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作为教育人,总在不停地思考:教育应当怎么办?我时常想起新加坡教育部长给校长委任状上的附言:“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着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和有用的公民.”这段附言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教育就是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创优“三大课堂”实践就是我县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一个探索,并以此为支点,推进区域性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中外教育家有许多语录。我更倾向于把教育的本质定位为:“教育是引导人的幸福生长”。要义之一是“生长”,人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正如小树生长,我们可以给予阳光、水,帮助剪枝、捉虫,但外力不可能改变其内在生长规律;要义之二是“幸福”,教育要将孩子培养成为普通劳动者或创新人才,要促进人的道德养成和精神成长,而根...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于中国孩子的成长,我们听到最多的,或许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于是,孩子一出生,就如同一场热战,充满催逼和煎迫,很多父母说:“我这样做,都是因为我爱孩子。”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人说:  相似文献   

5.
滕春燕 《教育导刊》2005,(12):17-19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母亲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给孩子充裕的物质满足的妈妈是否就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呢?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远比食物更为重要的要素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那就是“依恋”,它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母亲自身的心理成长。以下这些实验引发了我们对母子依恋关系乃至于早期育儿问题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爱,需要无私的奉献,这种爱叫永恒,这种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而热爱学生正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感悟细节     
李本华 《师道》2007,(2):28-28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孩子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关注他们心灵的每一声呢喃细语,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生命需求。关注每一处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只有对孩子生命的每一处细节给予人文的关怀,教育才会是温暖的、美好的。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探索者,是艺术家、思想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扉页写道:“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童话,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食粮,它像魔方一样紧紧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它给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认知和教育,还有美的感悟和熏陶。  相似文献   

9.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曾这样写道:“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幸福,而幸福也应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幸福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蓬勃生长”。有人说,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世界会更美好。一直以来,我都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希望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用心培育祖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09,(5):46-47
【成长语录】爸爸的另类教育让我从一个曾经的差生变成了优等生。【成长故事】一个孩子的教育是一棵树的话,家庭教育就是这棵树的根,如果不能给树根足够的养分,树也很难健康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的  相似文献   

13.
等待的智慧     
一位韩国心理医生提出了“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不能操之过急,要有等待的智慧。每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每粒种子的特质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花期”也可能相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付出深厚而睿智的爱,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精神活动,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教育应当留给孩子,尤其是“后进生”,一方晴空、一片希望。在“下一个路口”,人们或许会看到令人激动的场景:你所…  相似文献   

14.
操作区的“成长”其实就是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操作区的成长。在这里,操作区始终是教颊、孩子互动交流的平台,是教育目的的一种物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万珍 《四川教育》2008,(10):18-19
学生的成长,除了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该是心智、情感的成长。学生心灵需要一次次洗礼、重塑,才能够日渐成熟、完善,奥运,则是重新塑造孩子心灵的“原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奥运这一鲜活的教育资源,趁热打铁,在最佳的教育时机对学生施加最有效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6.
爱与被爱     
我们在幼儿园、中小学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要求父母关心、爱护、理解自己,而不想也不会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父母。这是个令父母伤心、让社会担忧的问题。 把一个孩子抚育成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母亲要把自身之物给予正在体内成长的胚胎,之后是营养、乳汁、体温、关怀……对于孩子来说,母亲就是温暖,就是食物,就是安全和愉悦。孩子的弱小无助和母亲全身心的照顾和保护,使孩子感受到的几乎全是“我被爱”、“我被照顾”。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许多父母和孩子都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学校比做一个家庭,那么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老师就是家长。若想我们的教育取得成功,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则是其中的关键。而“宽严相济”则是我们最佳的育“儿”方略。  相似文献   

18.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这是一首流行的育儿歌中的几句话,可以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两种不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孩子不可能在批评责骂之中健康成长,只有正面教育才能让孩子积极向上。所谓正面的家庭教育,也称积极家教,是以肯定为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素质教育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不论是生存还是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必不可少,而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现实,却是令人忧虑的。一位作家说,常见大学的学生们自称“我们男孩”、“我们女孩”,中国已有三亿儿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做“孩子”?美国一所大学在入学之初进行教育,其演讲词的第一句是:“女士们,先生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了……”不同的称谓暗示了不同的价值确认。我们的学生是否在独立、坚强方面欠缺得太多了呢?近来屡屡传来的教育悲剧,是否在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塑造孩子们的心灵,就是在塑造明天。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三个“为了”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爱”字。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