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缺乏对教材文本的深入钻研,“用活教材”有偏差,以至随意改编教材,片面追求个性化教学。导致教学活动简单、肤浅、变昧,偏离教材赋予的教学目标。因此。用活教材,要深刻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本义,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体现有文本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视,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购买和使用各种教辅资料的热潮。目前,在许多学校,教辅资料特别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乐此不疲地购置这方面的书籍。该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责任心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夸大了教辅资料的作用,有的把它奉为圭臬,有的则是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干脆抛开教材,凭“教辅”照本宣科……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李万春 《化学教与学》2011,(10):25-26,37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追求一种“白玉无瑕”的完美境界.但实际上“白玉微瑕”的现象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学生和教师自身,还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乃至专家精心编写的教材或平时我们使用的教辅资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陷.给实际教学带来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些教学中的缺陷问题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面对现实,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有机会连续听了一些初中语文课 ,其中有许多是在地区竞赛推出的优秀教师所任教的 ,自然让我获得不少收益和启示。但确实也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语文课的自我迷失 ,即教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黄耀红语 )李海林在《语文学习》的“语文百年问题”的访谈中讲了这样一句话 :“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 ,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 ,惟有语文课 ,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 ,而是文本本身。”我们的一些语文课恰恰毛病就出在这里 ,它不是指导学生去学习“文本本身” ,而是去放谈“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这种自我迷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项晓凤 《现代教学》2008,(11):46-46
文本,作为教学的一个载体,它充满了弹性。作为教师,他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更应成为激活文本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如何更好地对文本进行“转换”“拓展”“整合”,既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驾驭和超越能力,又可以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绪能纵横驰骋。以下是我的一些文本激活策略。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致于迷失了语文的自我。枯燥乏味,草草过场成了这类课教学的通病。如何让说明文教学走出教和学的低谷,如何让说明文教学也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高中化学新教科书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和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与高中化学新教材相配套的课后教辅练习明显滞后,即便有了一些教辅练习也是对老教材教辅练习在顺序上进行了一些修改,未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所以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后练习部分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课改至今,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的笑声洒满每个角落;精致的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张扬的学生个性;动人的作秀课频频出现;学生或说唱,或表演,给人一种师生同乐、其乐融融的感觉,着实令人兴奋。但如果对此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着一些“无度”现象,这些问题主要缘于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误区产生的隐患。下面笔者就教者在把握“回归”与“超越”中与文本对话的现状进行分析。一、迷信教材,文本对话不深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库,同时也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和学生学习养成的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束缚”,而是“引领”。“用教材教”就要先深入对话教材,再浅出教材。没有对教材的深入对话,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高中化学新教科书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和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与高中化学新教材相配套的课后教辅练习明显滞后,即便有了一些教辅练习也是对老教材教辅练习在顺序上进行了一些修改,未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所以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后练习部分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徐华军  魏琴 《辽宁教育》2005,(11):29-31
语文,历来就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表达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进入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因缺乏对语文课应有的认识,把语文课上成了或虚化的“感悟课”,或忘却文本的“概念课”,或七拼八凑的“杂烩课”,以至于渐渐迷失了语文自我。笔者  相似文献   

11.
教育广场     
聚焦教师为何不读书记者日前在上海等地采访时发现,一些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当社会有识之士关注并忧心于中小学生除了教材教辅不看别的课外读物时,没承想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也把读书当成奢侈之事。(《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4月11日)新闻背景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如果教师对教材解读得好,对文本分析得透,那么课堂上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不会产生.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首先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童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使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一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儿童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带来了一场语文教育的革命,语文教学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尽显生机。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百花齐放。在教学实践上,以前的那种传统的教师凌驾于课堂之上、学生唯教师的马首是瞻的教学方式已被坚决地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理念:以生为本,服务学生。但在实践中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迷失了方向,抛弃文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些教师刻意求“新”,锐意“改革”,尤其是在一些展示课上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三一年的复习迎考中,笔者发现有相当多的教师并不太喜欢使用课本中的例习题,而往往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转引例题或者干脆使用高考题.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应然追求,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下足工夫。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若能扎扎实实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多“磨”一些,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多收获一些,课堂教学也会更有效一些。因此,教师应当研磨文本,深钻文本之“髓”;明晰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目标之“脉”;钻研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之“络”。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时试图以“对话”为契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思想,力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建构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前提课前,教师必须先和文本对话,即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主旨。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对文本有清晰的轮廓,才能和学生交流。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在于反复地诵读与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仅是要求学生,对教师也同样有…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两种普遍存在的情况。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则大胆创新,标新立异,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提供的内容,使之在思维形式、呈现方式、探究方法等方面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处理教材内容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优化与创新。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处理教材内容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处理教材内容的意义教材是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要求,缺乏对教材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许多教师正以新课程理念创新课堂。但是,我们总感觉不少“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的开发和利用,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超越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肤浅、浮躁、迷失,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刻意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反而常常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甚至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迷失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课本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息源。细读文本与钻研教材间所存在的是“源”与“流”、“本”与“末”的紧密关联,本色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本细读,就是要求教师站在教师、学者与读者的立场,指导学生细腻深入地感知、阐释、品味文本。换言之,教师应当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