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但大量课堂实例说明,现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教师在对文本解读的时候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误区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表面上,文本解读是为了上好语文课,实质上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与教师之间情感的融合,既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又能够促使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一.关注情感点,营造情感氛围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石,情感也是文本与课堂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文本解读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完成对作者笔下的情景、人物等的交流,实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培养情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工作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采用多维度解读文本的策略,意在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4.
董峰 《现代教学》2013,(1):62-62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是教学的准备阶段。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站稳课堂的关键,而做好解读文本与课堂之间的转换更是体现一名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做好文本的解读呢?本文就其中教师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这一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文本解读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绕不开的问题,而文本解读问题又是让众多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现实中,有些老师不清楚课堂中的文本解读应该解到什么程度,不是太浅就是太深。我觉得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不等于一般意义的文本解读。这是因为教学中的文本要承担更多的功能,它是把学生引向既定培养目标的凭借。所以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在一般性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再经过教育学加工而产生的。语文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高手,就必须以两种身份来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6.
[推荐理由] 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进而进行教学转化,最后把所选择的知识、所确定的内容运用于课堂之中.在作品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文本解读、知识择取、内容确定、教学转化、课堂落实等众多环节和步骤.语文教师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在文本解读与课堂落实的两端与之间.这条通道打不通,语文教学也就很难教出水平.余虹的《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一书是一把很好地帮助语文教师打开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三大支点,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抓住课堂争议点,实现多元解读;抓住文本空白点,品味语文之美。这样,就能带领学生从中探究、解读文本的奥妙,在解答学生内心困惑的同时,深刻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推荐理由】 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进而进行教学转化,最后把所选择的知识、所确定的内容运用于课堂之中。在作品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文本解读、知识择取、内容确定、教学转化、课堂落实等众多环节和步骤。语文教师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在文本解读与课堂落实的两端与之间。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学过程中,首推文本解读。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能创设出一个灵动的课堂。不过,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经意间就会陷入一些误区:粗浅解读,流于表面;曲解误读,误导学生;脱离文本,忽视重点等。因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文本解读的几点建议: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性文本阅读;以教师的身份,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一、文本解读的误区(一)"仅仅是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吗?"——文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本理念的逐渐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转变教学身份,由课堂的主导者转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重点探讨了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文本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本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阿兰兹教授说:当教师不能理解所教的科目时,或者缺乏充分的例子解释时,讲解就会模糊不清。所以,文本解读是优化"教学文本"、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韦芳 《教育导刊》2014,(6):41-43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密切相关.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存在重内容轻表达、重拓展轻文本的误区.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文本解读为语文教学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度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教学的效果,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已经渐渐褪去新课改之初"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华,但是过度依赖教参和网络,照本宣科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语文教师钻研文本,深度解读文本,从而还原语文的本色,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下面笔者想就深度解读文本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教师基本的专业能力。但在语文教育界,文本解读的内涵并未被清晰界定。文本解读的含义应从对教材选文类文本的解读扩展到对学生作文为主的习作类文本解读和对学生课堂回答的言语类文本解读。尤其后二者的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内外文本解读的方法对语文文本解读具有普适作用,但对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还应该有其独特的切入口。教材类文本解读应该从重视初读、抓关键词、重视疑问和文本比较入手;言语类文本的解读应定位学生理解的程度,提出不确定性问题,引发课堂师生互动;习作类文本解读应通过解读学生作品,将其分类筛选,转化为教学资源。在人才观念已经转变的当下,后两个文本解读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态度。而在现实课堂中,教师由于职业惯性思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疏忽对于教学文本的自主解读,逐渐陷入一些文本解读的误区,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本文拟通过对解读误区的分析,帮助教师重识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教学时空中教师、学生与文本交流、勾通、对话的过程;是激发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要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解读是主要的运行通道,它更是语文教学追求高效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旗帜下,语文文本解读却迷失了方向:课堂热闹了,语文味却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性有了,资源丰厚了,学科本位却丢弃了。究其原因有三:①不知文本解读该解读什么;②文本解读的目标定位是什么;③文本解读的程序该如何优化。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从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7.
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当下,教师们对解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有充分的认识,人们从宏观的层面对文本解读的方向、路径,尤其是从接受美学的多元解读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但微观的解读文本的策略与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抓手,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起跑线。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文本解读中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一是教师对教材价值缺少应有的认知,教学偏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二是某些教师以“个人独特的见解”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此,笔者认为:规范、深化文本解读离不开对文本背景、编写意图、课标要求、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探究,应当将这些融人到我们的文本解读意识之中,内化为我们的阅读视角与品质。从而深化文本解读,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