体育人物报道为样本,以运动员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2000年、新世纪至今,三个不同时期的报道进行分析,对典型个案进行重点剖析。通过分析运动员形象的变迁,总结其历史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11月8日起,《光明日报》正式推出十六大报道。从11月8日至17日,共刊发有关十六大的稿件270篇,其中新华社稿件76篇,自采稿件194篇;照片和图表247幅,其中新华社图片63幅,自采图片184幅;开辟专栏14个。同时,从11月1日至15日,《光明日报》共刊发特刊13期。  相似文献   

9.
徐婧 《青年记者》2009,(16):64-64
中国共产党临沂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今年3月24日召开。沂蒙晚报从3月中旬至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前,在二版要闻版强势推出了《10个人的临沂》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包括10篇稿件,每篇选取一户家庭或一个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一幅图片,一篇现场感强的通讯报道,一个“媒体眺望”,一个“七嘴八舌”,反映出5年来市民生活10个细微的变化,更通过小触角,反映出5年来临沂城的变化,讴歌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临沂市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10.
我的报道,也有失误和出问题的。 1984年7月,我写过一篇通讯《农民外事家传奇》,发表在《瞭望)周刊上,主要报道河南省商城县农民王驾远与日本姬路市福田一郎的交往。背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别山商城四顾墩乡河口村老农王驾远,创作了一幅文字中堂,来歌颂农村的新气象,中堂的词非常漂亮:  相似文献   

11.
新与深     
深度报道是个热门品种。但是有些“深度报道”其实并不深,比如奥运的一篇报道《敢拼才会赢》。拼搏,在体育报道中是个常用词,当年女排五连冠时出现率就极高,时至今日,再拿人们常挂在嘴上的观点,作为观察与思考的结论,报道出来,庸常得很,何深之有?这只是信手拈来的一例。材料不新,观点老套,人云亦云,此类“深度”报道,可谓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度河南省报纸系统共评出好新闻作品一百零六篇〈幅〉,其中一等二十三篇〈幅〉,二等四十二篇〈幅〉,三等四十一篇〈幅〉。从这次好新闻评选中可以看出,我省一九八五年的新闻报道有所创新。首先,不少新闻在反映改革时,主题新,角度新,写出了新意。如《农民陈华书名噪武汉市》一文,报道了我省驻马店市老街乡农民陈华书在武汉经营花生米生意,起到平抑物价作用的事迹。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轰抬物价多是个体户为追逐最大  相似文献   

13.
说起老记者陆拂为,很多读者就会想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野人”张候拉轶事》等一篇篇优秀新闻;眼前浮现出百折不回的“棉花迷”吴吉昌、历尽坎坷的“老坚决”潘从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前线》报把抗震救灾报道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迅速启动战时办报应急预案,在一版开设《军徽耀灾区——记者亲历抗震救灾一线》、《抗震救灾快报》专栏,开辟《抗震救灾·专题报道》专版,大容量、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抗震救灾报道。从5月14日至28日,《人民前线》报共出版报纸13期(增刊2期),抗震救灾专版19个,副刊5个;刊发稿件308篇,其中文字报道188篇,图片120幅,较好地反映了南京军区部队抗震救灾的情况,受到上至军区首长、下到基层官兵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批示了! 一篇题为《这个村胆忒大“直补款”也敢扣》的报道,刊登在2004年4月21日《黑龙江经济报》的头版头条。该文以确凿的事实、尖锐的笔触,披露了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一个村扣发农民农业直补款的事件。稿件发表后,犹如重石击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6.
《淮安日报》于2010年开展了历时一年的《两岸携手筑高地》系列报道,携手海峡两岸新闻媒体共同采访,集中报道"淮安—一台资集聚新高地",为淮安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新闻服务和舆论支持.《淮安日报》开辟了"两岸携手筑高地"专栏,一年时间共发稿200多篇(幅),市外、海外媒体共发稿60多篇(幅).此次报道采访范围之广、发稿量之多(特别是中央和海外媒体)、时间跨度之长、社会影响之广泛,都是《淮安日报》前所未有的,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0年度全市创新项目奖.实践和事实说明,在加强海峡两岸交往中,地方新闻媒体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已连续9年被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驻疆某边防团今年再创佳绩:仅前三季度已在《解放军报》、从民日报》、从民军队》等报刊、电台刊播稿件110余篇(幅)。报道骨干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因为我们有一班关心支持报道工作的好领导!”“授课改稿别拉下我”政委韩控技既是位老边防,又是位“老新闻”。他在边防工作20年,业余摘报道20年,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电台刊播各类稿件1200余篇(幅)。年初,团里专门调整补缺健全了团中心报道组、营连兼职报道员的三级网络,规定报道组每周集体改稿、每…  相似文献   

18.
1996年4月中下旬,《武汉晚报》对武汉市的企业店名招牌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中地连续地报道。8天时间共发稿41件,其中新闻稿18条,言论5篇,短文6篇,图片12幅。 这次报道以武汉市“福尔摩莎”娱乐城这块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招牌为切入口,完整报道了“福尔摩莎”摘牌的前前后后,并及时推出《招牌,岂能这样挂?!》、《店名,应该这样取》和《摘掉一块招牌,引发多篇文章》三个系列组合专版,昭其反正,倡导健康的社会主义的商业文化。 这次报道反响强烈,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市政协副主席、中共武汉市统战部部长胡照洲撰文对整组报道给予高度评价。市工商局局长周德武称这组报道为我市企业名称清理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月中下旬,武汉晚报对武汉市的企业店名招牌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中、连续的报道。8天时间共发稿41件,其中新闻稿18条、言论5篇、短文6篇、图片12幅。 这次报道以武汉市“福尔摩莎”娱乐城这块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招牌为切入口,完整报道了“福尔摩莎”摘牌的前前后后,并及时推出《招牌,岂能这样挂?!》、《店名,应该这样取》和《摘掉一块招牌,引发多篇文章》三个系列组合专版,昭其反正,倡导健康的社会主义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破常规拓思路出好稿厂长经理日报新闻部周浩波以六幅图片、一篇评论组成一个整版的深度报道《改革,历史的抉择--烟台钢铁企业集团公司职工住房、医疗、分配改革见闻》,荣获了1994年度中国经济新闻奖特别奖。追忆这篇报道的产生过程,还真有些值得回味。199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